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了武汉的封城。经过武汉人民的抗疫坚守、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几个月后,武汉重启开放,一切慢慢步入正轨。
9月,好友米阳文找到我,希望能免费帮忙设计一个临时市集“游乐敞2020”,目的是通过这个公益活动,实践老街区复兴计划,同时提振复工复产信心。
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在封城那段时间,我也想过疫情结束后,利用自己的力量做些公益设计,助力武汉,回报社会。
▼项目鸟瞰©贾然
临时市集的选址就在我们设计的百年历史建筑集群的“平和坊”中心广场上。这是一个绝佳的场地,历史建筑扎堆:场地南侧是有115年历史的平和打包厂旧址;北侧是127年历史的东正教堂;东侧是107年历史的鲁兹故居;中心广场正下方是长江第一条过江公路隧道,广场南侧耸立的古典式钟塔其实是长江隧道的通风竖井。这个场地上较新的建筑,在修建隧道的2004-2008年业已拆除,隧道正上方已经不被允许再新建建筑物;作为一个城市交通设施的地上配套空间,它是消极和封闭的,且不被公众频繁使用。
▼总平©UAO瑞拓设计
我们最初的设计方案,是想打造一个有围合廊架的中心广场,希望通过廊架来串联场地不同年代的不同建筑,利用廊架来创造停留契机。这个方案最终没有实现,只保留了中心硬质广场,周边不同区域采取了不同的设计策略来营造小环境,比如台阶式绿地等。中心这个空旷的广场,为后来复合空间的多功能利用预留了更多的可能性。
▼处于百年历史建筑包围中的市集©赵奕龙
市集广场南侧平和打包厂前身是位于汉口英租界的一处工业建筑,功能为棉花打包仓库,是英国商人利德尔兄弟在1905年建设。两年前我们设计平和打包厂室内公共空间的时候,就希望增加这个区域的公共性。甲方希望把这个工业建筑转换成为一个文创办公的功能,我们利用新植入的现代材料——刷黑的“钢板”,包裹住关键的新建公共空间墙面,保留老建筑自身的建材和肌理,形成了新旧材料在同一时空的并置。这一“并置”顺理成章地延续到了这次市集的设计上来。
▼建筑外观,新旧材料在同一时空并置©贾然
在周边三大百年以上的古建筑围合的广场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市集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时代感”,越是现代的,越能与周边的古典氛围产生强烈的对比。
用现代的构件和古典的建筑对比并置,增加场地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更加开放和多功能复合使用的公共性。
▼街景,与周边的古典氛围产生强烈的对比©贾然
市集的平面布局采用三纵三横的模式:纵向是商铺;横向是功能性连接模块:出入口、联系廊道、以及舞台VIP雨棚;商铺围合的内街尺度是4-6m,通过4m或6m高的“孔明灯”加强了内街的尺度。
▼入口©贾然
▼入口看向内街©贾然
▼内街的热闹景象©贾然、赵奕龙
在搭建材料的选择上,考虑到室外耐久性、以及武汉多雨的现状,首先排除了常规的木结构搭建一个个商位的做法。“游乐敞2020”市集延续时间比一般市集相对较长,从9月19号开幕,一直到10月1日国庆节的三个周末。所以它必须稳固,防盗,防雨;中间不开市集的工作日,不需要搬来搬去收回仓库。而三周之后,搭建的市集就被解散,考虑到这种“临时性”,我决定用脚手架这种工地材料来实现市集的搭建。脚手架租金便宜,搭建容易,现场三个熟练工人八个小时就搭建完了所有的结构。
▼漂浮的“孔明灯”©贾然、赵奕龙
我们设计2*2*2m的单元模块,作为每一个商铺单元;局部有4m和6m的高塔,利用半透明的网格布形成引入注目的空中漂浮盒子,这些盒子被工人形象地称之为“孔明灯”。我在乎的是它的透明质感带来的漂浮感,一如UAO在红坊ADC展厅里设计的漂浮感红盒子。
▼“几”字形灯带©赵奕龙
▼2*2*2m的脚手架©贾然、赵奕龙
街头美术馆
在景观大阶梯草坪边,用脚手架和欧松板,搭建了一个两层的“街头美术馆”。美术尺度4.8*4.8*2.4m,用一个阶梯引导到屋顶平台,平台上方也有一个透明的“孔明灯”。
▼项目鸟瞰©贾然
▼项目外观 ©贾然、赵奕龙
街头美术馆连续三周展出了不同主题的艺术小展。用主办方的宣传话语讲:这是武汉版的“蛇形画廊”,它虽然小,却体现了市集的初心——公益,为提振复工复产信心在行动。项目图纸▼轴测©UAO瑞拓设计
▼立面©UAO瑞拓设计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游乐敞2020 市集
主创设计师:李涛
其他团队成员:付余、龙可成
广场景观设计:邹月勤、张杰铭、李莉霞、孔繁一
项目位置:平和打包厂旧址北广场,青岛路,江岸区,武汉
摄影师:赵奕龙、贾然、大胜子
合作单位:ANA事务所,蔡梦石
材料:脚手架、雨篷布、网格布、霓虹灯、网格布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