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年开业起,这个窝在街区内部、只有5000㎡体量的小商业体一举成为泰国曼谷文艺青年聚集地和全球知名的网红商业体。
创始人们把这里定位为一个社区中心,商铺多以餐饮为主。这样的商场很少见,The Commons 是一个开放式的的四层建筑,入口至二层 Village 的台阶成环绕坡道平缓延伸,中心通向一层 Market 的楼梯同时用作下沉式的阶梯座位,大人小孩可以坐在楼梯的任何地方。三层 Play Yard 可以简称儿童活动区,有小型 pop-up 艺术展、少儿艺术课程等,四层 Top Yard 也被称为“后院”,除了热门餐厅 Roast ,其余部分的 the COMMONS Kitchen&Bar ,有适合聚会的草坪,坐着聊天的走廊。
The Commons项目并不处在区域的商业主街上,而是坐落在主街拐进来100米左右的一个社区道路上,附近交通并不是很方便,离最近的轨道交通站需要步行近两公里。这对于一个商业项目来说,意味着曝光度和人流量的极大缩水。因此,项目本身除了本地社区居民以外还必须作为一个口碑目的地型项目来吸引外来人流。另外这个项目的造价也非常低,这个面积约在5000平米的项目预算总造价只有不到5000万人民币。
在低预算的前提下,设计团队做出了几个非常大胆的决定。第一是整个项目主材质使用混凝土,几乎没有额外的饰面材料。第二个是作为热带地区商场整个项目公区内部不设置空调,完全依靠排气扇辅助的自然通风。第三是作为一个多层的商业项目,项目公区内不设置自动扶梯,垂直交通必须依靠步行楼
梯或垂直电梯。
整个建筑的墙面,天花几乎只用了混凝土这一单一材料。建筑周围是住宅区,浅灰色 The Common 在民居区里毫不突兀。特别是屋顶,因为使用了自然通风节省了大量机电管线安装空间,使得屋顶纯平的混凝土板得以完全裸露。
与国内商业讲究立面豪华饰面和复杂天花做法的大环境相比,这个建筑却以一
种大巧若拙的方式将一个材质用到底,让材料成为背景去烘托空间,烘托店面,以此取得一种震撼效果。
目前在国内除了一些仿安藤式小清新店面内部使用裸露混凝土标榜一种极简感以外,敢在整个项目以裸露混凝土作为主材质的商业项目好像还没有。
曼谷常年天气炎热,对于项目公区不设置空调显得非常大胆,但是The Commons通过设计的方式居然真的做出来了。
建筑内部结合垂直交通又设置了一系列直达屋顶的中庭开口形成了空气上下对流的天井效应,让热空气源源不断地向上升腾。筑的屋顶设置了一组
工
业级的排气扇来大大加速热空气排出这一过程。
于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热意被以自然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排除了。
在这个项目的中庭内部,微风阵阵,感觉非常的惬意,完全不同于空调环境下干涩感。
同时,自然通风免去了大笔的机电投入费用和后期的运营费用。
而解决了温度问题,设计师就要进一步创造一个宜人的社交空间。The Commons突破了传统盒子Mall的封闭模式,巧妙地运用“阶梯”的元素打通商户之间“屏障”、融合室内外场景,营造出开放、通透且充满活力、延展力和想象力的商业空间氛围。
利用开放式大阶梯,为The Commons打开了纵向交流空间,从而帮助业主解决垂直顾客流动的问题。在这里,楼梯就是地面,同时这个地面还不像平地一样一览无遗,毫无变化。它通过踏步标高的变化融合进了多重的景观元素与就坐区域,让空间运动起来,让各种活动被楼梯错落激发出来。
The Commons,有人将它形容为非典型购物中心,比起购物中心这种商业性的存在,它更愿意成为一个链接着人与人的社区,切实地影响周围的环境,深深植根于社区的空间,对社区反哺积极的影响,让人们在社区里面体验到更加紧密的交流及互动感,使得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和惬意!
