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扩张速度逐步放缓,而乡村建设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政府的大力扶持与设计的更多可能性,使得许多在城市中难以一展拳脚同时抱有理想主义抱负的建筑师纷纷选择投身于乡村建筑的设计。而乡村建筑该怎么做才能在融合现代性、提升乡村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不脱离其本土语境,低成本高效率且得到使用者的认可,中国台湾乡村建筑师谢英俊数十年对于乡村重建工作的探索应该能为我们的读者带来一些答案。
中國台灣建築師謝英俊
謝英俊(1954 年 1 月 4 日-)出生于中國台灣,在新竹創辦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後,初期聚焦于基層建設,自 1999 年與其他事務所和團隊合作共同建立了常民建築設計團隊,致力于輕鋼結構房屋研發與建設工作,秉持‘可持續’的理念,結合科學方法,融入社會、文化和經濟,以就地取材、適用技術建立開放式構造體系的作爲,降低成本與技術門檻,讓大衆參與符合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現代化家屋興建。
台灣現代建築的路徑——直行與迂回
2022 年 7 月 16 日至 2022 年 10 月 16 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舉辦展覽“直行與迂回——台灣現代建築的路徑”。在本次展覽中,第二章節“建築的無爲”聚焦建築師謝英俊圍繞“現代民居”以及“沒有建築師的建築”的探索,將展出謝英俊過往近二十年實踐裏的 6 個代表性案例,配以模型、手稿與文獻,勾勒出他對建築師“爲”與“無爲”的凝練思考。
01常民强化轻钢结构系统
常民强化轻钢结构系统采用钢筋冷轧钢作为结构骨架,配以轻质钢地板和屋顶,这大大减轻了建筑的重量,从而使结构能够抵抗 8 级地震。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建造速度快、抗震性能强、可扩展性强、适应性强、施工简单、成本可控,非常适合农村地区的住房建设。
除了主体结构,墙壁、地板和屋顶可以用各种建筑材料制成,如石头、竹子、粘土和稻草、再生砖/木,这使得建造过程可以最大程度上使用建造地区的本土材料,适应当地的条件,结合当地的资源,使用当地的传统材料和工艺,并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并提升了建造速度。
謝英俊根據這一結構系統,提出了與當地居民“協力造屋”的模式。由于施工通過專業設計得到簡化,使居民能夠使用簡單的工具,即使沒有受過建築培訓的人也能參與建設。這一模式尊重了每個人的生命權和有尊嚴的工作權,將多余的勞動力投入到材料加工和建設中,減少對主流建築市場的依賴,減少了對主流“貨幣”的依賴,簡化生産設施和設備,減少資本投資。人們可以在專業的技術指導下使用手工工具自己建造房屋,降低了建造成本。
02十七年+災後重建實踐
謝英俊被形容為建築界的社運分子,他同時也是王墨林筆下“滿懷浪漫”的建築師,扎根于基層,專注於災後重建和農村住房建設與社區營造。1999 年的中國台灣 921 大地震是謝英俊建築生涯中的一大轉折點,他開始投入到災後住房和社區重建的工作中。先後完成中國台灣 921 地震災後原住民部落 300 余戶重建,四川 512 地震汶川、茂縣、青川等地 500 余戶農房重建,中國台灣 88 水災原住民部落 1000 余戶重建,西藏牧民定居房等多項工作。
921 震災邵人安置社區與文化複興基地
該項目包括重建 42 套住房、圖書館、部落教室、工作室和各種祭祀空間,同時幫助促進當地文化與生活重建。安置社區布局以祭祀空間為主軸,加上環境地形結構,以以工代賑的方式使部落集體參與社區建設工作,一方面解決災民的生計問題,另一方面通過集體勞動來重新凝聚部落意識。
河南蘭考地球屋
賀村合作社社員互助自建,三開間兩層樓,帶閣樓層,可滿足三代人共同生活,節省土地。地球屋采用輕鋼結構,自制竹樓板,兩側竹編中間填實草土,牆體外側表磚防水。材料就地取用,利用簡單的技術,村民互助,使可持續的觀念進入普通農民的視野。
512 川震楊柳村重建
楊柳村是爲數不多仍保留有傳統語言和文化的羌族村落,通過協力互助的方式,曆時一年完成重建。全部村落在結合當地建屋習俗,使用就地取材的石頭作爲一層牆體,二層采用免拆模網混凝土,三層使用木板外牆。
朗讀違章建築展:後巷桃花源
當違章建築被視爲非法又破化市容但卻又無法不存在時,我們也許應該換個角度來看看這個特殊的建築設計,正視與解讀他們的存在。一直被大部分人厭惡的違章建築,再另一些人眼中似乎是珍貴的建築智慧,資測人阮慶嶽邀請中國兩岸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師王澍及謝英俊,以他們過去的設計爲中心來創這個“朗讀違章”展。
王澍與謝英俊認爲:“建築不應脫離人本的思考,對現代主義的建築思維提出修正,應該符合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彰顯個體的有機及生命力。王澍相信工匠與傳統營造技術的內蘊多元價值,可能比全球化下的單一標准産物更值得學習與尊敬;
謝英俊不反對建築的工業化走向,但提出“簡化構法”,讓單一家戶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發展最大的個體與差異性格。”
阿裏山得恩亞納部落風災後重建
在世界宣明會的資助下,賴氏部落的重建是 2010 年 88 水災後的最新住房項目。42 個單元的棚屋布局說明了常民建築對自然環境的考慮和和諧的建設意圖。
尼泊爾未來之村震災後重建
END
丨海峽飾界丨
設計藝術跨界
海峽設計∣一個有逼格的公眾號
手機:17326621923
任何想法、咨詢、供稿都可與我聯系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註
免責聲明:
1、以上圖片及資料內容來源於網絡,由我方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2、本資料僅供學習研究之用,不得用作於商業用途,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刪除;
3、本文章版權歸本公眾號所有,未經同意不得隨意轉載 ,若惡意侵權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