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
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一行奉冈村宁次之命,在芷江向中国投降。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在受降地芷江建立了“受降纪念坊”,对受降旧址进行规划修复。
当时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承接了在受降旧址扩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的设计,在1995年建设落成开馆,建筑设计格调古朴,体现了庄严肃穆氛围和雄伟浑厚气势,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原空间结构布局和设备设施与目前现代陈展及配套设施的要求有差距,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湖南省委决定对受降纪念馆进行原址提质改造和全新陈列布展,HD再次承担了这次光荣设计使命。
园区内笔直的胜利路连接着纪念馆和受降旧址,纪念馆原建筑造型特色是纪念性梯形金字塔与地方坡屋檐牌坊式的建筑形体组合,四根圆柱直冲屋顶寓意四国同盟和四万万同胞抗日的坚不可摧,改造设计指导思想是尊重文化历史基因,延续保持和提升建筑的独有特色。
外墙整体采用同色同质地不同肌理的米白色花岗岩干挂,改造后的纪念馆通体雪白,高俊雄伟,建筑线条干净有力,整个建筑棱角分明,更显现代品质和沉稳庄重。
提质改造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1567平方米,展览总展线长260米,2015年4月18日正式开馆。
纪念馆两层,建筑高度17.2米,中部为序厅,顶部改造为自然采光加电动调节遮阳结合的玻璃顶,阳光下胜利的雕塑装置让人精神振奋,上方高高悬挂着受降日期1945年8月21日,仿佛永久定格的时间,时时警醒人们牢记历史。
改造设计同步完善内部功能、优化观展及交通流线,整合内部空间扩建展厅,优化展陈方式及观展序列,内部装修提质及结构抗震加固,新建卫生间及设备配套用房,增设楼梯和无障碍电梯,完善消防系统、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监控系统及各项设施。
纪念馆内处处体现胜利的元素,陈列主题为《胜利的见证》,以抗战胜利芷江受降为主线,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为灵魂。
陈列布展结合改造扩展后的空间,采用科技手段,通过场景复原、历史的画面、历史的影像等全面客观反映芷江受降历史,充分展示了芷江受降在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改扩建设计策略——尊重原有文化历史基因,贴切和适度的设计手法
尊重原有建筑的文化历史基因,对于鲜明的历史主题和具有特定场地属性的设计,整体造型也持续保持原有纪念性的独有特色,在具象与抽象、可读与意会之间找到平衡。同时进行结构、交通、消防措施升级、提高品质和完善功能的设计,不做大拆大建,合理控制成本造价,扩建改建追求贴切和适度的设计手法,促使建筑自身机能的有效更新更迭。
改扩建结构策略——最大程度保持和尊重原有主体结构,按现有规范规程在结构技术上进行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安全性能提升,局部功能性的结构调整也充分结合结构整体安全设计。
改扩建设备策略——在设备改造上体现现代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中央序厅玻璃顶结合自然采光加电动调节遮阳技术,室内专业照明和室外夜景亮化均采用专业照明节能灯具,提升安防、消防设备设施技术,增设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消防疏散楼梯电梯、消防自动喷淋和报警系统、安全监控防盗系统。
改扩建展陈策略——建筑空间改造重新梳理展陈流线,通过墙体改造增加室内展览面积,形成环形展览流线,建立起完整的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围绕展陈功能需求为核心要求进行设备设施完善和空间品质提升。
提质改造后的纪念馆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全新开馆,每年有超过200万游客来这里参观缅怀,建筑营造的环境空间和文化语言,展现着历史的记忆,也时刻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设计单位:HD创作中心·杨瑛工作室
设计主创:杨瑛
设计团队:杨瑛、贺丽菱、李秀峰、王道君、袁倩、廖晶、卜明华、卢力立、肖跃红、曹彦飞
项目地点:湖南省芷江县
设计时间:2014.12
建成时间:2015.04
建筑面积:1567㎡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