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
城开·汇社区租赁住房
地点:上海徐汇
规模:65776㎡
#1
设计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自此,“房住不炒”的定位已成为指导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核心理念, 其中,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2020年10月,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于国家层面提出了“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一概念, 并明确要求“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随着上海市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政策的接连发布,在日渐完善的规范制度下,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租房已成为住房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
#2
项目概况
城开·汇社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基地邻近地铁上海南站,3条地铁线路环伺,交通便利。总建筑面积6.5万方,包含约5000平的生活配套设施。
△项目区位
作为徐汇区的首个租赁住房项目,如何在规范及相关规定之下,打造满足新时代年轻人居住与社交需求的居住空间,在满足业主盈利的同时最大化的提升租赁住房的居住品质,正是项目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3
设计难点
多条线整合的设计策略
项目用地局促,为了在有限的项目地块中尽可能多的排布居住单元,设计采用围合式的空间布局,通过配套商业的二层平台与环形步道将4栋住宅塔楼串联。
△围合式空间布局
(图源:甲方)
在传统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各专业设计进入项目的时间相对滞后,但又往往会对项目方案带来不小的改动。
为了保证项目设计效果的呈现,借助与中房协同平台的设计模式,将串联的设计流程变为多项并联进行,整合施工图深化设计、幕墙、结构、景观、水暖电、PC等专项的主要信息,优化设计流程,在多维度高效协调,保证施工图的可实施性,避免重复修改,保证项目整体品质。
立体交通与纯净立面的藕合
立体交通的设计理念也被应用到项目之中。为了进一步串联内外空间,创造更多社区交往的可能性,配套商业联通两栋塔楼,与社区的环形跑道相连,住宅底部架空,打造多主题公共开放灰空间,构建跨单元的立体游廊系统。
△配套商业与塔楼串联
构成立体交通体系
△打造多层次归家动线
结合高层区域的退台花园,形成富有韵律的立面造型,打破租赁社区单一呆板的建筑形象,展现灵动活泼的城市界面。
为了保证立面效果的完整性,在有限的空间中安置烟道、风井、电力等设施设备,并与燃气公司沟通讨论,如何安全合规的排布燃气管道。
△精细复杂的“隐形”工程
实现干净整洁的立面效果
“向南而居”的居住体验
为了追求更好的居住感受,设计上也坚持保留人们对于“坐北朝南”户型的偏好,采用单侧北外廊的结构模式,最大限度的获取南向的空间布置、采光及内外景观资源。
△单侧北外廊
实现全户型朝南
△阳光、景观与内部空间均质共享
(图源:甲方)
在连廊空间的深化中,不仅需要考虑结构与消防规范的关系,还需结合户型,从管线的综合排布、施工要求、施工逻辑等方面综合考量,在有限的空间中,优化机电管线的走向与尺度,满足日照、采光、防风、防火、防坠等多项功能。
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产品
户型的多样化与灵活性高也是项目的特色之一。考虑不同客群对生活空间的需求不同,设计以30平的一室户为基础,延展出45-90不同面积段的户型。在建筑造型的影响之下,衍生出多达20余种的户型方案。
△由不规则的平面
衍生的特殊户型产品
考虑到业主在70年自持期内运营的多重可能,满足户型可分可合的功能需求,首次采用尝试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与PC住宅结合式,通过预制柱,减少户型之间的承重墙,空间更加丰富灵活,扩大延展性,便于业主于后期进行二次装修,盘活项目全生命周期。
#4
结语
城开·汇社区于2022年12月验收交付,面对这样一个有别于传统商业开发的租赁式住宅项目,我们希望通过精细化的处理,最大化地弱化租赁租房的“临时感”,将“仪式感”与“品质感”打包在这一方居所之中,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居住体验。
项目概况
—
项目地点:上海市徐汇区龙川北路近石龙路
建筑面积:65776㎡
建设单位:上实城开 | 晶享置业
方案设计: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孙蓉 ,秦雯,王重元,李亚平,陈红建,倪珍珍,张凌赫,卫青,程家林,杨进昱,吴忠林,童奕炜,姚健,张飞鹏, 马英丽,刘艳梅,杨珂,刘相廷,卓志涵
景观设计:贻贝(上海)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方案设计:岭界设计、曼图设计
室内软装设计:尖叫设计、漾美设计
批量精装设计:全筑设计
建筑摄影:黎伟(除标注外)
相关阅读
招聘热线:021-63775779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