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位于深圳市域核心地段,与香港隔海相望;南接深圳湾滨海带,北倚华侨城内湖湿地,西邻沙河高尔夫球场,东至华侨城欢乐海岸。区域规划用地面积为117公顷,总开发建筑面积约520万平方米,规划人口约25万。
片区自然景观条件得天独厚、城市门户形象突出、综合开发价值极高,致力于构建集全球总部聚集区、都会文化高地、国际交流中心、世界级滨海客厅为一体的未来城市典范。
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先进的规划理念、独特的建筑设计,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在国内外已具有较高知名度。目前,片区已完成整体规划,进入从美好蓝图到真正落地的重要阶段。
整体规划之外,
深超总指挥部办公室正推进多项专项规划:
深超总应有怎样的夜景形象?
应打造什么性格的城市名片?
障碍人群的生活如何被妥帖容纳?
下文逐一揭晓——
△ 深超总规划效果图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
(下文简称“深超总”)因
坐落于城市核心区国家级湿地公园附近,而有着天然的生态环保责任。
出于综合考虑,夜景灯光设计应当坚持“自然-人-城市”的重要性排序,尊重自然生态,做好夜间光生态保护;考虑人的需求,满足夜间公众活动需求,适度兼顾片区夜景观塑造。本规划最终确定以“超级内生”为规划目标,促成候鸟友好夜景的实现。
一、打造候鸟友好的灯光环境
深超总周边自然生态系统以生态型湿地景观为主,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中转、停歇、觅食的场所之一。本项目积极从城市照明的角度,探索化解生态保护与城市景观照明建设之间矛盾的方法。
△ 周边环境及候鸟迁徙示意图
1. 整体调降照明亮度
景观照明亮度限值较《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低20%,泛光照明平均亮度最大值由25cd/㎡降至20cd/㎡。景观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也降低20%。
2. 建立照明方式负面清单
采取负面清单的方式,避免设计使用可能对候鸟迁徙产生负面影响的照明方式。
3. 提出候鸟季照明模式
候鸟季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1月和2月,越冬候鸟飞临深圳湾,候鸟数量达到峰值。候鸟季关闭或调降建筑顶冠、立面的景观照明亮度,并确保在22:00前关闭景观照明。
二、规划高品质“超级内生”夜景
1. 照明结构“一心双轴”
结合“一心双核,十字生境”空间特征,设计提出“一心双轴”的照明结构。“一心”指湾心云城夜景核心,为该区域夜景视觉焦点,照明载体为超级湾心塔楼与文化地标。“双轴”指未来城脊照明轴、深湾绿谷照明轴,为复合立体灯光体验场所,以未来城脊、中央绿轴及两侧建筑界面为重要载体。
2. 建筑夜景“内透光”
项目编制初期,已有3家业主计划采用“媒体立面”照明方式,以迎合设计潮流和动感效果。本项目
坚持将建筑“内透光”作为夜景塑造的核心方式,积极塑造低调内敛、优雅纯净的夜景观。
“借景” - 功能性内透:
不设置景观照明设施,借景于建筑室内功能照明,自然形成内透光夜景。
“用景” - 控制性内透:
不单独设置景观照明设施,而是利用临窗面室内或走廊照明,设置独立的控制回路,形成内透光夜景。
“造景” - 景观性内透:
结合幕墙安装泛光照明设施,将灯具隐藏或安装于幕墙内侧,灯光透过幕墙向外发光,打造内透光夜景。
3. 公共空间“见光不见灯”
公共空间照明设计坚持“优先保障功能照明,适度兼顾景观照明”的原则,以“见光不见灯”为要求,与载体一体化设计,做好灯具隐藏或嵌入,避免对载体白天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同时,照明设计充分考虑耐久性和后续更换、维护的便捷性。
△ 公共空间照明设计分析图,上下滑动浏览
三、多方共建生态友好型夜景
本次规划实践是各方共谋共建的结果。深超总被列入《深圳市景观照明“三同时”建设项目区域范围》,景观照明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成为引领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新方向的典范。
1. 深超总开发建设指挥部对规划理念的认同和支持
深超总指挥部高度认同并确定深超总夜景必须保护好周边光生态环境的理念,明确了片区夜景灯光采用高品质内透光照明,禁止媒体立面照明方式等原则
。
中期汇报后,深超总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安排与已出让地块业主和照明设计师沟通,确保照明方案能够践行规划理念。
2. 深超总总师团队的技术支持
