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
International Health and Wellness Center of Mount Emei
前言
在保留原有生活痕迹的同时,更多的接触大自然;在协同需求、愿景、场地规划、景观设计、建筑体量等因素,联系大自然,用饱蘸峨眉山之魂的山、林、溪创造出适宜居民和老年人情感与温度的全新项目。营建“医养共生、全龄共乐、四时和颐”的理想康养大境。
项目位于天下奇秀的峨眉山下,虎溪河于东南侧穿过,北连峨眉山市主城区、南与度假胜地峨秀湖相望。是集医疗产业、健康产业、旅游产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康养项目,占地1100亩,总建设周期预计8-10年,是中国老年大健康智库“峨眉山国际康养论坛”永久会址,为四川省重点项目。
∆ 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区位
峨眉山本以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儒释道文化闻名于世,当下更因气候宜人、四季葱茏、空气清新,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康养圣地。设计将景观融合功能诉求与峨眉自然资源营造出以山林为质、自由为本,自然为魂的空幽深邃、隐心于野的氛围。重拾大自然的静谧清逸,将自己交给自然,皈依自然。
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应我国即将来临深度老龄社会的挑战而生:我国养老产业“起步晚、发育时间短、基础相对薄弱”和“老年医院短缺、老年医学和康复护理存在较大人才缺口”的现状。自2019年起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对养老问题不断强调、持续引导,将“居家养老”变“社区养老”为主,奋力开创养老新局面。
项目在“医、康、养、护、居”五大维度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时刻关怀的服务,带来全生命周期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力求为我国老龄事业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 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全景(效果图)
以此为基底,我们希望呈现出集“养生、养心、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候鸟式’养老体系,将老年人品茶、遛鸟、棋牌的日常融入环境,置入功能,达到在夕阳无限好的气氛中颐养天年,让老年人在此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护。
∆ 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论坛及康护培训中心平面
项目紧邻市政道路开敞暴露,视野不佳且环境嘈杂,环境生硬呆板、类型单一,可借鉴资源少,且虎溪河原本为当地泄洪渠,建造之初并无景观方面考虑,河坝生硬、河滩裸露。
∆ 场地原状:周边四至、市政界面
以场地原始基底出发,团队对峨眉山和在地文化深入挖掘,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和前期准备,提出“利民、美学与生态”的景观策略:
利民改造:保留已经自然形成的粗粝风貌,梳理林木,覆绿裸露的地面,形成绿岛;局部增加置石,与植物掩映软化硬质堤岸;以兼顾适老化为考量,精确设置流水阶梯、绿岛、草坡与步道的地势高差,巧妙的用虎溪河实现园内积水自然快排。
∆ 河道(建成前后)与坡度高差设置
美学价值:团队统筹优化用地,尊重场地,利用树木引导,穿于林荫之下、迂回婉转的人行步道划分市政道路与场地的界限,增加隐匿感的同时并提供休闲漫步、休憩停留、远眺观景等多种功能。设计尊重自然美学,把握景观与原生态的距离,预留室内与金顶的对望关系,营造“远望峨眉中听寺,倚靠虎溪近赏溪”的景观感受,变排洪渠为林地,重塑山、溪、林的景观格局,将虎溪河变为禅养文化公园。
生态功能:依托地域原生资源景观,以本地水杉为基底,四季植物搭配可观赏药材,在外构建林冠线与建筑视线收放关系;在内营造舒适惬意的林下空间,将自然原始肌理留存园内,拉近与自然的距离,搭建与森林对话的桥梁,生态与生活在这里共融共生。
场地内景观致力接纳、包容老年人身心需要,以“适老化,无障碍、安全性、易识别、易到达、易交往”为准则贯穿应用于场地内。
园区内通道宽度均≥2.40m、坡度<10º,保障轮椅自由通达;地面铺装平整防滑、无眩光,保证行走安全舒适;夜间照明除了保证照度要求,还编织出温馨浪漫氛围。核心段每隔30-50m设置座椅以供老人随时驻足休息,并在核心区多设4-6人交流节点、步道环绕水院,婉转,延伸,流动兼顾便利性和观赏性,人置其间与空间交互, 感受水、光、风、林的同时将人、空间、精神三者连接,营造“温度社区”的人文意境。
