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8 02:13:30 {{ caseViews }} {{ caseCollects }}
设计亮点
本文从分形与连接理论出发,探讨了漕河泾社区在空间格局、生活功能链接、人本尺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重构路径联通、修复行为连接等实践探索,旨在实现城市与社区的尺度交接面的优化,为未来城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这种连锁反应对于物质规划是很重要的,尽管物质环境的构成对于社会交往的质量、内容和强度没有直接影响,但建筑师和规划师能影响人们相遇以及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机遇,这些机遇有其自身的质量,也由于它们构成了其他形式交往的背景和起点而具有重要意义。

《交往与空间》

杨·盖尔

#01 连接分形的城市

分形与连接理论

尼科斯·塞灵格勒斯认为,当代城市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们的不连通性,或者换言之,它们不具有分形特征。

所谓的连通性,是指在城市环境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体现,它们为城市功能的运行提供了基本动力。不同人群、不同功能之间的行为链接,可以使城市社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所谓的分形特征,具体而言是指在简化的几何关系中,同一种图案在不同的尺度中不断缩小并重复,从而使得事物整体具有一致性的连续结构,这意味着不同的尺度的要素可以通过某种层级对称关系联系在一起。

尽管有关分形与连接的理论稍显复杂,但其基本道理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一座城市在区域层面上所存在的连接关系,在中观以及微观尺度上也同样存在,这种关系可以一直持续到空间中最细微的领域。

▲图 01 分型模式与自然界事物对应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在微观领域中所形成的良好连接关系并不比宏观领域中的简单,它们甚至更复杂、更重要。每个连接的产生都是为了实现两节点间的信息传递,这种信息可能蕴涵在行为中:比如一个人从家到办公室,一条实体路径是实现这个行为的必要前提。这也意味着,微观领域中的规划不仅需要着眼于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及关系,而且也要使之与更高层级的各类关系网络联系起来。这是由于城市活动的链接总是随机且混杂的,往往并不能事先决定,因此城市就是一个重叠的、模糊的、多元交织起来的整体,而城市肌理在这一环境中则体现为一种无形但确定存在的内联系统,铺陈于城市空间环境之下,就像一张隐匿着的、无处不在的巨型网格,将城市功能关联于城市空间结构,从而稳定地连接生产生活行为。

因此,在现代多元的城市语境中,如何将传统街区的细微环境与现代城市的巨构系统融合起来,将日常生活与城市事件融合起来,以及将地方环境与流动空间融合起来,将是目前许多城市更新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社区规划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02 困境

分形特征的丧失

一座城市的活力往往源自其自下而上的结构连通性,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得以紧密衔接,从而造就了城市形成的原始基础。因此,对于社区尺度的事务而言,虽然在城市的范畴中其属于微观领域,但它却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层面。于是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理解,许多的城市规划及其设计所努力的,就是为服务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籁以交流的连通网络,而这也正是人们选择居住在城市里的首要原因。其原理在于,在不同的尺度上运行的各种类型的城市功能和机制,需要通过某种良好的方式进行跨尺度层级协作,从而有助于从规划角度去理解城市的运行原理,并减少城市规划中的偶然成分。

▲图 02 分形城市连接网络结构示意图©

从这一角度审视漕河泾街道,其城市形态就是典型的既不连通、也不分形。这意味着在现实中,漕河泾社区的许多区域由于各种原因是断裂的,同时大尺度功能模块与小尺度环境之间也是不连接的。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感受到的情况:漕河泾街道虽然地处交通枢纽,但是各种类型的交通设施、市政设施以及功能模块使得社区环境变得支离破碎,单一僵化;同时在周边及内部所存在的一些大型功能模块,与社区日常生活的脉络之间也缺乏密切的衔接。

由此,对于漕河泾社区的规划而言,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如何重塑有机性的分形网络连接?

