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项目地址:南京 汤山
项目性质:民宿
设计面积:建筑300平米,庭院350平米
竣工时间:2017年10月
建筑设计:孟繁峰
园林设计:孟繁峰
室内设计:孟繁峰
深化设计:席 冬
园林深化:杨永晴
元素分解:吴世昌
【缘起】
十年前,我第一次住民宿。在英国读书时,跟朋友去苏格兰玩,那时我还住不起像样的酒店,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B&B,其实就是民宿的一种,一张床一顿早餐,其实说来也不便宜,每个人相当于人民币750元。但这次旅行却让我充满回忆。悬崖边,一排简单的农舍,朱瓦粉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主人是一对七十岁的夫妇,看得出他们热爱生活,享受上天赐予他们的一切,温暖,幸福。我梦想我也有一天,择心仪之处,建心愿之所,携心爱之人,过心安一生!
三年前,我接待了两个客户都是希望将市中心别墅改造为民宿的,交流中,我深知他们就是纯粹的商人,他们想要的与其说是民宿不如说是一个小宾馆。民宿是一所有灵魂的房子,是一个有寄托的空间,是一处有情怀的家。
两年前,我自驾黄山,路遇许多明清老宅,也曾寄宿其中,那种历史的痕迹,时间的磨洗让我着迷,可是体验感太差,舒适度太低。
一年前,我自驾新西兰南岛,一路我选择了各种口碑俱佳的民宿,基督城的窗明几净,温馨的卧房。箭镇入门盛开的樱花,热情的男主人给我预定滑翔伞和激流冲浪。特威泽尔一天的阴雨,那温暖的火炉和女主人那句“很感谢你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看我”,让我瞬间觉得我在新西兰也有亲人。尼尔森Nike等我们等到夜半,以及对我们深深的祝福,这一切不是一次酒店体验便可以体验到的,不是冰冷的Check in和out的过程,我爱上了这种入住体验。
于是子曰在这时诞生了。
从有做一家民宿的想法到选位置再到有方案的时间大概总共10天,我想过也考察过让我迷恋的明末老宅,我也动心过那个青岛老乡的清代商铺,各种原因我选择了这里,一个不起眼的农村,一个破败不堪的农舍,一个不算大的农家小院。这座三十年历史的老房子。不新不旧却破败颓废。
【建筑】
我正窝在二楼西平台写着这不像设计说明的说明,我在回想它当初的样貌,主体还是那个主体,下房还是那些下房,庭院还是那个庭院,门口的柿子树还如我当初初见它时的貌样,但是再也认不出当时的模样。
不开心的事我不想再想起。缓慢的审批,邻居无理的要求,为此我四易其稿,无耻的吵闹,无理由的为别人埋单,总之都过去了……
签约的当晚我便做好了方案,异常兴奋,一夜未眠,可惜那个方案并未实现,目前是一再妥协的结果,有段时间我甚至想放弃这里,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我就仅仅介绍目前的状态,这里和本村的其它农舍其实没有太大差别。
一栋主楼,一堆能建就建的下房,南是主院,唯一让我觉得可以保留的就是门口这株倔强的生长在水泥地里的柿子树,我们相遇时,满树果实,地面一片狼藉,掉落的果实摔得肝脑涂地……北是长廊,不可称为院,一分就窄,不分难用。东临村庄主街,面朝古温泉井公园,西侧皆是下房:杂物间,卫生间,厨房,外灶功能的混乱以及气味的混合……
有人建议我推掉重来,我不是一个愿意去求人的人,在这里不求人推掉重来是何其难,我打算改造维修,调整加固,我也知道这样更费钱费时费力,但是我内心舒展,没有负累。
主体建筑我保留了所有主体部分,只是做了动线分流和采光界面拓展的工作。我取消了室内楼梯,而是分成两部,从院中东西分流进入二层,东侧下房我做了顶部,底部和部分墙体的加固,新的加固结构自成新的结构关系,免除了结构垮塌的危险。加固后的顶部成为东侧二楼的空中花园,东侧被当地人认为很好的门面我全部都封闭了起来,只留一道窄窗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三米宽的大门也做了收窄的处理,粉墙延长。
西侧延地势自然分院的倾斜房屋被一个椭圆的天井连接起楼上楼下的关系,所有下房彩钢瓦杂木条构架的顶全部拆除,也构建起钢筋混凝土的新结构。在这里我很感谢配合我做结构改造的汪工,我想出来的东西他都积极帮我实现,尽管做得跟我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但很感激他在结构改造中为我做的一切。
重新组架的顶以及连接起来的天井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平台,这里成为西侧最主要的活动空间。由于开门位置和走廊的蜿蜒,我把图书馆和主人房与主体建筑做了分割,落地玻璃让厅堂视觉上开敞了许多,夹在北侧两个狭长通道的主人房也因门窗的合理设置而明亮,通透,走廊上的干竹在光照角度的变化中不仅增加了走廊的趣味性更为主人房间设置了第一道隐私屏障。
建筑由此形成了一中庭,两连廊,三平台,四建筑,五私庭的格局,如此多灰色空间的设置就是希望建筑是一个可呼吸够通透的空间。
建筑用江南水乡最常见的灰白来表达,结构的瑕疵便以干竹加以掩饰,轮廓清晰,清雅素丽。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