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大屯办公楼
北立面
©
高寒
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阶段有一千多名员工,所有人的办公地点
都在
清华大学内部的
设计中心楼
么?
不是的,设计院的一大部分员工在设计中心楼工作,还有部分员工在各个
分散的办公区
工作。
其中
最大的分部
要数
大屯办公楼
了。
▲大屯办公楼位置示意
大屯办公楼
在
设计中心楼
的
正东边7.3公里
处,紧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车流量小,是一个
绝佳
的办公场所。
大屯1号绿隔产业用地项目
项目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汪震铭、陈佳良、闫凯、傅堃、曲迎亮、张进、李申、邓晓、唐宏、郑李磊、徐啸、王永刚、郑波、于星亮
用地面积:
11598.2m²
总建筑面积:55005.2m²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4789.5m²/地下建筑面积:20215.7m²)
设计时间:2011年
竣工时间:2015年
获得奖项:教育部2017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三等奖
摄影师:高寒、设计院广大员工
大屯1号绿隔产业用地项目
毗邻奥林匹克公园
,属于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其主要是
满足清华大学设计院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清控人居集团总部大楼
,同时也是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上重要综合办公建筑节点。
▲大屯办公楼近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项目用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与科荟路交叉口,用地北至辛店村路、南至华辰北路、西至北辰东路、东至朝阳区消防支队奥林匹克公园中队。
规划总用地1.16公顷,用地呈近似方形,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16米,场地基本平整,北侧略高。
地上建筑15层,建筑面积34789.5平方米,设大堂、办公、商业功能;
地下室3层,建筑面积20215.7平方米,设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员工餐厅、厨房、会议室、机房等功能。
▲大屯办公楼西南角
©
高寒
▲大屯办公楼东南角
©
高寒
建筑巧妙结合森林公园万物生长的主题,通过丰富而有秩序的形体、立面和色彩设计以及材料的搭配,创造出新颖的建筑形象和室内外空间。
充分表达了高端设计场所充满自信和活力的精神面貌,提升集团办公品质。
▲大屯办公楼东北角
©
高寒
▲大屯办公楼西北角
©
高寒
建筑的落成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建筑在城市节点位置的积极作用,为奥林匹克公园增添丰富的人文元素,注入全新活力,加快首都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步伐。
▲大屯办公楼西立面
©
高寒
▲大屯办公楼南立面
©
高寒
主入口冲南,一进门是二层通高的共享空间,灰色大理石的装饰突出了设计院的形象和清华大学的校训。
▲主入口
©
陈曦
▲主入口向天空望
©
杨鹏利
▲主入口
©
陈曦
▲主入口
©
高寒
▲主入口
©
高寒
每个分部都有独立的形象展示空间。
▲室内前台
©
杨鹏利
▲室内前台
©
陈曦
▲电梯侯梯厅
©
高寒
内部办公环境宽敞且温馨。
通过办公室明亮的窗口,可以随时欣赏窗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美景。
在工作之余,可以随时进入森林公园锻炼健身。
▲室内办公环境
©
杨鹏利
▲从办公桌远眺室外
©
杨鹏利
▲从窗口看五环塔
©
高寒
▲
从窗口看
科技馆
©
林夏
▲
从窗口看
北侧森林公园
©
孙莹
▲夕阳下的森林公园
©
林夏
▲雨后
的森林公园
©
杨鹏利
每层办公都有配套的若干大型小型会议室。
▲小型会议室
©
杨鹏利
大楼内部有现代的咖啡厅,员工们随时可以来这里休息聊天。
▲
咖啡厅
©
陈曦
▲咖啡厅
©
陈曦
▲咖啡厅
©
陈曦
▲共享空间
©
高寒
地下室有配套的公共服务空间,满足员工基本的购物餐饮需求。
▲地下食堂
©
杨鹏利
▲地下食堂
©
杨鹏利
▲地下食堂
©
杨鹏利
总体规划设计以“┏”型平面的办公楼与用地外侧道路相适应,最大限度利用沿街面的商业价值,并在用地内部围合出一个内部庭院。
规划在用地东部设置一条南北向的机动车道,与外部城市道路共同形成环路。
建筑立面运用竖条状的立挺分割,简洁时尚而又端庄大气。
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景观与建筑结合紧密,立面虚实变化相衬相映、建筑细部力求精致,内部空间实用舒适,彰显设计企业总部大楼气质。
▲大屯办公楼南立面夜景
©
高寒
1)整体建筑装修档次较高,特别是外墙竖向外挂石材,营造一种生长、向上感,与邻相邻森林公园枝繁叶茂状态相互呼应。
2)建筑与周边环境完美结合,既照顾到了与奥林匹克公园空间关系的协调,也营造出优雅的轮廓线,为该区域提升了整体品质。
3)建筑的立面设计、室内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密切结合、一气呵成。
运用竖条状的立挺分割,简洁时尚而又端庄大气,适度采用铝合金结构等适宜的技术,以务实态度体现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了优美、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
4)建筑遵循“少就是多”原则,采用三种不同材质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而且在运营过程中具有节能环保功用。
▲大屯办公楼东北角夜景
©
高寒
高层建筑物高低错落,平面形状凹凸变化,带来很多结构问题,针对出现的设计难点采取以下措施:
1)在层数相差较大的相邻单元间设置沉降缝,避免结构刚度突变,解决建筑物荷载差别较大的问题。
2)在L形平面的拐角处及相邻两单元有较大错位处设置防震缝,解决建筑物平面不规则的问题。
同时设计时在薄弱部位采取板双层双向配筋等构造加强措施。
3)在高层与地下车库间交接的地下车库一侧设置沉降后浇带,解决高层与低层之间的差异沉降问题。
为解决超长结构的抗裂问题设置施工后浇带。
主楼每30~40m间距设置一道。
地下车库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原则:
将基础划分为若干个小块,每块的浇筑量控制在5000m3左右。
▲大屯办公楼东南角夜景
©
高寒
1)在本项目中采用了空调水变流量系统,末端采用了适于办公楼的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机组均为新排风热交换机组。
2)为避免首层主入口冷风侵入造成局部温度过低,首层大厅设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3)为解决冬季内区过热现象,适当增加新风机组的风量,利用室外天然冷源,降低内区温度,达到节能的目的。
4)为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在每台新风机组进风端安装PM2.5静电过滤系统,经实测,过滤效果较好,室内PM2.5含量明显降低,能够达到优良的空气品质。
在本项目中采用了无负压供水设备,充分利用市政给水压力,节省泵房面积,达到节约能源和节省投资的目的;
室内冲厕及室外道路绿地浇洒均采用市政中水供应,充分响应国家的节水要求;
室外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集蓄水方式,保障本项目安全度汛,雨季时也降低室外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
▲室内办公环境
©
杨鹏利
采用在公共区域、大办公区域采用智能照明系统、灯具的控制方式灵活,节能,走廊灯具采用LED灯具。
采用智能疏散控制系统,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尽快疏散人员。
▲总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标准层平面图
▲南立面图
▲东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撰写:企划部
编辑:
企划部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