∆ 景观适老设计分析:空间和尺度分析
在植物配置上以安全、特色、功能为主,采用不同花期的香花,精心配置,满足四季花期更替,带来不同植物的丰富性和生态性的表达,同时具有抚平焦虑,治愈心灵的能量。
∆ 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论坛及康护培训中心景观面积1.82万㎡,景观根据场地特性与功能性需求,在建筑主体外,场地均保留自然开放空间原貌,以九段节点为城市带来与自然深度沉浸互动的休憩场所。自2021年7月建成开放以来,持续吸引周边居民日常停留,已是当地有名的城市慢空间。
项目以“虎溪河畔,入隐涤心”为设计理念,融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入口处流水潺潺,林木掩映,隐秘而低调,视线收束于自然质感的流水板,我们以129米的流水板抹去市政边界的同时增加空间的仪式感,消除明显的隔离感,再辅以乌桕林、满天星和砾石,重塑一条流淌于溪林之畔的森林峡谷。
漫步其中,树影斑驳、清风微醺,人与自然没有边界,整个身心都浸润在绿意里;迂回蜿蜒,增加空间的趣味性,激发探秘的好奇,并将园中所寻、所见、所感贯通至余下人生中。
峡谷尽头,青瓦连廊穿起康养中心主区域,因排洪渠长445米,为实现园区无障碍通行,于是我们踏水而行,穿桥入廊,结合拦水坝,确保四季水景。市民在此驻足休息,邂逅绿意,以连廊为笺,以林木笔,以阳光为墨,留下岁月的笔记,都是道不尽缱绻,写不尽诗意。
车行落客与廊庭在此交汇,廊庭以现代材料工艺重现传统木格栅样式,半开敞式,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又不影响空间采光。车辆可沿入口直抵廊架停靠,免受日晒雨淋,设计兼顾适老化的同时,也极具艺术性。
花园两侧坡地保留原场地林木,摒弃浮夸修饰,尊重植物自然生态系统,仅借助峨眉特色水杉林和药灌植物,形成绿岛,屏蔽市政嘈杂的同时,构建出绿意繁茂的养生主题花园。如山峦流水的建筑硬线条在杉林的掩映下,更具动感,宛如身姿妖娆的仙子嬉戏林间。
行一步、启一景,画卷在林间花中展开,在光影斑驳中体会曦阳、在幽然宁静中感受微风:树影斑驳、清风微醺,日光从乌桕树梢流淌而下,在苍翠里肆意游弋。
溯溪而上,潺潺溪水、草木繁盛,延续自然形式,我们刻意避免城市镜面水景和机械电力驱动的涌泉,转而结合场地2米高差,形成瀑、池、溪的自然水景,浅水鱼群和谐共处。
叠水重现拙石流水的野趣水院空间,泉水潺潺的隙流,循音寻幽,让人们完全融入到山林泉野的自然之中,抬眸是满眼绿意。将人们引入 “流水空潺潺,山下四时春”不可复制的峨眉山下溪居体验。
顺应建筑轻盈屋顶,景观以台阶搭配斜枝迎客松和拾阶而下的溪流,自然过渡到460平米前广场的中心庭院,草坡水杉伴随左右,形成人们汇聚、交流场所。
静坐于水岸拙石之上,伴随微风,感受融入自然的舒畅、享受静谧的时光。晴朗的日子里,与家人一起在此喝茶听戏,悠闲而自在,纾解人困城隅的困境,让生活回归本源。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从地形地势、景观硬景构筑物结构材料优化,到本地苗木置石和材料资源挖掘,再到对建筑反提、景观软硬景成本测算,都为项目落地做了充分准备。根据设计意图和工艺要求编制的详尽“服务手册”一同交付现场,并在落地指导过程全程参与。在特选非本地苗木上,远赴山东、江浙、湘赣遴选乌桕、红枫、鸡爪槭和黑松,只为项目高品质落地。
∆ 现场服务手册(节选)
在景观效果方面也得到了甲方大力支持,在秀川路到康养中心内部人行主入口增加虎溪河结构盖板,承载“寻隐探影”之意的同时减小对河道本身的影响。
CCDI悉地国际 · 一格景观始终致力于在生态文明战略和绿色发展要求指导下,以设计探究人本生活诉求、演绎在地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环境品质。我们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尊重、相互善待,用饱含情怀与温度的身心安稳之地,满怀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在峨眉山下呈上完美的答卷。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论坛及康护培训中心
项目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
甲方:峨眉山京川国际康养产业有限公司
景观面积:18206㎡
设计/竣工:2020.6/2021.7
方案设计:CCDI悉地国际 · 一格景观
项目负责:张迪
主创设计:李春丽 唐林
设计团队:陈东、王斯靓、彭浩洋、蒋雪莲、邓飘飘、高悦、刘书佳、胡霞、姚兰
景观施工:乐山嘉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软景)
峨眉山市宇宏市政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硬景)
景观摄影:邹锋翰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