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跃
新馆通过几个体量相互错动创造了一些视觉空隙和平台,使人们无论是在庭院还是新馆都能时刻感受到视觉主体雍布拉康。同时利用老建筑的结构预留,在面向神山的最佳位置放置了一个玻璃盒子,它既是醒目的,又是谦卑的,在雪山环绕的白天,它利用对天空的反射半消隐于环境之中,而在漆黑寂静的夜晚,它又是通往西藏的 214 国道边最明亮的灯塔。
感谢
亼建筑
亼建筑(Jí Architects)在赞普博物馆的委托下,为现有的 500 平米老馆设计了 800 平米的扩建方案,以满足博物馆日益增长的展览和文化交流需求。
▲从老馆的广场看向新馆
©王洪跃
赞普博物馆由第九世乔美仁波切发起并创建于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白扎乡,博物馆建筑主体仿照吐蕃时期第一代赞普的宫殿——雍布拉康宫的形制,采用西藏山南的垒石工艺建造,是整个赞普博物馆建筑群的视觉中心,展品主要为铜像,唐卡和藏族民俗器物。
▲老馆和加建部分的关系
© 王洪跃
▲新建体量和老馆之间的通道
© 王洪跃
博物馆的南面是配套用房,包括客房、餐厅、厨房、图书馆及庭院。此次扩建是在南面配套用房的用地范围内,增加博物馆的办公,展示及文化交流空间,其中包括一个 150 平的禅修中心和一个 150 平的展厅,同时希望尽可能保留一部分庭院。
▲原始建筑及加建策略
© 亼建筑
▲在夜晚看新馆的玻璃禅修室©王洪跃
老馆和新馆的主要材料都取自当地石材,由藏民和僧人们合力建造。一个是传统的藏式风格,一个则是去除传统装饰,以石材建造朴素的立面,结合通透的玻璃幕墙,满足当代生活的使用需求。这种矛盾和反差就好像当地的社会变迁,一些外来文化涌入,一些当地文化在丢失,传统与当代文化、外来与本土文化既有冲突,又相融合。
▲扩建分析图
© 亼建筑
▲从老房子的平台看向新建筑的平台
© 王洪跃
▲僧人在新馆前的庭院里活动
© 王洪跃
▲白色毛石墙面是阴影的画布
© 王洪跃
▲室内的毛石墙面和红砖地面
© 王洪跃
▲从体量错动形成的空隙可以看到老馆
© 王洪跃
赞普博物馆在新馆建成后展出了当代艺术家赵要的装置“一团神气”(Something in the Air,2019 PVC laminated fabric,1480 x 1430 x 690 cm),希望通过这些新的介入,令当地人意识到这些有趣的碰撞。
▲当代艺术家赵要的装置“一团神气”在赞普博物馆展出©王洪跃
在传统建筑面前,我们希望新建筑呈现既尊重传统、又不妥协的姿态。新馆通过几个体量相互错动创造了一些视觉空隙和平台,使人们无论是在庭院还是新馆都能时刻感受到视觉主体雍布拉康。同时利用老建筑的结构预留,在面向神山的最佳位置放置了一个玻璃盒子,它既是醒目的,又是谦卑的,在雪山环绕的白天,它利用对天空的反射半消隐于环境之中,而在漆黑寂静的夜晚,它又是通往西藏的 214 国道边最明亮的灯塔。
▲从体量之间的空隙看向庭院
© 王洪跃
▲新馆的平台
© 王洪跃
▲从庭院看向新老建筑
© 王洪跃
▲加建在老房子上的玻璃禅修室
© 王洪跃
▲在通往西藏的 214 国道边明亮的禅修室©王洪跃此地曾名岗代,意为禅修部落,当地人有千年禅修传统。悬浮在老建筑上的玻璃盒子是整个新馆中面积最大的空间——禅修中心,它以全景视野直面三座神山,སྤོ་ར་ལོ།,བོ་ནག་དུག་རྫ།和འཆམ་ཕུ་དུང་རྣ།。囊谦禅定文化协会定期在这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品禅茶,观禅舞,听禅乐,也可以什么都不做,面对延绵的神山静坐,几个小时,一个下午或是一整天,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周围景致的变化。
▲禅修室以全景视野面向三座神山
© 王洪跃
▲通向禅修室的楼梯
© 王洪跃
▲通向室外平台的楼梯©王洪跃
囊谦的时间是慢的,安静得似乎察觉不到时光流逝。囊谦的时间也是快的,变化莫测的天气让人在同一天就可以体验春夏秋冬经历四季。上午刺眼的阳光在白墙和窗洞投下深深阴影,下午建筑就与皑皑白雪融为一体,玻璃盒子反射着雍布拉康和雪山,随天气和云彩飘移变幻颜色。这里是僧人和藏民同外界对话的窗口,也是作为“闯入者”的我们体验藏族文化的神圣之地。
▲玻璃幕墙反射老馆的影像
© 王洪跃
▲从仁波切的房间看向新老建筑
© 王洪跃
▲新老建筑的关系
© 王洪跃
▲从体量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到老馆
© 王洪跃
▲室内灯光照着新建体量和老馆之间的通道
© 王洪跃
▲石头体量之间的空隙是通透的
© 王洪跃
▲雪山环绕的新馆
© 王洪跃
▲建造过程
© 亼建筑
项目图纸
▲平面图
© 亼建筑
▲形体及流线分析
© 亼建筑
▲场地剖面
© 亼建筑
▲剖面示意©亼建筑项目名称:赞普博物馆扩建项目类型:建筑扩建项目面积:820㎡设计时间:2019 年 4 月建成时间:2021 年 4 月主创及团队:鲁雯泋,李洁苒甲方/施工:赞普博物馆现场监理:更却多尕,巴丁多杰摄影:王洪跃
小号小号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