具体而言,这一工作将聚焦于漕河泾现实环境中所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始:

01 步行连通路径的缺损

▲图 03 以上海南站为枢纽,漕河泾空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对于现代城市环境而言,连通路径的不畅是一种常见现象。这既来自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也来自于普遍以机动交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规划带来的阻碍。虽然如今城区的活动范围可以扩展至几十公里,但是城市中大量土地被用于修建车行道路与停车场,付出的代价则是城市微观领域中步行网络连通性的缺损。

漕河泾地区虽然在宏观交通格局上已然成为上海西南部的重要枢纽门户,但其社区层面的微观网络衔接却遭到了长久以来的忽视。除步行网络外,行人与公交、公交与地铁、绿地与功能、广场与建筑、街道与街面之间同等重要的连接关系也并未得到系统的考量。

譬如目前处在漕河泾区域范围内的漕溪路、漕宝路、石龙路、上海南站等地铁站点,由于与周边社区的生活环境缺乏密切的关联,它们对于空间环境的正向影响并未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对周边空间的联动与辐射作用总体较弱。

02 生活功能链接的断裂

▲图 04

漕河泾片区城市-社区两个层级复杂的空间功能需求示意©

现代城市规划虽然普遍注重城市功能方面的考虑,但其着眼点并非聚焦于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真实行为关系,而是在一种以自然科学及商业理性为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于抽象层面对于空间功能关系的独断解读。

理论而言,一个城市地区的运行动力是需要依靠差异活动之间的互补性需求来推动的。但在现代城市普遍盛行的功利主义考量之下,空间中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工作、休闲等城市功能经常被分隔布置。

这在漕河泾街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尽管一栋栋新建的现代化高楼在城市垂直方向上强化了空间功能的密度,但被简单折叠的空间并无法真正提高城市分型网络的连通性,反而许多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兴起对其周边城市功能造成了明显的虹吸效应,大大削弱了城市空间功能连接的完整性,使之形成了更加碎片化的格局。

▲图 05

漕河泾街道内⼤尺度与⼩尺度、城市级功能空间与⽇常⽣活场景的⽭盾拼贴©

在功能主义之名下,由摩天楼、高速公路和广阔的硬质开放空间组成的“居住机器”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标志性景观。然而,空间设计层级中 1cm~200cm 的人性尺度的消失,使得现代城市逐渐失去了承载日常生活的分形特征,并导致附着于这些空间之中的微观社会活力与经济多样性随之消亡。漕河泾街道由于近年来对大型城市设施的集中开发,城市地区基本上都是由单一、同质的大型用地斑块所构成。在这样一种尺度之下,斑块内部的步行小径、人行道、骑楼、拱廊、行人路口、公交车站、街角公园等等,也基本上遭到了忽略,即便它们仍然存在,经常也是点缀性的,难以融入到真实的整体城市活动之中。而如果一个地区缺少由人本尺度的空间所支撑的日常性交互与流通,各个功能斑块的内部将缺少基本的聚合能力,而这一城市中、微观尺度连接的断裂,又往往预示着城市活力衰退的开始。

#03 实践探索

漕河泾社区的规划

总体而言,漕河泾社区目前的发展所需要应对的现象是空间格局在各方面所存在的断裂现象,导致空间资源使用的低效及合理配置的困难。这就相应地需要通过一种社区规划,去实现在不同需求之间的连接、不同层级之间的衔接、以及各类资源之间的串联。尽管一个仅为期三年的社区规划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对城市结构的改善做出太大成效,但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具体项目,我们依旧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开一些探讨。

案例 01 上海南站

区域层面

重构路径联通 - 引导资源与人群的有序流动

2019 年 8 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第 15 届国际设计夏令营选择上海南站作为话题对象,以“上海南站:城市生活网络的连接与再生”为主题,探讨了上海南站与周边城市社区融合发展的可能性:来自不同国家与学校的同学与老师们,就城市公园 City Park、商业中心 Shopping Center、商务社区 Business Hubs、活力街区 Living Streets、文化中心 Culture Center、社区中心 Neighborhood Center 等多种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 06 上海南站夏令营方案答辩现场©

