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所以在绿植方面我更多考虑以竹为主,且竹生命力顽强,便于打理与养殖,招蚊虫较少,且观赏性高。在院墙周围以竹覆盖,一定程度上增加隐私性,隔音隔尘的作用。建筑侧面有一颗老树,予以保留,是这个建筑的一种象征和见证吧。后院二层与三层我原考虑有绿植覆盖,地面、二层、三层有呼应的关系。原有的栏杆因为不能拆除(不要问我为什么不能拆),所以我考虑以包裹的形式,但不是进行完全的覆盖于包裹,采用方通焊接,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排列,利用厚度再加入一些绿植盒的,以绿植环绕建筑,但无奈的是没有实现......
光与影完美融合,情与景缱绻相依,我愿与三五好友闲聚在舒适的沙发中,饮几盏清新的美酒,体会岁月长河的涟漪,感悟婉转时光的流连。
层层递进的框景效果,将有限的空间渲染的更加深邃
静谧中回荡着律动,古朴中孕育着活力。
以“静”为美;个人世界,以“我”为贵。不愿太过花哨,只为内心求得一片净土;不愿太过枯燥,只为自我塑造一处芳华
a. 平面改造
由于这个是自建房,我们拿到手的是一份比较粗虐的建施图,也没有多余的成本来进行大结构的变动,所以我们根据原户型进行空间调整,在不影响主体和增加过多成本的情况下把一些不合理的空间的墙体进行移位,优化各个空间的功能配比。如下为平面图:
初步模型的部分推演:
b. 外墙与户外改造
青城脚下,自少不得山水,水墨之间也尽显中式韵味。首先我们定义主体为一个黑白灰穿插而成的质朴建筑,并想融合部分格栅的形式来体现光影与时间的流动(客厅的超高落地窗会引进西晒,在我看来过于强的光也是一种污染),由于后来的调整而取消。考虑到造价与施工难度,而且会有一些其他困难(具体表现为:这里不能拆、那里不能拆)。所以我们打算保留部分外墙线条,材质色彩替换,弧形修正,原有基础加建。
后来我还是根据想法用lumion做了图出来,如下: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