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湾区大厦
Shenghe Greater Bay Area Center
前言
2022年以来,CCDI悉地国际总建筑师朱翌友带领设计团队连续在多座重要标志性建筑的国际竞赛中拔得头筹,赢得项目签约和实施,也为整个集团的建筑方案创作带来新的气象和动力。中标项目之一是位于东莞城市CBD核心位置的盛和湾区大厦。该项目在建筑顶部、中段、近地,三处同时做出高层建筑的趋势化指引,并且耦合成建筑整体的空间逻辑和多层次的辨识度,这都明确的成为了这座大厦设计的示范价值。接下来,让我们深度解析这座建筑的设计风采和创作理念。
,时长01:42
项目介绍视频
东莞作为广州与深圳之间的特大型城市,在大湾区整体规划中有着重要的节点区位。新近规划的东莞CBD正在大湾区城市群的协同门户,也是这座城市未来形象的载体。盛和湾区大厦作为首期启动区的大厦之一,在引领整个城市建筑群的形象上,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该项目基地位于一片高达250-400米的CBD建筑集群之中,有较详尽的城市上位规划。在整个区域的天际线规划中,我们的项目也位于高度的转承点上。项目所限定的不超过150米的建筑标高,如果处理不当,极可能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而一旦能够在这个高度上做出节点型的创新,那么对数以千计的中国同类CBD的“等高区”建筑会是一个靓丽的提示。
总平面
剖面图
01底部公共景观体系
大厦脚踏在一张交通网节点之上,从-2层,-1层至2层都有城区级公共通道接口供人行和车行。在近地界面,考虑到项目用地小且方正,底部空间紧张的问题,建筑师让大厦“抬起一只脚”——将底部-2层至2层空间最大限度开放给城市,结合-2层的公共人行系统,2层的公共连廊,形成了“4层厚度”的底部立体公共景观体系。
立体公共空间体系
这4层空间不仅水平向连接同标高城市通道,更着力于纵向连接彼此——草坡、大台阶和扶梯的设置,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公共路径的可视化与趣味化。功能体块的松散组合,为大厦提供了一个可被南国风吹透的开放式基座。
城市公园界面
02昭示性建筑顶部
在形态推演之前,建筑师通过对基地上空不同高度的视线分析得出理性的结论:尊重西侧朝向的空间价值,将居住功能的公寓设定在建筑顶部并且应当给予其适当的昭示性,以回馈升高至120米以后的极佳视野。
建筑视线分析
因此,继“抬起一只脚”后,大厦顺势“耸了半边肩”,建筑师抓住了为建筑物顶部塑形的好机会。盛和大厦顶部向西南方大尺度削切,呈现向西南向城市绿轴近端探望之势。削切后顶部获得一系列露台,空中花园“水到渠成”,成功激活了高区的空间引力。
凌空泳池
在这标志性的“城市之冠”与“肩部”之间,建筑师架起一道凌空泳池,高强度透明亚克力材料包裹泳池西侧和底部。在上玄重冠和左右巨塔之间,拉出一道“吹弹可破”观感的晶莹细道,尺度和体质的强烈对比产生出明显的视觉张力。飘游于百米高空,将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空中畅游
03立体峡谷空间
顶部商务公寓的形制是一个周边扭动的中空四合院。在设定顶部和底层空间创新的同时,建筑师对塔楼中区也进行了巧妙地处理:核心筒一分为二,布置在建筑两侧,所有办公单元都能直接电梯入户,其目的在于释放平面中部的使用空间,它从西侧公园设置的下沉广场(峡谷)出发,在塔楼主体建筑空间上下连通,转折延伸至建筑顶部,形成“立体峡谷”式的垂直景观。如此,从底至顶,架空、中庭、U型半围合、合院等多类型空间垂直串联,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
04个性高效的表皮
此外,这种双核U型平面的设置,也使塔楼中所有办公单元均能够享有双面或三面采光通风,实现了传统中核办公楼无法提供的品质。盛和大厦主要景观和采光面为东西向,建筑师设计斜向遮阳片,计算证明这能获得优良的遮阳效率。同时,“斜纹衫”也成为盛和大厦的个性肌肤。
立面设计的节能化时尚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盛和湾区大厦
客户名称:广东盛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广东省东莞市纬三路
场地面积:5045平方米
建筑面积:77161平方米
主要功能:商业、办公、公寓
容积率:10.0
建筑高度:150米
项目周期:2021年-2025年
主创建筑师:朱翌友 张子健
项目经理:常兴瑞
项目建筑师:郭林江
建筑师团队:贾翀赫、程哲、方凯、吴妍、何悠源、谢云、陈科伟
结构工程师:谭伟、王文涛、孙素文、李文斌、郑浩漫、朱铁双、邵麟捷、杨霖、孙嘉辛
机电工程师:曾祥学、曹孟良、曾越 、阳庚午、罗江春、朱和平、胡锐凯、刘嘉霖
其他专业工程师:杜国涛、何雅玲、朱赛花、刘伟、方志江、刘志鹏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