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精品,
关注
“
搜建筑
”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三期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Society Particular 作品
于2020年正式动工建设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三期自持地块(后简称
东升科技园三期
)项
目
,
已于日前
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飘浮”在公园之上的科技园
©SOPA
东升科技园三期项目位于海淀区东升镇
塔院地区,隶属于中关村科学城,是北京市海淀区打造“高精尖”产业转型的代表项目。
Society Particular (SOPA)团队在2019年的设计竞赛中赢得了该项目并完成了方案深化设计,彼时业主修改了项目的规模和部分功能,2020年完成第二轮方案设计并获得了规划批准。
项目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2公顷,总建设规模约25.5
万平方米;
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竣工。
基地与城市生态
基地及城市生态系统
©SOPA
项目地理位置独特。整个基地处于京昌楔形绿地的环绕之中。基地东侧为京藏高速公路及退高速100米宽城市绿带;基地西侧,小月河自南向北流过。基地周边十公里范围内,奥森公园、“三山五园”等大型绿色公园遍布。可以说,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优势,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自身也纳入成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为日后成为供市民休闲娱乐的高品质绿色场所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策略与规划
©SOPA
那么,如何在一个处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基地上进行建设开发活动呢?我们应该秉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处理基地上发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让这一先决条件融合于设计,使本项目从常规的建设项目中脱颖而出呢?这些是设计之初我们不断探寻和思考的问题。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我们也应该反哺自然,保护自然,在可能的情况下,不去干扰和破坏既有的环境,反之,让我们创造的东西也融入自然和生态,成为互利共生的整体。例如,能净化空气的建筑,能净化水体的公园,让社区扮演自然的角色,等等。人类的生存和繁荣,离不开这些生态服务系统。因此,我们将“生态”作为设计的大前提,基于“生态”开展规划和设计,试图在本项目中找到一种能够使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和谐共处的方法,一种使自然恢复、再生和延续的策略。
同时,在对场地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及分析后,我们发现项目基地是北京为数不多的可直接将公园引入用地内部,与公共建筑相连接的场所。由此,我们将“人在城市中的活动”作为除生态以外的另一出发点,制定了紧凑和集约的城市发展策略。这一策略得以充分利用此区域潜力,增加与城市的联通,强化绿地内各部连接。
剖面(竞赛阶段)
©SOPA
在上述既定策略指引下,设计团队通过最小化建筑密度,将建筑东西向沿绿带集约排布,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用地。将建筑隐秘于“公园”之内,为城市和自然景观创造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同时,以办公为基础,充分整合区域内资源,意图打造一个城市“公园综合体”。不同于平日里耳熟能详的建筑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词汇,“公园综合体”并无成熟模式可以参考和沿用,它是一个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设计团队通过对“公园”中诸多元素的统一考量,打破水岸、绿地和建筑的边界,将自然延伸至建筑内部,使周边生态连为一体。将城市、自然、绿地、科技、人文、交通等多维资源充分整合,进而为市民提供生态、宜人、进步、开放、共享的城市空间。
总平面及景观平面
©SOPA
未来,一个充满自然的、开放的、多层次的科技办公园区及城市公园将在这里呈现。工作之余,人们可以在屋顶的花园中交谈、会客、眺望远方的城市与群山。周末假日,人们可以和家人朋友在公园中漫步、锻炼、在建筑中茶歇、购物、享用美食;滨水步道、开放式下沉广场、多级台地式裙房、以及建筑内餐饮、会展、运动、科创等多种配套服务设施,都能够为市民驻留小憩、休闲游玩和会展接待提供完整的多元化的服务。这里将会成为一个由建筑物、公园、及公共空间组成的开放社区。
立体公园与科技大楼
立体公园与科技大楼
©SOPA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团队从多个层面考量,使建筑能够在形式、功能及尺度上都与城市发生关联。在设计过程中,对项目内外连通性的考虑成为一种驱动力,帮助我们设立了建筑的逻辑以及空间的层次。有别于普遍的科技园区类型,此项目的设计由立体公园和科技大楼两部分组成。立体公园全面涵盖多种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它还连接了分别位于项目两侧的绿化带和小月河。“飘浮”在立体公园之上的,是承载着高品质办公空间的科技大楼。
科技办公空间
办公空间
©SOPA
与普遍意义的办公空间相比,科技大楼有诸多亮点,其中的最引人注目的在于其独特的协作友好型的空间设计。传统的办公楼中,发生协作并非易事,遍布其中的楼板、隔墙旨在更好的将空间的使用者们分隔开来。但是,设计团队相信未来的办公空间一定会向着促进协作的趋势发展。因此,我们在科技大楼中创造了可供各公司或部门共享的多种空间,从而使得正式或非正式的会面变得简单可行。
社交叠层
©SOPA
社交叠层中的多种公共空间
©SOPA
此外,科技大楼中还引入了社交叠层(Social Cascade)的布局,其独特的功能及形式也成为了建筑的一项主要特征。社交叠层内设有会议、展览及休息等多种功能空间,其私密性及公共性根据自身功能而各有不同。各空间彼此连续,并沿建筑山墙面的楼梯转折而上。在公路视角上,社交叠层也因此成为了关注点,为建筑增添了几分标志性。
立体公园
