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岩崖居 - 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汨罗源出平江,自东向西横溉平江县域。幕阜、连云峻岭之间,山石林立,意态天成;万壑溪奔,亘古不息。在平江这幅典型的丹霞地貌画卷里,紫红色的崖体山石是天地自成的厚朴底色,万壑千溪、碧竹幽林是自然挥洒的灵动画笔,自在平江野奢酒店可堪此间天人合一的点睛妙笔。
▽项目一览
自在平江野奢酒店项目的三期鹰岩崖居,坐落在群山之巅,由顶荟、岩上、子崖会三栋建筑组成,既独自成章,又遥相呼应。其不同以往的独特性,是所有客房被设置在了山顶,拥有会当凌绝顶的视野,一览众山小的格局。荡胸生层云,天地自在亲。
▽
项目总平面图
在这里,由于场地的独特位置与视角限定,使建筑的生成必须遵从对场地环境的直觉认知:所有尺度的建立都基于场地的边界,人在场地中的游走及日光摄入的角度。
▽顶荟、岩上、子崖会三栋建筑独自成章,又遥相呼应
「
顶荟
」
就场地边界而言,顶荟位于山顶的一条狭长地块上,主体建筑东西向长约45米,建筑东侧至西侧无边际泳池总长122米,场地两端高差约4.8米。
▽顶荟平面图
在这个狭长的、自由边界的场地,让人深觉任何的“凸起”都是对山脊线的一种破坏。
▽
远处眺望,顶荟位于山顶的一条狭长地块上
于是,最终的设计方案是在山脊的高点确定一个水平的平面作为屋顶,让建筑体量向下生长,以填充地形落差的空间。如此一来,以消弱建筑在高度上的变化,转而强调体量在水平方向的延展。
▽顶荟鸟瞰
在这一体量界定的空间内部,再根据人的游走动线,以观景的需要来设置房间与通道:一条略有曲折的动线连接各个客房以及西侧的泳池。
▽顶荟
整体呈现“一字形”的布局
根据这一结构关系,顶荟的内部东侧设置了四间客房,中间为SPA、更衣间、茶室等辅助功能,西侧为无边际露天泳池,总体形成一个单纯的“一字形”布局。
▽顶荟西侧无边露天泳池鸟瞰
建筑的南北两侧都做了2.8米的屋檐挑出,南侧遮阳,同时兼为露台;
▽
建筑两侧挑出的屋檐
▽南侧遮阳露台
北侧为主要户外通道,提供遮雨的顶棚。这样内嵌的立面为建筑的墙面增加了阴影,也使建筑的体量简化为屋檐和底板两条修长的线条。
▽
北侧的户外通道,可遮雨
▽
顶荟客房公区
▽
顶荟客房内部
▽夕阳下的
泳池
▽通向泳池的木平台
▽顶荟夜景
「岩上」
岩上在场地标高上比顶荟低了大约35米。场地位于一个极小的山顶平台,建筑的轮廓完全因地制宜——一个自由曲线的卵形。
▽岩上和顶荟的相对位置
客房沿四周布局,隐藏在一个向四周延展的屋檐之下。
▽
岩上整体呈现出自由曲线的卵形
建筑内部是一个异形的中厅:一个近乎封闭的空间,只向西打开一个小小的豁口作为休息平台。各个客房的入口围绕中厅成环状自由布局
。
▽
岩上平面图和立面图
▽岩上鸟瞰
进入房间后,空间豁然打开,C型曲线的平面配合圆床的设置,使得每个房间都具有不同的空间细节感受。屋顶的浅水池和水池底部的天窗为室内空间点缀了一些巧妙的趣味;
▽岩上房间内部屋顶的浅水池和特有的圆床遥相呼应
落地大玻璃将自然借景入室,屋顶水波纹的光影投射,也为空间增添一份独特的体验。在客房下部,随着山势的降低,设置了一个环状的观景平台;
▽
屋顶水波纹的光影投射
一个很小的早餐厅则嵌入在观景平台靠山体的一侧。在这里,空间的设计并没有太多着力的痕迹,一切都随着自然的岩石形态慢慢展开。
▽
早餐厅
「子崖会」
子崖会是组团内的一个公共活动场所,满足婚庆仪式、小型表演、篝火晚会等活动需求。这个桃核形的建筑处在一个内凹的小山谷中,其形的生成也是顺其山势:
▽
位于内凹小山谷的子崖会
外轮廓几乎遮蔽了整个山谷,只露出高高挑出的尖角。近乎圆形的中庭中央作为舞台,周围随山势设置了座椅,顶部的天窗提供了自然采光和通风。
▽子崖会平面图和立面图
子崖会整体为(主要结构连接处为铸铁连接件),天然材质增加了建筑和自然的融合感。
▽
子崖会采用全木结构,天然的材质增加了建筑和自然的融合感
卫生间、化妆间等辅助功能都被设置在了这个木构场所的平台之下,使其活动区域的整体结构表现得更加纯粹完整、和谐自然。
▽顶部的天窗提供了自然采光和通风,圆形的中庭中央作为舞台
▽
从子崖会看岩上视角
平江之美,胜在浑然天成;建筑之要,贵在天人合一。
如何将建筑之根深契环境,以一种温和的姿态重新表达空间构筑和自然地形的关系,并使几栋建筑聚而不同,独立成章;如何以自然之灵升华建筑,各美其美,相得益彰,正是自在平江鹰岩崖居项目设计的初衷和实践。
项目地点:湖南省平江县白茅村
开发团队:自在小隐酒店(湖南)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190平方米
建造时间:2017年8月-2019年6月
建筑摄影:金伟琦
-感谢
多向界建筑设计供稿-