孟建民院士带领的总师团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技术把关,与项目组积极沟通,将照明审查与幕墙审查同步,嵌入现行项目管理审批流程。
3. 照明设计师的理解
照明设计是规划落地执行的重要环节。项目编制过程中,通过与已出让地块照明设计师的交流,做好规划理念的宣传贯彻。
4. 地块业主的支持
业主普遍希望通过建筑立面灯光效果进行企业文化的展示宣传。后经宣贯、调整,同意配合灯光规划,把展示和宣传的视觉焦点转移至裙楼、连廊、内向型空间和地下空间。
△ 深超总夜景效果图
一、
城市意象,大众传播学的视角
“城市意象”概念脱胎自凯文·林奇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理论研究,时至今日,已演化为大众对城市的共同印象和感观记忆,是人们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统一。如“浪漫之都”巴黎,“花园城市”新加坡,从传播学的视角在世界网络中树立了特色意象。
作为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巅峰之作”,深超总必须树立具有独特标签的城市意象。
提炼和萃取是意象生产的规律。
城市意象,是由空间出发,汇集,转译,收敛,再回归初始化为一个符号的过程。大都市区的发展历程无不印证这一规律。种种物象,以及人的到来,变成信息,通过人们的转译,凝练成一个地名,与其所蕴含的个中内涵在全球传播。
场所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特别小,但又无限大的“符号”。
代表性是城市意象的根本属性。
一个出色的片区意象能够代表更广阔的区域,甚至能够代表一座城。如人们脑海中的新加坡,主要是滨海湾这部分。深超总是代表深圳面向全球竞争的载体,而深超总的目标,正是在不久的未来,成为全球维度深圳的意象代表之一。
二、让“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深圳湾”
深圳的使命正从“中国经济特区”向“全球城市范例”变迁,将融合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绿色生态等现代城市文明。随着各大战略平台环湾布局,深圳湾已成为未来价值高地。
深超总位于深圳湾湾心,本身就与海湾意象充分相融。
深超总意象符号,应紧抓深圳湾IP,依托深圳湾战略价值,链接深圳城市意象,面向全球传播。
遵循大众传播不断萃取的规律,在公众认知里,应有意识地引导区域名称的演化:从“深圳湾超级总部城”,简化为“深圳湾总部城”,最终提炼为“深圳湾”。
未来的深超总,可以成为人们参观深圳湾的第一站,于此感知一个全面的深圳湾。而在国际视野中,深超总将潜移默化地成为彰显深圳城市地位和全球形象的新名片。
△ 面向更大的维度
三、四维共创深超总意象
深超总要代表“深圳湾”,必须成为深圳湾内涵的浓缩,集红树林的生态价值、蛇口的生活气息、高新园的科创实力、华侨城的文化、后海的人才环境于一体。相对于当前物质维度的建设,未来深超总将引导强化四方面关键内涵的生长:
1. 文化,让深超总成为可停歇的地方
浓缩泛华侨城地区的文化要素;避免总部经济片区白天人满为患、下班时间变身空城的问题;打造开放的公共文化高地;沉淀优质文化生活。
2. 智能
,让深
超总成为未来的先锋
打造面向全球的智能化窗口,搭建智能城市基础设施框架;鼓励企业开展前沿技术和智能场景的应用试验;引入智能领域尖端机构,打造科技体验高地。
3. 生境,让人与鸟共存不再是梦想
在高楼林立的楼宇,守护白鹭徐徐飞过的场景;构建真生态场景,保育鸟类飞行路径;避免园林化景观,建设鸟类友好建筑。
4. 生活,让人赋
予深
超总真实的温度
强化市民逻辑,针对各类人群的需求提供精细化的公共配套服务和场所;增加滨海第一排建筑的公共领域供给,提供立体眺望点;鼓励户外生活,举办国际化城市事件;强化轨道与场所的衔接,塑造三维、便捷、多元的生活方式。
△ 深超总意象内
涵
△ 融合人文、科技、生态、市民逻辑的深超总意象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指出,“无障碍”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所有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尽最大可能提升建成环境、产品与服务通用化水平充分。“无障碍”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的理念,无障碍设计也成为一区域设计质量的重要
考核标准。
深超总坚持以人为中心,旨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无障碍典范城区,设计让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能享受在深超总的健康生活,建设一个无障碍且充满关爱、安全、包容、宜居的环境。
一、解锁三大无障碍目标
1. 无障碍出行
