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设计中,掌握好光的艺术,诗意的世界便呼之欲出。正所谓建筑捕捉了光,光则成就建筑。
我们能发现光成就了很多设计大师也成就了很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建筑。
安藤忠雄简直就是「建筑与光」的代言人。
地中美术馆虽然只是安藤忠雄众多美术馆作品中的一个,它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模样,建筑本身互相呼应、衬托,达到了光影、造型、比例的完美平衡。
安藤忠雄将建筑设置在地下,用简洁的几何形状天井来进行采光。光线透过不同形状的缝隙与开口被引导入室内,在每天不同时刻呈现出独特的色调和影子。
在清水混凝土浇铸的空间内,光线透过不同的方式为空间赋予了极为独特的诗意感,并且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日光是建筑绝佳的塑造者,让·努维尔很显然对这点极为明白。
在阿布扎比卢浮宫的设计中,让·努维尔透过应用格栅表皮,将自然光线通过不同的过滤方式,将室内的光照设计成了独特的模样。
圆顶上错综复杂的结构,源于当地用用棕榈叶交错叠搭作为房顶材料的传统习俗,然后结合参数化设计后,所产生的效果。
阳光穿透 8 个叠加层,呈现漫射与映画效果,仿佛「光雨」降临般斑驳陆离,让人想起阿联酋绿洲中层层叠叠的棕榈树。
且通过利用穹顶上的孔洞,室内的光线和温度得以调节。
阿布扎比卢浮宫是一座对阿拉伯城市的敬意,同时也是对诗意般的几何与光的赞美,它唤醒了时间的记忆,有力地停顿着时辰和我们流逝的光阴。
被誉为「结构大师」的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在 911 事件世贸大厦的遗址边上,设计了这个新的交通枢纽地铁车站。
它就像是一只展翅的白色钢铁巨鸟,其灵感来源于孩童放飞鸽子的情景,而鸽子同时也是和平的象征。
这座车站地面上的建筑结构,全部都由钢铁搭建,高高的钢铁骨架以高低次序排布。它复杂的钢结构,成为了建筑的外立面,提纯了空间。
而且在这栋建筑中,光线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车站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到其穹顶与玻璃窗的部分,都是光线进入室内的重要通道。
极为宽敞的空间尺度,光照充盈在室内,并且在地上、柱子上留下斑驳的光痕,让人极为惊艳。空间仿佛变得更加神圣而纯净。
从建筑到室内,这个车站的空间几乎全部都采用了白色,这对于光照效果来说也是一个提升的手段。另外在人工光照的地方也没有马虎。
建筑的结构之美,在光的影响下,也显得尤为具有独特感。
SANAA 想必也不需多介绍。这个二人组合已经创造了无数经典的作品,其中这个劳力士学习中心,是将光线运用得极为融洽的典范。
SANAA 以「把建筑作为公园」作为了空间概念,为这个建筑创造了非常独特的样子,可以灵活地使用。
2 万平方米的连续单层流动空间,通过建筑上下起伏的底面,将大小形状不同的 13 个庭院联系在了一起,并通过圆形天井与环形玻璃窗的设置,将光线引入室内,并模糊了内外的空间界限。
在室内,SANAA 将白色作为主要的色调,进一步扩大了光线的漫反射,让空间看起来更加的饱满而宽阔。
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设计方式,除了餐厅和多媒体图书馆,其他功能性空间基本上都实现了自然采光和通风,而且实现了 8.5kWh/㎡ 的能量消耗。这样的设计,让这栋建筑获得了瑞士当地的节能建筑奖。
纯净的空间与流动性,让光在空间内肆意嬉戏,这对于呆在空间里的人而言,也是一件难得可贵的事情。
路易斯·康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可以概括光与建筑的重要关系:「自然光给予了空间特性,也给予了建筑生命。建筑的生命由光的照射而产生。基于此,除非给予建筑生命,否则没有一个空间是真实存在的。」
戳原文,了解更多本原作品!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