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半山的员工宿舍与业主食堂
项目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
业主单位:私人业主
建筑面积:420㎡
设计时间:2022.8
建筑设计团队:合造社
建筑师:徐浪,秦杰
实习建筑师:乔侨,王渝杰
结构和木结构顾问:刘达武(山西建投晋西北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赵雷
Project Name: Staff Home & Host Canteen on the Hillside
Project address: Dujiangyan City, Chengdu
Owner: private project
Building area: 420 ㎡
Design time: August 2022
Architectural design: CLAB Architects
M
ain architects: Xu Lang, Qinjie
Trainee Architect: Qiao Qiao, Wang Yujie
Structure Consultant: Liu Dawu (SHANXI CEG), Zhao Lei
---------------------------------------------------------------------------------
00 荐书:简单建筑
BOOK RECOMMENDATION
BUILDING SIMPLY
在开始讲述设计故事前,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简单建筑》。
▲简单建筑/(德)史蒂西(Schittich, C.)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
作者克里斯汀·史蒂西(Christian Schittich)在这本书开篇的文字—— “极简主义倾向在建筑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周期性的重复出现,随之而来的是简单建筑外形的回归。”——让我意识到,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建筑史的写作。然而和大多数真知灼见地论述各种流派、风格、主义的建筑史论书籍不同,这本书并不试图举起一面我们所期待的那种“高瞻远瞩般口号“的大旗。正因为它足够”简单“,它必然隐没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也必然隐藏在日常性之中。
▲书籍部分内容(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本书用多个案例,事无巨细的描述着那些技术性的甚至是有些枯燥无聊的建筑结构、构造、材料、和降低造价的办法。这也许会给与非建筑专业的读者一定的距离感,但其所呈现的每一个建筑案例,其精彩巧思同样能在通识层面让读者感受到建筑和生活本身的连结。正是因为这些看似简单却巧妙的结构、构造、材料安排,让简单建筑直面生活,并在生活的日常性中建构起真实而有触感的诗意。
项目开始于今年夏天,一处小区中被废弃的保安宿舍。项目的委托人就居住在项目地所在的这个小区。小区原来的物管公司因开发商破产而倒闭,之后这个小区开始实行业主自治管理。原来用作保安宿舍的建筑在停用了几年后,重新被自然占领。自然植被重新爬上墙壁,从地板的缝隙里破土,穿透屋顶。
▲原建筑保安宿舍(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项目委托人出资修缮这栋保安宿舍,计划将它改造成为小区业主提供便餐的业主食堂和小区内书院酒店员工的宿舍。
▲原建筑和新建筑的变化关系
我和委托人认识是在一年半前的一个和自然保护区相关的建造项目中。她在退离那个项目之后,仍然不遗余力的帮助项目中的各方,尤其是作为建筑师方的我们,攻克一次次的困难。我曾不解的问她为何一再出资出力的做一件已经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她说到关于善始善终和做项目就是做教育的两个话题。我心生敬佩,一直期待再次共事,直到今年夏天我们来到这个废弃的保安宿舍。
从保安宿舍到员工之家与业主食堂,似乎就是从一个日常抵达另一个日常。因此,在设计之初我们也给设计工作定下了致力于日常性的原则:日常的功能,直接的构造,恰当的材料,更便宜的造价,以及在日常性中建构诗意。
值得一提的是员工之家和业主食堂这两个独立的功能板块的位置设置。和下公共上居住的直觉不同,我们违背直觉,将员工之家的居住功能设置在一层,将作为业主食堂的公共空间放置在了二层。一方面是希望公共空间获得更好的景观视野,同时也带给更日常使用的员工食堂一层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是希望延续原保安宿舍的砖混结构形式,而在二层安排更轻质和开敞的钢木结构以带给公共空间更灵活多样的日常使用场景。
▲一层和二层的空间关系
员工之家设置在建筑一层,居住空间包含五间双人间和一间单人间,每间房间都加建了独立的卫生间。靠近山体挡墙的位置设置了一间多功能的洗衣房。在原建筑平面凸出的一翼设置了给员工使用的公共客厅和茶室,仿佛是插入到小区公共区域的一个“灯笼”。我们的委托人希望员工的生活能为这偏安小区一隅的角落带来人气,打开一扇生活的窗口。
▲一层员工之家的功能布局
