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有被音乐360度环绕而折服于声音的时刻,也许你也会好奇,如此的韵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又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创造出来的呢?你想象过,声音诞生的场所会是什么模样吗?2023年,耗时17年之久修缮改造的上海洛克·外滩源正式向公众解开了面纱,11座风貌各异的历史建筑将历史、文化、建筑设计……等等各类丰富的元素都带到了一起。王之暄创办的墨音MOIN旗舰店,正坐落于这之中,在女青年会大楼的2楼,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着音乐,表达着音乐,传递着音乐。
MOIN墨音工作室主理人,王之暄。
2015年,此时的王之暄刚刚踏入大学的校门,开始自己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业。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大部分人还在尝鲜大学生活,或者是刚刚开始探索人生方向的时期,王之暄就已经有了创业的想法,并迅速与大学期间认识的志同道合的师友们开始组建起了团队。四年过去,这个在第一年便萌生的念头,最终孵化成功,成为了现在的墨音MOIN。
很多人问过王之喧,为什么会那么早就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创业做墨音,为什么会对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清晰。也许对一个衷爱音乐创作的人来说,这本就不是一个会有疑惑的事情。4岁时,王之暄第一次接触钢琴,学习的是古典方向,但他却不喜欢循规蹈矩地练习琴谱,而从小就喜欢“乱弹琴”,摸索一些自己觉得好听的和声和旋律,直到后来大学第一次接触编曲,才知道原来音乐还有那么多的可能性。于是从那时候开始,王之暄便对整个现代音乐,尤其是编曲能涉及到的所有领域有了兴趣,关于音乐制作的创业念头,也由此而来。
前台。随着女青年会大楼里狭小电梯的移动,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达到2楼,电梯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是“藏匿”于此的“音乐桃花源”——墨音MOIN。
走廊。整体空间的设计、画图、讨论与施工大部分都是由王之暄自己完成,在设计第一家工作室时,甚至都没有图纸,全凭自己的琢磨,如今第二家线下工作室,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完成墨音的“第二个家”。
从2019年创办至今,墨音一直以编曲制作、录音混音、声音设计等现代应用音乐课程为核心,同步开展兴趣培养至留学考学的全方位音乐教育路线。因此对不同功能的音乐空间有着质与量上很大的需求与要求,拥有自己的录音棚和演出空间,同期录音还能满足同步教学,便成为了王之暄对工作室的期待。
在这个460平方米的空间里,拥有两间控制室、两间录音棚、一间杜比全景声混音室、一间会议室、两个休息区、和一个兼具了排练与演出的灵活区域。大量复古的色块、镶嵌着彩色碎纹路的墙壁、裸露着横切面的木头、随处可见的圆形图案……是这里会给你的第一印象。随之而来的,你看见那个充满未来感的前台背后的旋转门开始旋转……你转过身,看见刚刚进来的电梯口变成了眼前这版模样,显示屏上的数字在显示“上升中”,你开始恍惚自己来到了哪里时,这里的魅力才算正式开始展现在你面前。
会议室与休息区。会议室的高背椅是意大利设计师Edoardo Landi在1970年代的设计作品,角落摆放了来自野口勇的经典落地灯。休息区则简单摆放了来自Herman Miller伊姆斯RSR摇椅。
绕过前厅,右侧透着微光,寻着这光走进去,便是休息室所在之处。建筑本身的黑色铁框的窗户前,添置了一整面的木墙,并开出了三块黄金比例分割的“取景窗”,下方则是靠墙设置的沙发区域。窗外正是圆明园步行街上的自然景色,待你从这满眼的绿中回过神来,楼下的咖啡店露天座位上的人们交谈的声音开始渐渐清晰,伴随着偶尔的鸟叫声,“取景框”似乎在这里有了“收录机”的作用,让人情不自禁地专注于更细小更有生命的声音。
休息室的一侧可以隐约看见会议室的内部,茶色的玻璃与露出横切面的木头组成了会议室的外沿。这里通常用于团队开会或是上理论课,王之暄笑称:“这些90度的椅子,再适合会议室不过了,不是吗?哈哈!”
前厅的另一侧,是两个编曲室/控制室之一,面向圆明园步行街的窗户上加上了有圆形图案的木窗格,打开关闭之间,似乎就在与窗外的景色创造着变换的“自然画作”。
杜比全景声混音室。添加了Ray Eames设计的Group Chair,这款带扶手可旋转的椅子,让人在置身杜比全景混音室时,让身体也达到最佳放松。
从录音室中往控制室的方向看时,也正好面向着这一整面绿色与木色共同创造的美景。而从控制室往录音室看,此时一束圆形的灯光正好照在坐在高脚凳上的人身后,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
杜比全景声混音室位于另一侧,四周的墙面涂成了暗红色,正前方的一整面吸音板也嵌入了形同“MOIN”字样的图案。四周每一个声道的音响,都在适合的高度,当你坐在“那张椅子”上时,便能立刻沉溺在杜比全景声的魅力里。走廊的尽头,是可以兼具排练室、演出区、和公开课的灵活空间。如果你想在这里举办一场派对,白天能在这里映着窗外的绿意度过闲暇时光,夜幕降临之时,便随着头顶那聚光灯一起,开始夜幕下的音乐派对。
当你置身于录音室之中,世界绝对安静,透过眼前那一小片玻璃,仿佛街边的树叶发出的婆娑的沙沙声就在耳边,这想象中的树叶声也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着。
兼具排练室、演出区、和公开课的灵活空间。窗户同样运用了与另一端的控制室相呼应的有圆形图案的木框窗,四扇窗上的圆形图案有的实心有的则是空心,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其实正是“MOIN”这四个字母的形状。
工作室的一个个独立空间与楼下热闹的商业步行街道形成对比,在完成一段工作后,王之暄便会打开窗户,让耳朵聆听“自然”的节奏。
其实眼前的这个音乐空间,并不如你想象中来得那么容易。在这样的历史建筑中能发挥想象力,王之暄也做出了许多妥协。我们看到的许多颜色其实不是本身计划中的颜色,这也都与历史建筑中的材料运用,以及满足消防要求有很大的关系。杜比全景声混音室中天花板的高度也是刚刚好满足了对其最低高度的要求。为了杜比全景声混音室里的最佳声音效果,他还牺牲了面向另一侧街道的三扇窗户。在这些限制之下,王之暄做出了自己能做范围内的最大“自由”,呈现出了如这个稳重又丰富的空间的模样。
关于声音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王之暄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声音与空间之间的联系是有两个层面的,一是纯物理的,二是个人情感层面的。你会有必须满足声音制作时对空间的要求,也会有每个人对创作环境喜好上的需求。”也许正是这样在专业上严谨有要求,在感性层面又极具包容性与适应性,喜爱尝试更多种可能的性格,让王之暄能有墨音,让墨音能有王之暄。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始终明确并充满信心,我自己不太喜欢一直稳定于一个阶段,所以给自己定的计划就是每两年会有一次新的开始和新的尝试。”王之喧说道,上海洛克·外滩源便是他的第一个新尝试。在下一个新阶段,他计划开始尝试更多的音乐经纪相关工作内容,拓展工作室的综合性业务。说回最初,为什么会选择“墨音”这个名字,王之暄笑着说:“因为从小看着我的父亲写书法,那时候我就很喜欢笔墨纸砚,喜欢黑色,也可以象征着不忘初心,最后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想为这个行业一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墨”加上“音”,由此开始了这个有声的故事。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