以上愿景并非一种学院派的想象。来自全球的众多实际案例都可以说明,火车站作为一种体量庞大的现代基础设施,其不仅可以同传统城市肌理进行有机融合,同时也具有多种可能性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多维载体。

例如,世界最繁忙的日本东京都新宿火车站,日运量可达 364 万人次,但却成为了东京都重要的城市中心。其他诸如京都、名古屋的火车站,其站房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汇集商业、休闲、办公等多种功能的摩天楼综合体。此外,世界体量最大的纽约中央火车站,同时还兼具公共艺术馆的功能……

▲图 07 滑动查看

作为市民生活载体的火车站©

由此可见,巨大体量的火车站场与巨大的日载客流量如果组织得当,不仅不会带来城市空间秩序的混乱,而且由于其自身在空间网络中的强连接优势,火车站往往可以成为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枢纽核心。

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架构这一组织结构。

如果结合到漕河泾社区的尺度中,这一问题就相应转变为:尺度微观的社区生活,如何可以从交通枢纽的建设中受益?如果能够结合社区地方性的考虑,交通枢纽在城市的空间发展中也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图 08

滑动查看部分夏令营设计方案,探讨火车南站融入周边城市社区的可能性©

/// 案例 02 公交站场恢复工程

地区层面

修复行为连接 - 优化城市与社区的尺度交接面

当我们正在思考上海南站的这些相关问题时,恰好上海轨交 15 号线即将完工,它在上海南站的建设导致火车站北广场的公交站场需要从地下工程的施工中重新恢复,梓耘斋建筑工作室受邀参与其中。

对我们而言,公交站场的恢复以及北广场的提升,不仅对于上海南站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对于它与周边城市环境的衔接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这不仅是一个关于交通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城市功能与公共空间的项目,它可以为前述的许多问题提供一个深化探讨的机会。

▲图 09 上海南站公交站场恢复工程区位示意图©

这一项目本身的目标并不复杂,概括而言,就是通过公交站场的恢复,不光提升站北广场的地面交通及其景观环境,同时也要衔接地面的公交站场与地下轨交站点的换乘大厅。

得益于在漕河泾街道所进行的三年社区规划,我们深知这一交通节点对于地方社区的未来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因此我们跨越了项目本身的要求,进一步通过具体的延伸设计,力图将这一换乘中心与场地北侧正处于建设过程中的万科徐汇中城项目对接起来,以此缝合周边城市的发展功能。

此外,我们在将公交站椭圆形棚架发展为蜿蜒架空步道之余,还在向南向北的两侧留下了潜在的接口,将来如有机会拓展,便可推动中部地区的整体发展并辐射带动南部地区。

▲图 10

公交站场提升工程设计概念示意©

诚然,城市空间功能的连接与缝合以及分形特征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一个公交站场的恢复工程所能达成。反之,这应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在地区层面对城市和社区尺度的行为连接、以及人与活动的分流适配规划。

对于上海南站的公交站场恢复工程,我们关注的并非只是站场本身,而是由此可辐射覆盖到的周边地区,不论是左侧大尺度的城市对外交通设施,还是右侧的小尺度城市生活。

我们试图借助设计对象的功能性转换,以绿化公园和空中步道的空间形式,连接既有的周边社区和碎片化功能空间,于场地建立地标形象,赋予项目周边的城市环境以连通性。

▲图 11

滑动查看

上海南站公交站场恢复工程改造效果图示意©

案例 03 漕溪河滨水路径联通

社区层面

重构分形结构 - 塑造日常生活的整体感

在我们针对漕溪地区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该地区的北侧由于地处内环线与沪闵高架的立交桥区域,再加上地铁 3 号线横穿而过的现实,使得漕溪立交地区实际上处在一个由于交通切割而成的边缘地区。而在该区域布置的上海市游客集散中心,以及一些市政设施,则成为一个被城市所遗忘的角落。

但这个区域同时也是给上海留下深刻记忆的角落:

