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仁恒梦中心对于深圳政府东拓发展有何意义?
作为深圳龙岗中心区的重点开发项目之一,深圳仁恒梦中心对接地铁16号线回龙埔站,并与仁恒生态科技城相连,形成与惠州互动协同发展的格局,是应政府东拓战略而打造的地标之作,旨在推动周边地区公共场域的再生,构建“15分钟生活圈”。
项目主打“无界商业”,将商场、商街和庭院三种商业形态融为一体,为周边居民成功打造出一个有别传统的“360度”生活体验场。设计团队以“造梦”为设计主线,通过视、听、嗅、味、触五个感官元素的设计转译,营造“场所感”,形成洛世岛、白日造梦等特色场景,鼓励访客在空间内探索和集聚,伴随形态和色彩的变化打造出心随景动的新奇体验。
“无界商业”的设计框架是什么?如何解决不同商业类型的连接问题?鉴于项目的体量及复杂性,设计团队在前期与客户进行了多轮工作坊,对商业零售的趋势、未来运营模式和设计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明确“无界商业”的设计框架,专注探索不同楼层和商业类型之间的连通性,确保顾客旅程的统一性。“商场”包含了典型的室内购物中心,为周边社区居民带来第三空间;“商街”由室外平台和拱廊走廊组成,连通内部商业与外部景观,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体零售体验;“庭院”则包含中央广场,提供共享生活与活动空间,同时支持夜经济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类型模糊、空间模糊和功能模糊’来打破传统商业运营模式,强调空间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商场+商街+庭院’的组合能够在丰富整体商业体验的同时,也让深圳仁恒梦中心成为社区的一部分,持续为访客带来期待与惊喜,而不仅仅是一个购物中心。伍兹贝格合伙人、香港商业设计总监赖嘉骐。
Christopher Lye
设计团队巧妙地将“梦中心”品牌的标志性元素以三维立体形式融入建筑设计,呈现出颇具识别性的入口造型,强化品牌形象。
色彩鲜明的艺术感楼梯承担着内外空间联动的媒介,从商场外部望去,极具视觉吸引力。在外,可以作为访客的视觉标识;在内,访客可以由此开启梦中心的定制体验。室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访客能够真切地体验在商场与街道、庭院间游逛的自由感。
引入
跨层特色楼梯,设计巧妙地将内部绿化、水景和下方的接待台融为一体,强化中庭体验。垂直体验轴的设计,将所有楼层连接在一起,引导访客由低层向高层的移动,同时也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为梦中心带来差异化。
项目在可持续性设计方面有哪些考量?
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的空间实现功能转化是本案在可持续性设计方面最为关注的。
设计师策略性地将深圳仁恒梦中心的活动空间分布在整个综合体的室内与室外区域,塑造了多个灵活的平台,如开放餐饮区、休闲区、功能座椅等等,以满足社区空间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设计师鼓励人们在社区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停留和使用,并降低定制化活动的需求,从而减少浪费,亦减少运营压力。
项目名称:深圳仁恒梦中心
项目业主:仁恒置地
项目地址:深圳,中国
项目主要负责人:赖嘉骐:伍兹贝格合伙人、香港商业设计总监
主要团队成员:陈文聪 Dennis Chan,陈志强Jan Chan,胡立桥Kevin Wu,许伟杰 Michael Hui,钟泰来 Terry Chung
总设计面积:26,880平方米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