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我租房买房的时候,遇到的最最最不能够忍受的事情,就是老破小房子里那2㎡见方的破卫生间。城中老破小有老破小的好,交通便利、设施完善,还有一处绝杀大部分父母的条件——好学区。潮湿的环境简直是卫生死角的集大成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经济实力的提升,过去使用频率高却极容易被忽视的卫生间和厨房,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的口号“金厨银卫”,卫生间和厨房的舒适度开始成为决定生活品质的标尺之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住户开始要求干湿分离的卫生间。一个小小的卫生间,折射的是现代中国人对设计的看法和生活品质追求的转变。
01
中国式卫生间从哪儿来
准确点说,“中国式卫生间”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属发明,它大量存在于“老破小”住宅,是苏联时代特殊需求下的产物。
在赫鲁晓夫时期,为了低成本地解决大量苏联居民的居住问题,实现“人人有房住”的共产主义理想,大量建造了预制板结构的住宅楼。为了降低施工难度,这些楼房摒弃了高成本的电梯,通常五六层高,房屋面积在30~90平方米之间。
并且为了便于流水线生产,楼房的结构和外观高度一致。这种住宅形式被称为“赫鲁晓夫楼”。
如果不说上面的建筑位于俄罗斯,估计你们都会认为这是东北某地的某处小区吧。
赫鲁晓夫楼在苏联援建时期在中国大量复制,在那个房屋资源稀缺的年代,也圆过许多中国人“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许知远在《无根者之家》中谈到赫鲁晓夫楼:“在北京,我第一次住进楼房,那种红色砖墙的五层楼房。日后我才知道,它也被称为“赫鲁晓夫楼”……让我兴奋的是,卫生间与厨房都在小小的套间里,再不用夜半跑到院子外透风的厕所里……人们分享公共澡堂,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看到赤裸的身体。”为了容纳更多人居住,将更多的面积预留给客厅和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的舒适度就被牺牲掉了,“老破小”中捉襟见肘的小卫生间实际上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赫鲁晓夫楼的住宅平面图,卫生间小到不能看。不经过合理规划,只为了居住而居住的房屋,更多的是在有限条件下迫不得已的将就。02干湿分离,真的做到了吗?曾经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要求的赫鲁晓夫楼,在时代发展的滚滚车轮中早已显得落后不堪,连普京都看不下去,要求“不要让我们的人继续住在那些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里”。赫鲁晓夫楼中标志性的小卫生间,也逐渐被要求干湿分离的呼声打败。1988年,在国家建设部的主导下,集合了几十名中国专家和17名日本专家合作研究的JICA小康住宅项目研究课题,针对我们国家的居民居住习惯、地域特点及技术水平等各方面进行调查,最终推出了《中国城市小康住宅通用体系 (WHOS) 设计通则》。我们现在常提到的动静分离、公私分离和干湿分离的设计原则,实际上在30多年前的JICA项目中都已经提到。
95年《住宅科技》中提出的干湿分离的几种模式
在日本居住过公寓楼的人都会发现,大部分日本住宅都真正做到了干湿分离,马桶、盥洗室和浴室实现三分离,更细致的公寓还会将洗衣房从盥洗室中分离出来。
在干湿分离卫生间的设计上,日本确实是非常先进的学习对象。
典型的日本公寓的干湿分离卫生间,马桶、盥洗室与浴室一字排列,一家人入浴、洗漱、如厕各不干预,动线合理。
并且按照日本人泡澡的生活习惯,基本家家浴室内都有浴缸,浴缸与淋浴划分为单独的沐浴间,地面铺防水材料,将水汽与外侧完全隔离,基本没有卫生死角。
为了提高卫生间的舒适度,日本人在房屋面积上毫不吝啬,即使是五十几平米的房子,也得挤出七八平面积给卫浴。
在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讨论起卫浴品质和生活舒适度的时候,日本的干湿分离式卫生间无疑是一个珠玉在前的学习榜样。
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日本舶来品”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消极评价出现。
30多年前主持JICA小康住宅项目的开彦谈到现今的中国住宅时说:“我们的房地产科技含量过低……房地产开发仍然停留在打造花园和立面外表方面,对住宅的性能和功能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看看现在众多样板间中,卫浴设施依然挤在3㎡的卫生间内,许多地产项目膝盖上应该中了无数箭吧。
我们在住宅这方面,还没达到项目中提出的,适用、方便、健康、合理的“小康”。
03拯救卫生间,我们做得到
好在现在的设计师们,在更多地学习成熟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能够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规划更加合理的居住空间和动线。
叁衡壹墅在优化空间动线方面有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我们一直坚信“居者优其屋”。
对于卫生间改造,我们也会提供个性化的案例:
即使房屋面积不能改变,但是设计可以改变生活,这也是室内设计的价值所在。
我们,值得更优质的生活。
END
更多设计师作品
more
关注我们,装修不迷路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16号
美年广场2-811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