全国第一家宜家家居就是从这里开始,且目前仍处在沪闵路对面;再者,内环线北侧更是令人怀念的上海体育中心,万人体育馆与全运会、八万人体育场与申花足球等等,都承载着上海人深厚的记忆。

当前,这座体育中心正处改造之中,将来会成为上海市最为重要的体育公园。从体育场到体育公园的转型,就意味着从职业性的体育场所向全民健身的一种开放,而最应当进行对接的,便是处在周边的各类社区。

▲图 12 作为漕河泾内部社区连通外部城市功能重要路径连接器的项目 A05:漕溪河步行路径提升工程©

于是,除了潜在的凯旋南路社区轴线外,我们也将目光投向了北侧的漕溪河。漕溪河目前是一条被隔绝的断头道,在其断头点的不远处未来将建成一个片区级的商业中心。它目前处在社区的围墙外侧,北侧是一个项目建设工地。由于全部被工地围墙环绕,在外侧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但从地图分析来看,这条目前被湮没的河道,却可以成为一条潜在的通道,将华富社区、漕溪社区,甚至漕河泾更深的腹地与这座市级设施连接起来。

▲图 13 漕溪河断头路空间示意 ©

因此,针对漕溪河滨河路径的联通改造,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激活漕溪的景观休闲功能,将步行网络的脉络延伸至原本被遗忘的角落;另一方面,步道的打通能够将闭塞的东部片区更便捷地衔接至体育公园和未来将建成的商业中心,以更好地促进凯旋南路次级区域的网络连接,形成以凯旋南路为公共生活轴线,两侧区域联动发展的整体空间格局,继而塑造公共日常生活的整体感。

于是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将漕溪河列入其中,期望通过环境的提升以及步道的制作,不用付出太多的代价,就可以将该地区的居民生活与体育公园衔接起来;同时,体育公园也可以从周边的社区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服务性支撑。

▲图 14 滑动查看

滨河路改造前后示意图©

#04

连接

抽象的物质性城市网络

从结构关系上来看,城市肌理可以被视作一种空间网络,它是一种复杂的组织性结构,存在于建筑与建筑之间(Gehl,1987)。这意味着城市肌理不仅是物质特征的一种体现,而且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载体。这种网络结构可以将现有的各类城市要素组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包容并支持新的发展。这样一种网络结构存在着多种层级关系,在其中,每一店面、每一建筑、每一街角都意味着市民活动的某些节点。而物质性的城市网络,如步行路径、自行车道、街区巷弄、快速干道将这些节点彼此连接起来。在实际经验中,用于连接各个节点的这些网络及其次级网络之间的联系越强化,城市生活就越丰富(Alexander, 1965; Gehl, 1987)。

▲图 15 漕河泾街道分形城市连接网络结构示意图©

概而言之,基于连接分形城市的总目标,我们在漕河泾社区规划实践中的主要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层面:

- **街道与城市区域的融合互动**:

- **区域层面 ·路径联通**:在区域层面(region),我们主要关注街道与城市重要功能节点的关系,通过合理引导资源与人群的流动,形成与徐家汇中心、徐汇滨江文化区以及漕河泾开发区的错位联动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在漕河泾内各个孤立片区内所从事的微改造项目,例如东泉路、凯旋路、冠生园路;或是更小尺度的华富社区 315 弄的梳理,均是在尝试于片区整体层面构建一种层级性的路径联通效应。而我们也希望这一过程能够成为一种方法:通过微小的、渐进的,在某种较稳定的宏观结构的引导下,以渐进的方式,将社区规划中各类零碎、微小的空间改造最终形成积累性的总体效应。

- **街道内部南北片区的弥合链接**:

- **社区层面的资源点整合串联**:

