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林地景完成的经开区9号绿地景观提升项目(
海棠公园
)又迎来了
“海棠盛开、蝶影漫舞”
的场景,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造后的公园越发展现出生机勃勃、其乐融融的动人景象。
项目位于经开区核心区内,占地约1.4公顷,属规划分区中的9号街区,故称9号绿地。场地北临科慧大道,东接天宝中街,南、西边界分别为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及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周边有多处小区。
从路侧“消极空间”到社区“活力公园”,助力经开区“宜业宜居绿色城区”建设
作为经开区较早实施绿化的场地,虽为规划中的“公园绿地”,却呈现典型的路侧绿带特征——生态不足、空间单调、设施缺乏。随着城市的发展,场地
“有公园之名、无公园之实”
的现实困境与经开区
“宜业宜居绿色城区”
的功能定位之间存在极大偏差,政府和市民对其进行改造的诉求也非常强烈。
改造前场地生态不足、空间单调、设施缺乏
2018年,北林地景受托对该场地进行改造提升。经过一年多的规划建设,实现了将一块未被充分使用的
“消极空间”转变为
一处亲近市民、贴近生活的
“活力公园”
的愿望,以优品质的公共空间营造践行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
改造后公园成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空间
开展城市更新,实现“最后500 米”休闲需求
由于场地位置的特殊性及使用需求的多样性,设计之初就确立了将其纳入城市开放空间的综合服务范畴来思考场地的改造提升。
从“路侧绿化”到“植物课堂”,夯实绿色基底,提升生态服务能力
现状存在地表裸露、植物种类单一、种植层次单调等问题,且地形平坦。设计通过提高乔木占比、常绿落叶比、地被覆盖度,增加花灌木、彩叶树等方式改善种植结构,结合微地形塑造多样化的生境从而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丰富的植物品种更为周边居民提供生动的
“植物课堂”
。
公园具有丰富的植被和多样化的空间
盛开的海棠
林缘栽植的牡丹
中心草坪空间
从“消极绿地”到“社区客厅”,满足多元需求,完善开放空间末端体系
场地紧邻学校及小区,现状调研发现尽管活动空间缺乏、设施破旧,仍有不少市民在晒太阳、锻炼、下棋等。设计着力将这块
“消极绿地”
转变为实实在在满足多样化使用功能的
“社区客厅”
,实现城市开放空间
“最后500 米”
休闲需求。
改造前自备坐凳晒太阳的人们
赛一把
林中舞蹈
演奏与遛狗
课间游戏
尊重现状、新老融合,塑造“有活力”的空间场所
除紧邻场地的幼儿园及中学在边界设有侧门,现状还集合了城市公共卫生间、水质监测点等设施,北侧科慧大道设有一处公交站点。设计采用“化零为整”的手法,“随直就曲”构建一条长约500米慢行环路,形成
“共享活力环”
,通过新老要素的有机融合将人群活跃度高的区域纳入其中。
南侧现状红花洋槐树阵
保留现状踩踏而出的直线路由,改造成通往幼儿园及中学的“林荫上学路”
北侧科慧大道界面,通过栽植多品种海棠,打造“海棠花街”
公园成为承载 “放学半小时”的时光容器
新增的儿童活动场是孩子们的乐园
骑车与攀爬
玩沙子
将声母、韵母表运用于铺装中,塑造寓教于游的“启蒙空间”
紧扣百姓生活,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环境
作为社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片盎然的绿意空间承载了人们原有的使用需求,还极大地促进了日常交往与情感沟通,培育充满
暖意的社区氛围
。无论是奔跑嬉戏的儿童、交谈甚欢的邻里,抑或是下棋锻炼的老人、奔波忙碌的路人,都能在这里度过一段惬意的时光。
林荫广场成为家长接送孩子的等待空间
沙坑旁的休息空间为陪同家长提供交流子女教育心得的机会
公交站台后新增的候车空间
新技术环保材料应用于细节之中,
“用色彩点亮公园”
设计注重材料运用及细节打磨。通过彩色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环保材料的选用,结合微下凹绿地,增强雨水下渗能力。铺装设计突出趣味性,如主环路中结合海棠主题,嵌入飞舞、站立两种姿态的蝴蝶图案呼应行进、停留空间。公园座椅、垃圾箱、标识牌等设施色彩一致、风格统一,形成具有辨识度的细节设计。
公园设施色彩一致、风格统一
行进路径中嵌入的“飞舞蝶”
停留空间嵌入的“站立蝶”
随着中央政策升级,城市更新将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未来五年城市更新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院完成的城市更新系列作品中,立足居民实际需求,提升百姓生活品质,聚焦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洞察城市更新发展新路径,以创新设计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设计二院合影
综合技术院部分成员合影
项目团队 | 设计二院、综合技术院
撰文 | 李 煜
图片 | 设计二院一所
校对 | 张大敏
编辑 | 李雪飞
审核 | 张 璐
现在请快按住我
E-mail:bldjyl@263.net
地址:北京海淀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B-22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