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 蔡治 姜腾燕
一、项目概述
2018年1月15日,为响应当时国家乡村振兴的最新号召,整合常德津市曹洞宗祖庭药山寺文化资源带动药山镇相关自然资源及产业资源发展,构建区域旅游发展的新龙头,践行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求,紧扣“生态、旅游、文化、乡村”的复合型发展主题,湖南省常德市药山镇人民政府作为委托方委托北京清尚建筑设计院编制此《药山振兴发展创意暨药山文化旅游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项目地位于湖南省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距津市市区40公里,距常德市区55公里,北邻黄金村,东与临东村接壤,西临临澧县,南临常德鼎城区省道S238纵贯项目用地,南距二广高速双桥坪互通5公里。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药山文化旅游景区范围延展至药山村、奇龙村及白云山部分片区,即13.92 平方公里策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范围为药山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区。核心区规划范围:以药山寺为主的核心建设区,总规划面积 7.7 平方公里(含寺院、村庄、农田、山体、水体)。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9-2030年,药山文化旅游景区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开发。
二、总体设计思路
本规划以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为发展模式,需要和谐处理好镇、村、寺的发展关系,以当地文化元素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准5A级景区为建设标准,以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的融合和振兴为终极目标,将药山文化旅游景区打造成自然生态和谐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旅游区。本项目核心区的总体定位为药山药膳特色小镇,根据现有核心区的资源分布,形成集文化传播、街道改造、新农村建设、旅游发展、产业融合为一体的“四区合一”发展格局。四区,即药山综合配套区、药山寺文化禅修(药山寺及周边)、禅意农业发展区、旅游康养度假区。
三、功能体系策划
药山寺文化禅修区(283.81公顷):发展生态农业、国际禅修的农禅文化园体系。禅农结合,带动农业发展;农禅相促,带动旅游发展。竹林禅院为药山复兴首期工程,为了满足培养僧才和普及禅宗智慧的需要,新药山寺将由三个中等规模的禅宗寺院和多个不同功能的禅院组成,是一个综合的禅宗智慧教育园区的建设格局。
药山综合配套区(79.52公顷):重点项目包括居民安置、老街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其中游客服务中心将具有票务预订、信息展示、车辆调度、美食餐饮、主题住宿、休闲购物、交通集散、智慧旅游、休闲娱乐、景区管理的“十心合一”的功能,将成为药山文化旅游区乃至联系周边景区的旅游集散中心。
禅意农业发展区(352.47公顷):以本区域特色空间元素为基本骨架,有效整合原有乡村中的“山、水、田、林、路”等要素,形成生活机能与业态功能相融合,自然资源和农业景观共同围合而成的禅风生态聚落。根据其自身的资源优势,挖掘潜在价值,以经营性文旅项目为核心,选取相应的小产权用地对其植入核心项目,核心项目结合周边自然资源形成独居特色的小聚落,并且辐射带动周边相关业态。
旅游康养度假区(54.65公顷):规划遵循自然的生态肌理,借助跃进水库和南山水库的景观风貌营造自然生态的颐养、宜居、宜游、宜修的康养度假区。旅游康养度假将陆续建成禅修、中医药研修、文化艺术研修与交流、传统文化艺术讲堂、中小学生文化教育、药膳餐饮、素食餐饮、药浴SPA、五行养生馆、养心社区。
四、规划要点分析
1.如何通过乡村振兴的主导来做这个文化旅游规划,并解决产业问题?
我们在调查研究阶段对药山镇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帮助委托方找出制约旅游发展的难点问题:浅丘地势的多样性、农林地貌的多样性、种养地的多样性,这三个多样性,决定了药山振兴无法走规模化单一农业之路;远离特大都市、远离客源城市群、远离旅游主干线,这三个远离,决定了药山旅游无法走规模化主题景区之路。
可不可以,建构一种不是成片开发的穿行式景区?
可不可以,建设一个无需大客流量的漫游式景区?
