项目名称:苏州科技城第二实验小学
项目地址:武夷山路北、松花江以西
建筑面积:36812.98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7年
业主单位:苏州科技城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设计单位: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单位: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建筑设计师:张颖、方彪、李晓多、王翔
结构设计师:张传杰、钱忠磊
机电设计师:吴卫平、殷文荣、陆凤庆
文图:张颖、张超
苏州科技城第二实验小学项目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内,用地成梯形形状,用地面积为31938.6㎡,规划地上建筑面积21600㎡,建筑高度控制在24m以下。项目用地位于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基地东北侧已有Max未来小区,西北侧为待建景瑞地产联排别墅项目,三面邻路,南侧的武夷山路为城市次干道,临江松花江路为支路。
▲场地分析
— 定位分析 —
项目为8轨制小学规划并预留增加6个教室,主要功能包括普通教学、专业实验教学、图书室、报告厅等综合功能、教师行政、风雨操场和室外活动场地。与传统学校排布局限相比,方案强调公共性、便捷性、趣味性的新型校园定位。在校园主入口、普通与专业教室、风雨操场和食堂区域之间设立连廊,使师生们到达任何区域都方便、安全、快捷,同时也创造出更多活动空间,提升学校公共性和趣味性。明亮的学习教室、怡人的校园环境、全面的服务配套同时满足学生、教师和家长们的需求。
— 设计概念 —
精巧雅致的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的老城街景、行腔婉转的苏州评弹无不表达着这座城传承至今的内敛与温润。因此,层次性、素雅性和精致性是方案设计的核心概念。
A、层次性:苏州园林以宅院和园林结合布置,环池建廊,疏密有致。赏园给人以层层递进,逐渐展开的层次感受。方案嵌套的庭院式布局与空中连廊结合,营造逐渐递进的空间关系。
B、素雅性:江南民居桥街相连,建筑粉墙黛瓦,以整体、干净的面目示人。为此,本方案以灰色及米黄色为建筑主基调,体现苏州固有的素雅。
C、精致性:注重建筑细部设计,以现代且精细的建筑语汇,采用叠错格栅来演绎苏州内在温婉细腻的特点。
— 规划设计 —
项目将建筑主体布置于基地南侧,建筑主入口放在松花江路近运河一带,结合江边景观设计在校园主入口东侧布置学生接送区,方便家长等候学生放下学的同时不影响城市交通情况。校园内部减少车辆穿行干扰,将地下车库入口布置在近校园出入口的位置,场地内部则设应急车道以备临时使用。室外活动场地集中于基地北侧,使小学动静分区明确,同时使沿河界面的城市形象能够完整呈现。建筑内部在使用上则更为集约和高效。室内与室外灵活穿行,均易到达。
平面设计 ——高度集中的布局
建筑主体分为普通教学、专业实验、综合办公、风雨操场和食堂五大模块,每部分独立成栋并分别配有相应的辅助功能。平面上布局工整,主教学楼置于核心位置,专业教室、图书馆、报告厅、行政办公分别在其左右层层展开,由连廊串联起来,通达便捷。风雨操场结合室外运动场地设立于场地西南角,动静分区,互不干扰。流线组织关系上,考虑师生使用差别,同时满足便捷性和趣味性。针对少儿爱探索好奇心强等特点,方案结合苏州折型连廊设计空中廊道,无论通向教室、图书馆、风雨操场、食堂还是室外活动场均充满趣味、公共连通。而教师办公和后勤流线则更为方便快捷。连廊设计不仅避免功能之间相互干扰问题,提供更多开放公共活动空间。
▲功能布局
▲报告厅内景
▲特色教室内景
立面设计——精致有趣
建筑立面利用遮阳构件来实现建筑的细部设计;同时,密布格栅阻隔阳光直射,形成竖向拔风空间将自然空气引入室内,带走室内热空气,增加通风效果,降低空调负荷,达到节能的效果。立面主色调为浅米色,配合亮黄色的装饰构件,希望能够营造一种温馨又不失情趣的氛围。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大空间屋面采用拱形屋面,坡屋面与拱形屋面的结合丰富了建筑的第五立面。
▲体育馆西立面
▲教学楼内院
▲实验楼内院
内部空间设计——色彩斑斓
亲切宜人的室内空间加以色彩的点缀,仿佛置身童话王国。不同功能采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区分,增加辨识度,便于学生的使用。
设计师在设计中尽可能的创造了一些多层次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拓展走廊的功能,使其成为学生活动、师生交流的积极性场所,不仅满足学生及老师穿越等必要性活动,也增加了学生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发生的可能,创造了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相信祖国的花朵在这个公共性、便捷性、趣味性的校园里一定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品牌部综合编辑-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