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徐汊伴鸥眠,
西径晨炊小泊船。
芦荻渐多人渐少,
鄱阳湖尾水如天。
——《舟次西径》
杨万里(宋)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项目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隶属于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镇,处于鄱阳湖重要支流锦江河南岸。项目所在地区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集中于4~7月(占全年60%以上),易致洪涝灾害。8~10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量偏少,易形成伏秋干旱。基地内现状水系资源丰富但非常不均匀且不成系统。
区位图↑
基地规划面积393.4公顷,地势南高北低,分布有山、河、湖、田、塘、渠、丘陵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具有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貌特征。
定位与目标
以促进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托鄱阳湖,打造辐射长江中下游,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科研创新示范基地和农业生态科普教育示范窗口。
鸟瞰图↑
针对基地伏旱交替的气候特点以及多变的地形地貌,通过理水(梳理现有水系)、顺水(衔接各种水资源)、蓄水(蓄积雨水)、治水(改善水质)的策略,达到调洪蓄水、调节区域微气候、降解水质污染的效果。将水生态与生态化种养殖相结合,打造以水为“魂”的地景农业园。
总平面图↑
理念与特色
规划水系统与功能板块嵌合,依托基地现有水系,融合自然地形,形成以整个水功能带为依托的自然有机生长的空间格局。
“以水为魂”
构建“山水林田湖”共同体。挖掘“水”的功能,体现“水”的意境,整合“水”的体系,提升“水”的意义。
规划与现代农业科研相结合,以水循环净化为核心,合理规划交通,结合参观展示系统,引入农业科研成果作为整个规划的技术支撑。
1. 雨洪调控
针对基地伏旱交替的气候特点和农业需要,规划以用地自然条件为基础,梳理现有水系使之形成系统化的水网格局,旨在满足基地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同时在旱季为下游鄱阳湖补水,起到调洪蓄水、调节区域微气候、减少水污染的目标。
2. 人工湿地
运用人工生态湿地蓄水,并利用湿地动植物群落和物理环境构造,生态化地处理农业尾水(农田排放水)的面源污染,降解(农药与化肥残留)后再回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
3. “营养团”
引入人工生态湿地及水调节设施——“营养团”,调配基地内不同区域的水量,满足不同农业生产在不同季节的用水需求,同时在旱季为下游鄱阳湖补水;
4. 辅助设施
规划在基地南部山体设计“天露塔”作为地标,为区内的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提供水压保障,同时在酷暑季节为周边区域进行雾喷灌溉,进而调节区域微气候。
实施与影响
设计团队深入鄱阳湖区域进行实地调研,一方面征询相关机构掌握准确地质水文资料,为水生态环境规划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充分了解农业科研、生产生活的需求,为解决项目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作为该项目主体建设方的农业科研机构为整个规划构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包括水生态处理系统、循环农业、高标准试验田设计、种养结合、生态养殖、鱼稻共作等科研成果。
规划于2012年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并根据资金和建设条件逐年分步实施,为基地周边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示范,最终为实现基地乃至整个鄱阳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大田作业区实景↑
“营养团”实景↑
道路实景↑
鱼塘实景↑
试验田实景↑
【项目档案】
业主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设计团队: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镇
项目规模:总用地面积393.4公顷
项目年份:设计时间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批复时间2012年12月,建成时间2019年9月。
Copyright:亦境建筑景观
END
亦境招聘
建筑方案设计师 / 助理、实习建筑设计师 / 景观方案主创设计师 / 助理景观设计师 / 工程预算员……(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地址:普陀区中江路388号国盛中心1号楼3001室
邮编:200062
联系人:苏小姐
关注 上海亦境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