可不可以,建成一个没有边界门禁的镇域化景区?
难点即突破点,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三种不是景区的景区?于是我们项目组对国家新型城镇法则做了一个专项研究,答案就是多规合一、混合用地、复合功能三条法则。如果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这三条法则,药山的乡村振兴和药山的文化旅游,就必然是同一件事情的两种说法,其目标、路径和结果都一样:
第一,定制化农业道路,以文化性格为内要 ,引导产业聚合形 “内有联 ,外有别”的禅风聚落。
第二,精细化农业道路,紧紧围绕 “药膳 ”主题,以农庄为单元,发展农业产业,打造药山药膳小镇。
第三,用卖旅游产品的方式卖农产品,让禅意融入可持续绿色生产方式;让传统提升当代人绿色生活质量。
第四,走出一条普通乡村的特色发展之路,让普通山水田林,因为体验式农业,构成无边界全域化景区;让春夏秋冬四季,因为适时式养生,发展无差别全天候旅游。
2.如何打造不以寺院商业开发为依托的文化旅游?
在方案设计之初,我们团队提出此问题,并试图说服委托方对该观念的认可,旅游活动的开展始终在不遗余力地稀释着宗教的神圣性,而药山寺作为津市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如何在景区开发的过程中保持寺院的精神与空间纯净,成为本项目的一大难点。对此问题我们提出宗教与旅游发展的共生性,农禅相促,带动旅游发展,禅农结合,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药山寺在景区外独立管理,承载佛教的信仰力量导引地域社会风气,把生活禅的奉献精神落实到劳作生活中,以陶冶禅心。并通过佛文化交流与和平传播,提升景区知名度。
3.在生态保护为前提下,解决用地与指标问题
项目地生态环境良好,用地红线7.7平方公里的面积,包含6.5平方公里的农林用地及0.4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在生态保护为前提下解决用地指标成为该项目的另一大难点。
在各个工作阶段,我们一直密切保持与津市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络,在多次沟通之后,我们提出贯彻以“环境生态和人文生态双重修复”为主的理念,保护提升“山、水、田、林、村” 生态肌理,努力做好“村落与山林” 、“村落与田园”、“村落与文化” 、“人文与生态”的联系,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塑造村落文化空间的典型人文生态记忆,打造具有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的宜居宜游的禅风聚落,此原则理念得到各部门的一致通过,为下一步开展具体工作打好基础。
禅风聚落如何打造?
依托现有农田及自然资源,根据其自身的资源优势,挖掘潜在价值,以经营性文旅项目为核心,选取相应的小产权用地对其植入核心项目,核心项目结合周边自然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小聚落,并且辐射带动周边相关业态。
核心用地:药山村中各组里最具有开发价值的宅基地,每个用地大约范围15亩-30亩。
配套资源:根据核心用地选取周边最有利用价值的山、林、田、水、路等自然资源。
辐射用地:禅风聚落开发完成后,根据每个禅风聚落的功能对外辐射的开发范围。
在15亩左右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结合周边农田及自然资源,打造一个具有高端特色差异化的禅风农庄。农庄业态高度复合,功能全面而精准,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复合业态,并自称独立体系。
4.总结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规划设计的任务越来越重,各方对规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本质上讲,旅游产品也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卖点,如何将难点转化为突破点,甚至是旅游的引爆点成为文旅项目的最大难点。要完成一个好的项目,首先就要在资源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用“旁观者”的眼光、从专业的角度,帮助规划委托方找出发展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除了要有战略高度,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之外,必须十分注重落地性和操作性,这就需要协调好设计与其他学科,以及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关系。我们团队在本次设计中很好地做到了与委托方及各方面的有效沟通,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与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项目从概念构思到规划引导推进具体发展方向,得到了委托方的认可及充分肯定,本项目规划成果已经通过津市市规委会,成为未来药山镇各项发展的上位性指导文件。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