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至今,人们渐渐束缚在了现代都市的私享空间中,反而期待回归、甚至重新建立一片连接公共生活的“花园”。本案设计试图创造这样一处空间,用别样的技术、材料、观念打破传统功能型建筑的形式主张,创造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共享空间。
▲项目区位
项目所在的杭州拱墅区祥符板块,一直以开放的态度历经着城市的生长。这里亦是京杭大运河南尽端,周边水系路网丰富,交通畅达,教育及生活资源完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赋予诗意栖居更多可能。
建筑为采用物业配
套指标的永久
交付建筑,
前期作为销售展示性空间,在后期将转而承担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
▲前后期效果图对比
城市“负”空间
传统社区用地内部的售楼处及样板展示区习惯于画地为牢,自成方圆。通过入口的景墙与大门来隔绝项目用地周边的嘈杂,形成内向封闭的内部景观孤芳自赏。虽便于管理,但与周边环境形成二元对立。而
我们在此案,试图使建筑空间与杭城大地之间建立一种共享、开放、互融且诗意的连结。
▲体块/平面生成
建筑体型被设计成半围合的“L”状,除了减少对两侧住宅的压迫感,也将半围合空间沿路开放,在项目用地内创造了一处没有边界的公共活动空间,我们称之为城市“负”空间。“负”有别于“正”,是内退于用地红线但在围墙之外的空间,这一空间为社区城市创造了新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释放了商品房内部景观空间的服务压力。将以往售楼展示空间自闭的形式转而充分发掘前后期的社会公共性。是我们对城市、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在建筑二层靠近对面社区公共花园的位置,设计采用相似的空间内退,形成天然的观景平台。未来既可以眺望对面公园的风景,也可以探寻主次入口干道上熟悉的身影,更可以感受沿街商业以及被L型建筑体量所围合的公共活动空间的热闹场景。
雨棚“超”悬挑
为满足现有售楼处的前场需求,及在未来社区服务中心的城市“负”空间停留时的风雨无阻,设计在其上方设置了一处超级悬挑的大雨棚。让挑战地心引力的巨构尽力向城市公共空间的渗透,具有极强的标示性。
建筑采用全钢结构体系,通过局部拉索与悬挑钢桁架满足了雨棚的悬挑需求。外墙面以1.5m为模数的玻璃与金茂蓝石材组合,之间勾嵌着不锈钢金属,包裹着现代简洁、方正的L体型。
建筑主体外形采用L型折边的金属板外框,与L型的平面布局逻辑同步,与未来社区主楼外框元素相协调,同时弱化了建筑的体量感。简洁轻巧的形体也突出了雨棚的轻盈与出挑。二层折板外框有意在与顶层雨棚衔接处“断开”,进一步突出了超悬挑雨棚的独立存在感与识别性。
▲外框分析
如此巨大的雨棚出挑的尺度,必然带来了厚重的屋顶结构,如何使雨棚从“厚重”到“轻盈”?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保证端部雨棚结构做到最小尺寸500mm,雨棚结构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形式,又在雨棚檐口端部设计金属线脚细节,进一步使得雨棚“视觉轻盈化”,而且,檐口细节拥有不同尺度变化,有收有放,更进一步的实现了雨棚在公共空间一侧以更大的功能作用于形象张力。
▲屋顶结构图
大悬挑的金属雨棚下方是静谧的水景及造型树展示,悬挑招展的大雨蓬亦像浓密茂盛金属树冠,而建筑本身亦像一颗巨大的金属雕塑生根于此。
天空“镜”像顶
《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而在当今,镜子不再只是可反射的光的载体,也成为了一种与娱乐生活休戚相关的艺术元素,它可以反射影像、延展空间,制作错觉。
对于建筑大悬挑的雨棚下方的材质,经过了多次考量,设计师大胆选用大面的镜面不锈钢。顶棚反映着周遭的活动
,偶时反射那泛着涟漪的水纹,波光粼粼。偶时印有居民小憩、谈天、游戏的身影,热闹非凡。更多的时候,掠过行人的身影,似一个秀场,抬眼间看到自己与他人擦身而过,也与那些同样抬头仰着的人相视一笑。人与风景,看与被看发生了崭新的关系,这种隐形的交流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周围环境的方式。
任何极简精致建筑的背后都离不开细节构造的精心打磨。方案从概念到落地,包含了设计师对整体尺度的推敲,对材质和颜色的选择,对工艺与细节的要求,甚至于泛光照明的紧密结合。“天空之镜”从概念到落地便是这高精度契合的作品。
*相关技术图纸
▲平面图
▲屋顶结构图
▲典型墙身图
▲节点大样图
建筑设计:GLA建筑设计项目地点:浙江杭州建筑面积:1470.21平方米完成年份:2020建筑摄影:存在建筑、陈曦建筑插画:RUIS锐思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