凭借着其巧妙设计的空间的高超的包容性,使得这个商城社区的空间的形式和容量足够发挥不同的创新创意;在室内也能感受到通透舒服怡人的阳光,产生户外、公共、自由的感觉;立体层次性,楼层之间实现了立体相融的互动,这些都给予了公共空间更多的可能性。
时隔两年,就在第一家The Commons依然在源源不断地吸引全球文青驻足打卡的时候,
The Commons二店——The Commons Saladaeng
今年在曼谷开业。
The Commons二店相比于稍隐蔽的一店,二店的位置要明显的多,延续一店的“富人思维”,落子曼谷老牌CBD金融住宅区Saladaeng,这里也是传统的亿
万富豪住宅聚集区,巷子里不乏年代久远的豪宅建筑,宣示着泰国富豪家族们背后的声望与财富。
The Commons Saladaeng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个整片的红色屋顶,而这样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Saladaeng当地的历史。Saladaeng区域地块,在最早的时
候为皇
室所有,作为农耕区,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盛大庆典——春耕节,这个节日庆典一直延续至今,不过举办地点现已换到Sanam Luang皇家田广场。
1893年丹麦在该区域修建了铁路,火车站台的亭子屋顶刷成了鲜艳的红色,从那时开始人们就把该区域命名为Saladaeng(在泰语中Sala-亭子,Daeng-红
色)。
这个项目面积为3000平米,拥有三个楼层:一层The Ground、二层The Market以及三层The Platform,目前已开业商户20余家,基本以餐饮和生活方式为
主,力求强化项目的社交属性和社群生活方式。
整体设计风格除延续了首馆依托温暖灯光和清水混泥土互动交织的“魔幻工业风”外,更是将首馆The
Commons的阶梯元素发挥得更加登峰造极。
延续一店的设计理念,大台阶从项目直通而上,贯穿整个项目,指引人们一路向上,直到建筑的另一面的公园
区域,木制阶梯也同样被赋予了功能,每一层都有可供坐着甚至躺着的平台,辅以绿植点缀,成为了人群休憩交流聚餐的场所。
另外还有红色大屋顶形成的宽敞、高挑空间,和一店The Commons一样,二店The Commons Saladaeng户外空间配合风扇带来空气流动,解决地处热带的高
温问题。
室内部分则也延续了首馆的明亮和轻快,可以让阳光充分射入,让空间的整体氛围更加活跃舒适。
■ 一层The Ground
grab & go(即买即走)外卖快餐和休闲餐厅的所在地,既复制了曼谷街头的小吃体验又同时更加重视品类的组合和氛围的建设。其中,延续一店
theCOMMONS已有的brunch餐厅Roast、Roots咖啡厅、和日本抹茶甜品吧Seven Suns以及新引进的鲜花家居Plant House。
■ 二层The Market
正餐楼层,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来自台北的曼谷人气酒吧Rabbit Hole第三家分店Draft Land调制的鸡尾酒、Bun Meat and Cheese的“完美馅饼”以及首馆
the COMMONS同款的The Lobster Lab等,宽敞舒适的就餐体验为社交活动的发生和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 三层The Platform
更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项目三层的参天榕树,它是在原有土地基础上原样保存下来的。供社区使用的多功能空间以及大量室外和公共区域、艺术空间、户
外草坪以及不少文青小店、本地手工艺品等,邀请本地创作者通过公众预订的课程和活动来分享他们的技能或展示才华。
在运营维度,The Commons系列也在努力实现着“公共性”。就像Thonglor 店(一馆)就会时常举办一些市集活动、品酒交流又或者一些本地设计师的手
作分享等等,二馆自开业以来也一直按照月度举办Live Music活动,为项目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气和活力。
有温度的服务也始终是The Commons系列征服消费者心理的法宝:免费的饮用水,一旁的捐款箱,还有美食摊位未使用完却未过期的食材,也将分发给周
边社区的弱势群体……
是将营业时间提前至早晨七点,充分抓住社区用户的需求。
墨砌商业设计作为践行商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先行者,将持续为客户提供精准且系统的商业解决方案。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