——扩展阅读——
两个近期精品民宿
虎峰山·寺下山隐民宿
▽
项目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虎峰山村,傍百年步道而建,隐于林海之中。沿步道拾级而上,又可见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虎峰寺(川主庙)遗址埋没在山顶的荒草丛中,只剩几座百年残佛记录岁月起落更迭,故将项目名为“寺下山隐”。
民宿的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但出于公益性与开放性的目的,民宿中仅在建筑的二、三层设置了七间客房与一间主人房,其余面积均用作公共空间。
民宿的基址,是一座残破废弃的夯土老房围合而成的三合院。为了传承这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乡村的文脉与肌理,新建的建筑也通过控制体量的尺度与围合还原了基址过去的院落空间。
设计师保留了三合院沿步道一侧的夯土老墙。闲坐其中,抬头将山林云海一览无余,低头看得到老夯土墙的遗迹,演绎出一场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通过前期的现场勘测,定位了场地内所有的大树,不仅全部被保留,甚至为了树的位置几次调整建筑或景观的布局。
整个院子,自东南向西北,通过建筑的布置与层高的变化形成层层叠叠,虚实相间的视线关系,三合院内驻足片刻,穿过乡间书屋旁的廊道,才见一栋三层的建筑与一旁优雅的庭院与草坪,颇有发现了世外桃源的惊喜。
“野”的趣味渗入空间每个角落,诉说着大巧若拙,由自然而生的无设计美感。
客房的风格上,也带着几分“野”的气息。虽然只有七间,但每间房依据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定位和装饰风格搭配,有些桌椅摆设甚至来自于业主在附近乡村“拾荒”所得,经过随性自然的布置,更添几分“野”味。
项目名称:虎峰山.寺下山隐民宿
完成年份:2019.03
项目地址:重庆.沙坪坝
建筑面积:800m²
建筑摄影:刘国畅 凌子
留住·向往的生活(蘑菇屋)
▽
该项目是把蘑菇屋改造成一家高端民宿,蘑菇屋在浙江桐庐的山间,一个村落的边上,和蘑菇并无关系,是四栋江南当地常见的夯土村舍。它的命名和出名,都来自芒果台一档娱乐节目:《向往的生活》。
如何冲破网红的幻影,将临时搭建的摄影地进行颠覆性改造,转变成舒适的民宿,回归乡村的宁静,是这个项目最大的挑战。
在「留住」原场地局促的红线范围内,做一家高端民宿,必须让空间极度功能化,还要兼顾场域和环境,用设计来区分公私界限。
主屋客厅是整个蘑菇屋的门面,进入大门,以餐桌为中心的生活画面铺陈开来。餐桌的一边摆了长条凳,与中国人记忆中的乡村生活呼应。进门的左侧是供住客使用的开放式厨房,铜制的连体台面与木色浑然一体,精致的做工使其有从台面一直流淌到地面的错觉。
越过餐桌,是生活区,山中的景色由楼梯底部的窗子倾泻而入。楼梯侧面的墙,是简约而精致的留白。楼梯上方设有天窗,光洒下来,指引着客人向上探索。
项目地处桐庐山间,老房子又潮湿阴暗,如果处理不当,会让人有困处斗室之感,设计师为解决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审视人与空间的关系。
首先是视觉上,给房间的天花板留白,并且将屋脊放在视觉边缘,让大半个山墙展现在卧房内,使人的视线往上游移。
而在地面位置,墙体做内凹的踢脚线,也不放任何占据空间的家具。所有的功能性区域,如行李台、书桌、梳妆台、茶几,都是建筑空间里划的一条条线,以台面的形式漂浮在空中。甚至电视机也被投影仪取代,在墙面上预先留白。
更加巧妙的是,山山其实为房间开了三个窗,一是通往露台的一体式同框门窗,避免了平面上过多开洞;二是墙上的留白,是想象中的窗;三是坡屋顶上的天窗,解决了狭小房间中自然光的不足。
由此,房间从面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轻盈。
考虑到建筑外立面夯土墙的颜色与质感已经非常强烈,在民宿内部,希望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所以,房间里的墙面,都被刷成不一样的、淡淡的颜色,所对应的,是人在自然中内心恬淡的状态。
「留住」空间小而干净,纯粹而宁静,没有任何藻饰,向往的生活,就这样被留住。
项目名称:留住·向往的生活(蘑菇屋)| HOLD DEAR
项目面积:777m² ;
项
目时间:
2019.07
项目摄影:金玮琦;
本文来源:
环球设计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