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位置:辽宁 沈阳
设计公司:土人设计、TURENSCAPE
该案例将雨洪管理与再利用结合在一起,收集校园内的雨水,积水而成为园中的水池,用于水稻的灌溉。 稻田在生产的同时,满足作为校园的服务功能。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经过五十多年发展,老校区原有基地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于沈阳市浑河以南的浑南科技开发区修建了新校区。2002年初,设计团队在新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基础上,受校方委托进行整体场地设计和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土人”团队着手沈阳建筑大学
景观设计
时面临工期紧、预算少两大难题。当时校园的
建筑施工
已经接近完成,花去了基建预算的绝大部分,用于
及建设的经费奇缺;与此同时,建设工期非常紧迫,校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迎接第二年新生入校。场地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现状。新校区土地原本是农业用地,以种植稻禾为主,土地肥沃,为景观作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新校区近邻浑河,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丰富,形成了景观作物生长和繁衍的又一必要条件(俞孔坚等,2005c)。
基于以上的机遇与挑战,保留稻田并对其形式进行重新设计是最合适的战略。东北稻米有150-200的生长期,观赏期较长;稻田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低,比传统校园的花草管理,几个普通农民就能很好完成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且有收入;稻田景观见效快,几个月内就可以形成有着四季交替的独特稻田景观;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稻田景观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文化意义,成为沈阳建筑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将传统的城市景观空间赋予生产功能,意味着双倍的生态效用,即省去了高额的维护费用,同时又有产出,进一步满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需求。这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景观实践,它重新定义了景观建筑的新功能。 这种新的功能意味着景观不仅仅是一个被动使用的空间,最终成为一个可以产出的机器。这超越了‘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的现代主义的功能定义。”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实景图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