二层和一层是独立的两个功能,二层是为所有小区业主提供日常餐食的业主食堂。我们在山体旁边开辟了一组台阶上至食堂,从而也改变了原建筑公共性的格局。由于新建筑需要严格遵守原建筑轮廓线,二层的食堂也沿一字线形展开。在食堂的尾端我们设置了一处带卫生间的阳台和一处用于公共活动的露台,并用低成本构造的楼梯连接这个露台至一层凹入的开放院子。这处院子连结小区的两个组团,因此,我们在这里设置了带花台的座椅,给与所有经过的人一处休息的场所,完成这个建筑对小区公共性最积极的推动。
▲二层业主食堂的功能布局
我们打算以尽可能便宜的造价来建造这栋小房子。
更便宜的造价指向两个层面的思考。一方面是技术和成本的思考,例如施工作业面大小对于建造的影响,建筑主要材料的选择;另一方面是观念上的思考,我们希望这个小房子的构造是直接有效且语义清晰的,正如在《简单建筑》这本书中所呈现的观点,去除矫饰,让建筑的材料和构造本身成为其诗意表达的语言。
▲建筑的结构和建造系统
对建筑的结构体系和主材选型是在设计之初便已确定。基于第一个方面的思考,这个处在半山坡的小建筑几乎无法给建造现场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机械作业面,成品混凝土罐车和浇筑臂无法抵达,所以我们在最开始就放弃了采用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或者清水混凝土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更适应现场的可以手工建造或拼装的建造方式,最终我们确定了一层采用砖混体系,二层采用钢木拼装来完成建造。
二层的钢木结构是这个小房子的建造核心,它也许正是在观念上回应了这次设计工作的目标,即简单建造。我给它取了个奇怪的名字:超薄的倒装句。
在一次和一个诗人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到倒装句和诗歌的关系。在他看来诗意的内在是语言结构的张力,而倒装句则是改变日常惯性的语言结构而获得日常的诗意。
二层屋顶的钢木结构也是一次构造上的“倒装语序”。
▲二层钢木结构的建造拆解
▲“超薄”屋面的构造表达
▲建筑二层的构造技术图纸
▲建筑位于连接居住小区一期和二期的路径上
建筑一层转角处开设了一扇长明灯的转角窗
编写这篇设计文字的时间正是成都抗疫静默的时候,也许此时,同我感受一样,许多的人都在渴望着公共生活。这个位于一个自治的居住小区中的小房子,也会不可避免的成为这个小区最重要的一处公共空间。我们希望这个为油盐酱醋茶的日常而设计的小房子,能为公共性打开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分叉的路径:往左通向小区一期,往右上台阶去到业主食堂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业主食堂主入口处,建筑和山体围合成一处户外小平台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业主食堂的主入口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进入业主食堂后的欢迎台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业主食堂纵向透视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业主食堂的备餐台和欢迎空间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回看业主食堂的入口处多功能活动空间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业主食堂就餐区域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业主食堂尽端的洗手处以及室外伸入树林的户外阳台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业主食堂次入口外的烧烤露台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业主食堂下至一层的院落,玻璃窗的房间是员工之家的客厅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员工之家的客厅和茶室
▲建筑的公共空间漫游
客厅的转角窗旁是员工之家的入口
公共空间漫游又回到了其开始时分叉的路径
这栋小房子的建造和表达最终会回到它所在的场地,一处半山的自然林中。
简单建造既是对技术和造价的回应,也是对我们的项目委托人所表达的生活价值观的判断:质朴与自然。回到这个项目最初的时间和地点,当我站在那栋废弃的保安宿舍的院子里,对这个小建筑建立起最直觉性的想象,那便是一个和自然、树木、以及山体共生的生活场景。这一直觉直至设计完成得以图像化:一个掩映在原生自然林之中,露出一角的轻盈小房子。自然既是它的背景也是前景,更是它——作为一个日常建造的日常建筑——的诗意来源。
▲在树林中看到凸出的员工客厅以及食堂厨房
▲业主食堂的入口处建筑和山体围合的小平台
▲傍晚时分业主食堂的入口
▲从建筑背后的山上看业主食堂的入口区
▲沿上山的路径回看建筑的背立面
文末,以《简单建筑》这本书里所摘录的密斯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我们不懂形式,只知道建造方面的问题。形式不是目的,而是人们工作的最终结果。时代精神被转化为空间,这就是建筑艺术。人们在生活,变化,并且一直在不断创新。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只有今天才能被赋予这种建筑形式,采用用当前的方法建造出符合要求的建筑形式。这就是人们的任务。”
——密斯·凡·德罗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