立体公园连接两侧生态
©SOPA
立体公园内部服务空间
©SOPA
坐落于科技大楼之下的立体公园可为周边提供多样的餐饮及文化类服务。其自身通过一系列台地式多层裙房的设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公园的延伸;从城市的尺度上看,立体公园对于项目两侧空间的连接,使场地内外的公共空间得到了高度的统一与整合。更重要的是,立体公园还可凭借其自身内部功能,将整合后的空间赋予更多的城市活力及人文气息。
景观与自然
景观与公共空间
©SOPA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使景观与建筑相得益彰,设计团队遵从既有概念,从流线、功能区域、种植区域、植物种类、景观家具等方面入手,梳理出对应的景观逻辑和层次。我们致力于创造一种野生的近自然的景观;在此项目中,景观设计的目的并非要用精心的设计干预措施去过
度
设计公园;而是强化现有的环境,并顺势将其创造成为城市中接近自然生态的体验,使穿梭其中的旅程变得更加快乐与生
态
。相应的,这里的景观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景观的公共性
城市公园
©SOPA
地面层城市公园景观及公共空间
©SOPA
项目中的开放空间是立体而连续的,地面景观、建筑地上与地下各楼层公共空间的竖向融合给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
在这里,惊喜来自四面八方。
向外看,葱郁的森林、静谧的河水,与远处的城市天际线遥相呼应;
向内看,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错落其中。
裙房屋顶景观及公共空间
©SOPA
由地面层延伸而上,景观从街道和商业区逐级而上,最终到达裙楼屋顶花园。
地面与地上的各类空间被紧密地整合在
一起。
屋顶花园设有宁静的阴凉休息区以及充满活力的休闲用餐区,使用者可以在其间休闲放松,观赏艺术,或是就餐交流。
下沉广场景观及公共空间
©SOPA
自地面层向下,城市公园与下沉广场通过座椅式开敞楼梯相连,开放的空间使阳光可以直达下沉广场,植物、流水沿楼梯顺势而下,将地下空间纳入整体的景观系统之中。
在这里,人们不会被地下空间常有的阴沉和封闭感所困扰,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已是身处地下空间。
植物的选择与层次
城市公园景观
©SOPA
植物的选用方法同理,设计团队希望在城市中营造出一种区别于一般类型绿地,接近野生的自然状态的景观。在这样的景观中,生态可以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并在适度的人为干预下,实现生态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及自我演替。
屋顶花园景观
©SOPA
在植物的品种选择方面,这种近自然的景观突出其科学性和功能性。设计团队增加了乡土植物的应用比例,以求满足“城市中的森林”的生态功能需要。通过提升鸟嗜、蜜源树种的种植比例吸引各类物种,特别是都市中少见的种类,以求提高生物的多样性,试图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此外,鸟嗜植物还能招引一些既食植又食虫的鸟类进入,对实现城市绿地及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的层次
©SOPA
景观在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连续性
©SOPA
设计团队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形态特点,创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使其可以更好地为空间服务。大型乔木的设置可以有效遮挡外界的噪音污染,提供遮天蔽日的树荫供游人休闲乘凉。草本植物及低矮灌木的结合布置不仅可以围合出各类开敞或半开敞的公共空间,还保障了空间彼此相通的视觉联系。低矮植物被使用在半室外的露台及走廊的边缘,既强化了使用者对景观的感知,也兼顾了垂直及水平方向上景观的连续性。
灯光设计
灯光
©SOPA
灯光设计也是为整体景观设计锦上添花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各层次的植物及公共空间被灯光打亮。景观、空间、植物、以及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相映成趣。灯光设计呼应了景观及空间的逻辑,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了多个层次的景观照明。设计团队希望营造一种含蓄的整体氛围。在需要照明和强调的地方,用最朴实的手法来满足对灯光的基本需求,避免出现过多的人工设备及光源。无论白天或是夜晚,都可以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原生态的亲近自然的愉悦体验。
©SOPA
设计团队希望
通过在尺度及功能上对周边的呼应及整合,在此项目中实现公共建筑本该具备的城市性,同时
激发
人们对于建筑与城市更多的思考。
SOCIETY PARTICULAR (SOPA)
主持合伙人:崔勇
项目负责人:秦岩
研究阶段设计团队:Ignas Rackauskas, Mindaugas Glodenis,余恺,张景茹,
Donatas Baltrusaitis, Alan Hackl
竞赛阶段设计团队:Mindaugas Glodenis,郭欣,张景茹,Ignas Rackauskas,董丹
方案阶段设计团队:Mindaugas Glodenis,郭欣,鹿平,Ignas Rackauskas,
Mikas Kauzonas
方案阶段结构顾问:袁鑫工程顾问事务所
方案阶段幕墙顾问:建研科技工程咨询设计院
方案阶段机电顾问:建研科技工程咨询设计院
▼ 更多精品·
点击关注
本资料声明:
1.本文为建筑设计技术分析,仅供欣赏学习。
2.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视为要约,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均来源于官方披露信息,具体以实物、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及买卖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为准。如有变化恕不另行通知。
3.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6月30-7月1号,
郑州
·九大
精品楼盘考察
▼点击下图,了解报名
推荐一个
专业的地产+建筑平台
每天都有新内容
合作、宣传、投稿
联系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