▲图 16 漕河泾区域层面对外联动示意图©

- 地区层面

- 行为连接

地区层面(sub district),包含漕河泾街道内城市尺度与社区尺度的重要交界面。其工作重点在于人与活动的分流适配规划。具体而言,通过聚焦铁路南站片区的未来发展,社区规划在结构层面寻找了链接南北断裂片区的路径,并以此在空间层面将 6 片社区孤岛进行链接,改善其目前割裂的“孤岛分布”现状,在社会层面形成街道的精神中心,以真正实现上海南站作为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的重要场所,转变上海南站目前作为消极的梗阻区域的现状。

▲图 17 漕河泾街道层面空间链接示意图©

社区层面 · 分形结构

社区层面(community)空间分形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整体感,而这也是实现便捷宜居社区氛围营造的关键。因此,我们首先对街道内具有公共属性的资源点进行了识别,通过打通断点、融入新的功能,将现状碎片化的空间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的社区公共空间结构,作为城市基层区域丰富的毛细血管。进一步,通过针灸穴位点的明确和设计,对整个公共空间结构激活,提高空间品质,带动周边区域的更新。

▲图 18 漕河泾社区层面碎片缝合示意图©

#05 结语

一座城市区域是否能够保持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环境的形态与特征。作为城市的一种基础性结构,城市肌理涉及一座城市的功能活动、决策管理、运行效率、历史延续、文化品质……在这一角度中,城市肌理意味着一种基因要素,作为一种织体结构,它衔接着宏观与微观,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这种理解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对于城市本质的认知,虽然一座城市表象上是由建筑、道路、区域等物质性因素所构成,但在更加深刻层面上,城市是人的集合,人们聚集在一起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因此一座城市区域是否能够成为一种集聚中心,本质上将取决于它的基础结构是否能够兼容城市活力。

而由于城市活力取决于各层次节点之间的互动行为关系,而连接它们的拓扑性网络在城市的各种尺度层级中都可能存在,节点之间的具体距离并不是一种固定因素,因此“作为城市规划者,我们大可不必费神去和‘限定尺度’这样有误导性的术语打交道”。这里重要的是发生在不同层级尺度中的城市活动及其联系,它们以其固有方式进行跨尺度层级进行协作,而多层网络的视角将有助于人们理解城市的存在和生长方式,并减少城市规划中的偶然成分。

正如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所言,“人类的天性无法适应高度分隔的生活方式,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无法在某种精确化的秩序和无限简化的模型中发展的”。人类行为、人际关系必定都是模糊、复杂且独特的,而这种含糊性与复杂性体现于物质载体中,也相应要求它带有某种有机性。

在这样一种意图中,城市肌理可以成为一种主动性的操作因素——连通、尺度、分形——城市肌理即是一种物理性的构成,同时其又是一种网络化的关联系统,它不仅涉及城市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行政结构、产权结构,而且也链接这各种人群之间的差异互补的行为活动,而这也就是连接分形城市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

这也成为了我们在社区规划中的主要目标,也体现了物质性规划在社区层面中的必要性。

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及课题研究项目组织:上海市徐汇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

建设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TMS)

社区规划师:童明

项目规划团队:童明、秦梦迪、姚瑶、林旭颖、王安澜、邱怡箐

项目建筑团队:童明、任广、谢超、郭鸿衢、谢华华、林梦佳

图文编撰:童明、白雪燕、秦梦迪、姚瑶、谢斐然、唐诗昆、乔雨虹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实施机制》研究团队:童明、黄潇颖、白雪燕、姚瑶

//城市更新相关项目//

旧里新厅上海市黄浦区贵州西社区更新

另一种建筑师 上海市徐汇区新乐路、东湖路地区城市更新

碎片的整合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镇佳虹社区“缤纷社区”项目

建筑更新与文化再生

上海市黄浦区贵州路 109 号空间更新项目

梓耘斋 TMS tudio 项目:project@tm-studio.cn 学术:academic@tm-studio.cn 行政:info@tm-studio.cn 电话(传真):021-65988610

