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昊皓
通过提取当地新老民居中的某些原真因子进行转译,尝试一种有差异性的空间建构方式,试图让当地村民在身处“异样”或“陌生”的场所中能够感知到某种“熟悉”的气息。
感谢
地方工作室
地方工作室这些年从类型与原型研究,到地域类型研究,一直在持续关注和探索建筑自治性的表达。诸如2018年的田汉文化园——仪式与日常(I),2019年的湾头桥乡镇中心,甚至早期的中国书院博物馆,而江华瑶族水口镇如意村文化服务中心及特色工坊是地方工作室在此基础之上的又一建筑当代性在地实践。
▲总平面图,项目分为三个台地
©地方工作室
▲南向鸟瞰实景©许昊皓
▲实景视频©许昊皓、欧阳胜、孟俊丞、如意村委会
场地中的新与旧
项目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原水口老镇位于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的水淹区,如今水口镇位于一片纵山环抱又相对平整的区域,是在原有自然村落树状分布的基础上,由老镇的整体搬迁扩建而成的新镇。俯瞰全镇,安置用房、新建学校及办公楼呈现出一片片规整的阵列,与区域内自下而上衍生出来的原有自然村落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演绎着某种“对峙”关系。
▲水口镇卫星图
来源GoogleEarth
▲水口镇村民自建房
©欧阳胜
项目基地西高东低有约两米高差,顺着高差将场地划分为三个台地,自西向东依次为:文化服务中心、中庭戏台、特色工坊,通过连廊将其串联起来,即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
▲主入口立面实景©胡骉
▲东向立面©胡骉
日常中的习俗与仪式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我国南岭腹地瑶族人口最集中的一个县城,被誉为“神州瑶都”。水口镇如意村瑶民原多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称“高山瑶”,他们信奉盘王为自己的祖先,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全县各地或大或小均会举行隆重肃穆的祭祀活动,人称“盘王节”,亦被称为当地的“第二个春节”。瑶家人无论是在盘王节亦或是其他喜庆日子,均乐意穿戴传统服装,高奏长鼓笙乐,通过瑶族长鼓舞表达其兴致与热情。
▲瑶族长鼓舞表演
©如意村委会
▲天井与“堂屋”轴剖解析图
地方工作室
空间的差异性
天井与“堂屋”:中庭戏台的空间原型来自当地新老民居中的堂屋和天井。
该空间即是满足村民节庆活动的一个仪式场所,同时也是村民日常休闲的汇聚点。
设计中将檐廊、中庭、天井以及戏台一同建构起“排门-院落-天井-堂屋”的空间序列关系。
▲天井与“堂屋”欧阳胜
▲天井与“堂屋”东侧看向西侧
胡骉
戏台上空楼梯与边庭
胡骉
▲檐廊空间构成分析
地方工作室
檐廊与楼梯:檐廊和楼梯是建筑中比较突出的空间构成要素,形成建筑由外而内的立体循环路径。檐廊空间在适应当地夏季炎热多雨气候的同时,也加强了建筑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是建筑的前导空间。同时,设计中楼梯不仅仅承载着竖向交通功能,也是作为一个空间要素与图式语言植入建筑空间。
▲主入口立面局部夜景
胡骉
▲建筑东侧局部实景
许昊皓
▲“格栅”片墙与檐廊许昊皓
▲剖面图
地方工作室
▲建筑南侧局部实景许昊皓
围绕着戏台的楼梯
胡骉
▲井与“堂屋”南侧实景
胡骉
▲空间剖视图
地方工作室
▲东南向微鸟瞰夜景许昊皓
▲南向临山的村民广场
欧阳胜
▲文化服务中心门厅与书屋
许昊皓
▲特色工坊三层展厅局部
许昊皓
结语
值得欣慰的是项目建成后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及村民的普遍认同,也许是因为设计中采取的策略相对简单和纯粹,顺势而为选择让建筑跟当地村民自建房保持一致,选用当地红砖、水泥砖和混凝土等普遍存在的低价材料,通过提取当地新老民居中的某些原真因子进行转译,尝试一种有差异性的空间建构方式,试图让当地村民在身处“异样”或“陌生”的场所中能够感知到某种“熟悉”的气息。
▲水口镇自然村落与规划安置区的现状并置关系
孟俊丞
▲北向鸟瞰全景
许昊皓
▲水口镇村民自建房常见类型
地方工作室
项目模型和图纸
▲工作解剖模型
©陈偌晰
▲一层平面图
©地方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地方工作室
▲三层平面图
©地方工作室
▲立面图
©地方工作室
▲墙体砌筑解析
©地方工作室
墙身大样图
©地方工作室
工程名称:江华瑶族水口镇如意村文化服务中心及特色工坊
设计单位:地方工作室&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师:魏春雨 欧阳胜 任榕
地点: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
业主: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人民政府
援建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设计时间:2019年
竣工时间:2021年
设计团队:地方工作室:曹广、孟俊丞、朱赛男、陈行、谭茜、谢孜非、侯帅东、涂鑫 /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朱建华、邓远、刘剑、孙末兰、张宁
基地面积:1835㎡
建筑面积:2093㎡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摄影:胡骉、许昊皓
小号小号
对于您提供的文本,已经按照您的要求进行了排版和段落拆分。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