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朴墅 · 青芝坞店
项目地址:杭州西湖区玉古路61-1号
项目面积:约1000平米
竣工日期:2022年7月
空间设计:杭州观堂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工程施工:杭州久维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灯光照明:杭州见合灯光设计
主要材料:手工砖、天然风化石、老木头、无机水磨石
朴墅林总说,他理想中的餐厅是可以在树荫下乘凉,有风,有水,有光,有鸟鸣,既可以承载他的收藏,也能表达他这几十年对餐厅与生活的理解。
夜晚的朴墅,灯火阑珊,水月镜花
朴墅餐厅所在的青芝坞,历史悠久,自晋代起便有村落。唐代白居易的《题玉泉寺》“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吟诵的就是玉泉寺所在地青芝坞。北倚百年学府浙江大学,南临秀美婉约的杭州植物园,又是著名景点“灵峰探梅”的入口,青芝坞一直是颇受欢迎的好去处。
朴墅·青芝坞店首开于2012年,着重打造杭帮菜,口味好菜品佳,价格亲民。在日积月累的经营中,口碑一路攀升,成为饕餮食客的心头好之一。
改造后的朴墅,沿蜿蜒小径去往餐厅。
曾经的朴墅,在经营了九年之后慢慢陈旧,痛点逐一显露,譬如:1、餐厅入口沿主街直接拾阶而上,缺少入户缓冲,容易给人带来压迫感;
2、餐厅有A/B两栋,B栋距离入口远,客流动线过长,且地势标高复杂,出现过人员意外跌倒的情况;
3、卫生间安排在就餐区内,使用、卫生与体验感都不甚理想;
4、客人动线与服务动线、跑菜动线相互交错并干扰,削弱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客户体验;
5、用塑料薄膜将露台包进室内防止日晒雨淋,简单粗暴、美观度差,也阻隔了人与自然的亲近;
6、原建筑三楼的采光与高度不够理想,等等
改造前的朴墅,在日复一日的修补中日渐陈旧
|| 动线梳理与庭院改造
菜品和服务都在与时俱进,空间改造与提升也一并提上日程。首先对动线进行了全新梳理,将餐厅的入口重新布局于A、B两栋建筑之间的院子里,客人抵达后可根据订位情况进行左右分流,用餐动线更便捷且互不干扰。原本用作后勤的杂乱通道重点打造成入户庭院,上盖格栅玻璃,防雨透光,营造一片舒适安静的休息区,即便等位也是在美好中度过。
1F平面布局,入口从中间庭院入,餐区分为左右两侧,动线缩短,减少干扰。
原本的后勤通道改做主入口,大块原石拾阶而上,阳光照在来自印尼的木雕花门上,颇具异域风情。
改造后的庭院,宽敞明亮舒适
温暖的灯光,仿佛归家。
|| 含蓄包容的,会成长的,让人感动的
朴墅在青芝坞生长了多年,无论是在浙大度过四年的学子,或是来杭州赏玩风光的游客,亦或是闲暇时热爱登山的本地人,这里都承载了他们的美好、青春与回忆。某一个重要的人生时刻,某一段特殊的情感经历,也许都有在朴墅留下丝丝点点的痕迹。因而,我们希望新朴墅是含蓄包容的,会成长的,让人感动的。
土色的外立面,风化的老榆木,天然的石皮,中古的老门,藤编的椅子,布艺的沙发,中古的吊灯和桌椅,自然生长的古树,门口的一片荷塘,以及穿过格栅的光影,每一样都在努力诠释着这份愿景。
打造艺廊通道,平添探索乐趣
朴墅原建筑是两栋独立的农民房,结构复杂,空间琐碎,地势高低不平。如何将这些空间贯穿,打造流畅合理且美观的动线,是本案中最具挑战也最有意思的地方。设计中,我们索性利用了民房的上述缺陷,结合林总本身是收藏家的优势,将贯穿每一个空间的通道着重打造成艺廊氛围,让通道不仅仅是通道。
于是,进入朴墅就像进入了艺廊,每条通道通向不同的餐区,沿途成列着林总各类收藏品,在精致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抵达餐区的过程便多了一份享受,处处有惊喜。
两栋楼之间的连廊成为客人到店后的第一站。连廊向左的尽头是扇古董门,半透不透,将大厅用餐的客人与来往的人流隔开,即可相互窥视又能各自安好。
连廊向右,通往另一片餐区,墙上挂着的木雕藏品已跟随朴墅多年。
楼梯之下暗藏着一尊石雕。
林总收藏有许多老建筑残件,他为此亲自设计了木结构支架,形成独一无二的展品。
某处通道,一回头,不经意间又是一件展品
这尊神兽最是林总的心头好
上海某栋老洋房改建,古色古香的圆拱格子窗统统拆除,林总第一时间将它们收入麾下。本次改造中,因地制宜地将这批格子窗全部归纳进建筑,同时,新做的窗户也延续了相应的复古元素。阳光透过玻璃挥洒进餐厅,散发出浓浓的民国气息,在本就历史悠久的青芝坞中,相得益彰。
拆除前的上海老洋房格子窗
老窗因地制宜地运用于新朴墅中,气韵十足
朴墅门前一片荷塘,门口几株参天古树,枝叶繁茂树影婆娑。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森林与自然,改造后的阳台餐区成为客人们的最爱。呼吸着新鲜空气,远眺周边群山,近观池中荷花,品着美味佳肴,对着所爱之人喃喃细语,叫人如何不欢喜。
华灯初上,池中蛙声一片,最是江南好
掩映在植被森林中的用餐环境
亲近自然,是用餐,更是享受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新朴墅,是避世的一方天地也倾注了林总对生活的诠释和热爱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