{{item.text_origin}}

漕河泾社区规划 | 重塑分形网络连接,激活城市活力
没有更多了
相关推荐
{{searchCollectStatus("n7P1M2oNzZQlpwGPk9VDR3dEb9GAqjav",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邯郸园博会“清渠如许” | 废地变湿地,探索生态修复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n7P1M2oNzZQlpwGPk9VDR3dEb9GAqjav").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n7P1M2oNzZQlpwGPk9VDR3dEb9GAqjav").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Qle47AM89amNKBR4y8VxLvZE5RkPgjW1",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土人设计打造西安潏河樊川公园,城市湿地生态修复新典范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Qle47AM89amNKBR4y8VxLvZE5RkPgjW1").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Qle47AM89amNKBR4y8VxLvZE5RkPgjW1").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l8N6v5kaJOojLVgMvLBmRP0rDZAeyE4Y",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永兴河绿道 | 生态海绵城市的创新实践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l8N6v5kaJOojLVgMvLBmRP0rDZAeyE4Y").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l8N6v5kaJOojLVgMvLBmRP0rDZAeyE4Y").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9yjWYna2xeGoQBMmp0BzvER4K71lqm6A",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 | 混凝土与自然的和谐交响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9yjWYna2xeGoQBMmp0BzvER4K71lqm6A").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9yjWYna2xeGoQBMmp0BzvER4K71lqm6A").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jP4YxLk7NeaOEBN5W0XRmgZb9z61WGJn",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宜昌运河公园 | 废弃鱼塘变生态海绵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jP4YxLk7NeaOEBN5W0XRmgZb9z61WGJn").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jP4YxLk7NeaOEBN5W0XRmgZb9z61WGJn").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y1jP5G97pEL0ZXkAZKwqNdkvDbrxgO8z",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浙江浦阳江生态廊道 | 海绵城市设计与实践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y1jP5G97pEL0ZXkAZKwqNdkvDbrxgO8z").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y1jP5G97pEL0ZXkAZKwqNdkvDbrxgO8z").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YqR2jMxvKog7DXz6ejXZLN53Oepbymd8",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城头山遗址景观重生 | 湖南澧县洞庭湖畔的农业旅游新地标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YqR2jMxvKog7DXz6ejXZLN53Oepbymd8").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YqR2jMxvKog7DXz6ejXZLN53Oepbymd8").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pndN7EjgDm50GX8230w1xPr3eY428yZq",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浙江金华燕尾洲公园——融合本土文化的生态景观设计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230w1xPr3eY428yZq").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pndN7EjgDm50GX8230w1xPr3eY428yZq").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M8v30GPgRbDK5VY5orVYolxzjk9NnrZQ",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河南安阳太行天梯景观 | 红色浪漫主义空中步道设计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M8v30GPgRbDK5VY5orVYolxzjk9NnrZQ").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M8v30GPgRbDK5VY5orVYolxzjk9NnrZQ").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kpz2e9nNKqY57wQo56XGrgOZ4LQmx83R",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 工业废弃地的绿色重生
预览
土人设计
{{searchData("kpz2e9nNKqY57wQo56XGrgOZ4LQmx83R").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kpz2e9nNKqY57wQo56XGrgOZ4LQmx83R").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y1jP5G97pEL0ZXkAgPwqNdkvDbrxgO8z",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南昌金茂·宸南里 | 镜石构画园中园,呈现湿地雅苑之美
预览
DDON笛东
{{searchData("y1jP5G97pEL0ZXkAgPwqNdkvDbrxgO8z").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y1jP5G97pEL0ZXkAgPwqNdkvDbrxgO8z").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
{{searchCollectStatus("M1DyPedpAOvjJw94PdBGg79EWmNRYkrl",1).value ? '已收藏': '收藏'}}
乡村戏台广场 | 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美学实验
预览
KEYWORKS
{{searchData("M1DyPedpAOvjJw94PdBGg79EWmNRYkrl").value.views.toLocaleString()}}
{{searchData("M1DyPedpAOvjJw94PdBGg79EWmNRYkrl").value.collects.toLocaleSt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