设计重点关注各出行场景间的无缝接驳与复合切换,以高效复合的动线串联各社会生活节点,确保各类障碍人群可经由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安全、便捷、无障碍地抵离片区。
相关技术与场景:
以立体步行空间、公交场站及其站点、轨道交通枢纽及其站点、停车场库、出租车及网约车站点等多种交通节点空间为载体,打造无障碍立体畅行、公交出行、轨交出行、乘车出行等出行无障碍场景。
△ 无障碍公交节点设计模式示意图
2. 无障碍生活、办公
设计应满足障碍人群在深超总片区内自由、平等、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工作、创造自我价值的需求。
相关技术与场景:
以企业总部大厦、行政办公建筑、国际会议中心、深圳湾学院、展览馆、开放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市政设施等类型建筑、场所空间为载体,打造无障碍办公商务、会议交流、文化生活、居住生活、休闲游览、零售购物、生活服务、康复医疗等生活办公无障碍场景。
△ 无障碍生活、办公示意图
3. 无障碍交流
设计应实现对片区内各类障碍人群高效、实时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服务支撑,柔性缝合出深超总片区各类生活、社交场景,打造深超总片区可持续的无障碍人居环境。
相关技术与场景:
以无障碍地图、无障碍标识导引系统、无障碍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或中心/模块)等物理空间与技术设施为载体,打造无障碍空间导引、信息支持、服务响应、应急救援、教育体验等信息无障碍场景。
二、落实三项无障碍策略
1. 智慧引领
创新未来无障碍应用场景
构建深超总无障碍智慧城市网络
在深超总未来城市网络中植入并发布残疾人互动式街道地图,提供有关公共机构、娱乐设施、医疗设施和社会服务部门、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空间与服务信息,使残障人士能够规划日常在城市建筑环境中的活动。通过添加不同事件、链接不同的数据库,使残障用户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空间探索和计划信息体系。
残障用户还可以通过系统,输入需要讨论或更改的深超总城市公共服务点、需要建设的无障碍空间节点,达到信息的双向交流。通过交互式设计,促进使用后的评价与反馈,自下而上敦促深超总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完善。
△ 多渠道建立超总无障碍智慧平台应用场景 图源:深圳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 城市无障碍治理平台成果手册
2. 全龄友好
以全龄使用人群为目标
探索全龄友好的无障碍城区样板
除了常规的无障碍设计之外,对儿童、老人常用的公共空间、交通设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无障碍设计,如儿童常用的游戏空间、口袋公园,老年人常用的医院、公园、敬老院等。
3. 公共优先
以公共空间为突破口
争当新时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先行示范
优先保障核心区公共空间(中央绿轴、交通枢纽等)、重要建筑(超级湾心、文化地标等)、通行路径(人行通道)的无障碍功能,作为无障碍规划的核心区域。
重点打造三类空间彼此的接驳或复合,形成多义性“交互空间”:轨交枢纽+中央绿轴+超级湾心+未来城脊,使之成为超级立体无障碍城市的典型代表。
三、完善九大无障碍设计要素系统布局
无障碍设计将结合深超总城市设计深化整合方案确定的功能结构系统、开发强度系统、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分类评级,并叠加各项要素评价结果,生成规划方案空间重要性分级图,以此作为无障碍设计分级的依据;并从公园绿地、公共广场、地面人行、立体连廊、地下空间、轨道节点、公交节点、出租车上落客点、地上建筑等九大要素,解析深超总无障碍规划。
△ 九大无障碍设计要素系统分析图,上下滑动浏览
夜景灯光、城市意象、无障碍设计
是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落地过程中
不可或缺的深化努力。
在三个专项之外,
正开展重要街道城市设计、
应急防灾系统规划、
文化设施专项规划等规划课题。
最终成果,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
|
原源、崔婧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原源
、崔婧
关注深超总,点个“
”吧!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