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镇海新城箭港湖南岸地块城市设计概念方案
● 项目地点:宁波市镇海新区
●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 271702㎡
● 完成时间:2021 年 12 月
● 项目成果:荣获优选方案
01 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宁波中心城区东北部的镇海新城。镇海新城作为宁波中心城区三江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宁波中心城区的部分职能,是集行政办公、商贸物流、教育科技、现代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区。作为老城区的延伸,镇海新城是未来缓解城市化问题、完善城市功能的关键地区。
项目区位
地块基本信息
项目所在地位于镇海区政府以南,共由两个地块组成,总用地面积约 10 公顷。现状箭港湖水系贯穿项目地块四周,北侧和西侧则为充满活力的区政府广场和体育公园,拥有优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由于开发时序的问题,地块周边已形成完善且高度复合化的城市功能,项目基地也因此成为了一块与城市空间相互割裂的孤岛。在基地南侧,现状住宅形成了 60 至 80 米高的街墙,呆板的天际线不仅阻隔了视线,也隔绝了城市空间的渗透。整个场地周边虽然拥有近 10 公里的滨水岸线,但现状公众滨水活动非常单一。
基地周边现状
综上,如何通过设计修补割裂的城市空间、优化南岸天际线、重新定义水岸生活方式,成为了本项目的主要设计挑战。对此,设计团队提出了一整套以“缝合,重塑,革新”为核心的设计逻辑。
02 规划策略
设计策略
第一步:缝合。
设计团队通过在城市尺度上建立两组立体轴线系统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用一条象征海上丝绸之路的“丝带”,构建出立体交通系统的原型——一条贯穿东西方向,且连通周边地块的公共慢行系统。设计以此为主干,生长出若干个有机形态的建筑和功能组团。该慢行系统的触角可探入地块内外的多处公共空间,以起到串联和整合周边片区的作用。
犹如“丝带”一般贯穿东西的慢性系统。
同时,本方案在充分尊重位于箭港湖北岸的,由行政中心及市政广场形成的南北向礼仪轴线的同时,凭借自身标志性的建筑与其形成对景,以便将轴线关系延伸到南岸,形成丰富的活力轴线。从多个维度,加强了基地与周边地块的有机联系。
南北方向形成新的轴线。
第二步:重塑。
针对周边封闭且呆板的城市形象,设计团队从游人视线尺度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出发,以崭新的建筑形象重塑了南岸天际线——起伏错落的建筑群延箭港湖依次展开,描绘了优美且极具辨识度的流线型城市轮廓。饱满的建筑形象,犹如一片片船帆,象征着镇海新区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千帆远航。
崭新的城市天际线。同时,对于原有的相对单一的滨水空间,设计团队决定打破建筑与环境的边界,通过水岸的改造将景观与水系引入场地内部,并借由水岸的景观营造一系列室外开放空间,打造诸如滨水运动公园,夕阳剧场,露营草坪,自然教育基地等公众活动场所。
开放的滨水空间
第三步,革新。
设计团队提出了以“公园+”为导向的空间规划理念,通过地面景观及立体绿化形成一处新的城市绿洲,人们可以通过多层次的步道系统,漫游而上进入这座都市中的立体环游森林。以此来增强建筑与文化、艺术景观之间的互动,共同构建起宁波最具活力的滨水生活场景。
最终,由北岸望去,设计方案不仅解决了现存的一系列区域性问题,同时也在更高的维度上创造了一处绿色生态公园。
03 建筑及景观
整体建筑功能布局分别由位于东侧地块,正对北岸行政中心的文化展馆群,及位于西侧地块的综合商业群组成。文化展馆由综合展馆、国家级连环画展馆和一栋媒体中心组成。
功能布局
展馆首层面向城市开放,多条公共路径贯穿建筑串联门厅、文创、教育、休闲等功能,通达的动线与丰富的业态将多元城市生活引入展馆内部。二层是一个整体的开放绿化屋面,在连接三个主要展馆的同时也融入了整个立体慢行系统,公众可以通过连桥到达区域内的各个功能。整个屋面也为公众提供了一处大尺度的城市开放空间,人们可以通过屋面的景观坡道逐级而上到达最高点的瞭望空间,箭港湖自然风貌一览无余。
东南方向鸟瞰图
从北岸看博物馆群
开放、立体的博物馆空间
综合商业地块由商业、酒店及多模式商务办公组成,与传统的大尺度购物中心不同,设计团队选择打破惯例和定式,以小尺度的建筑形体与自然景观形成良好的穿插渗透关系。
建筑犹如水流冲击形成的一个个自然岛屿,人们可以时而游走于自然景观中,时而穿梭于建筑围合的庭院之中。借由面向滨水景观的开放形态以及二层之上的层层退台花园能够为商业的多种经营模式提供无限的可能。
岛屿般自然灵动的商业空间
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块的人车分行系统,地面层在合理的位置为各个功能设置了独立的车行落客区域和后勤服务通道,人行主要通过设置在地面的入口广场及空中的立体连桥系统进入并漫游整个地块。
人车分行系统。景观结合水岸及建筑围塑出的区域,通过置入多种景观小品及艺术构筑物,构建一个多维度的景观系统和弹性的空间使用场景。在洒满夕阳的室外剧场看一场演出,在运动公园内尽情挥洒汗水,在滨水草坪上来一次城市露营体验。丰富的户外体验加强了人与生境的互动。
景观系统 04 结语
鸟瞰图
“海天雄镇”镇海以其前瞻性的思维,坚持绿色与人文并重、包容与创新并举,统筹文化、生活、自然三大空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创造一个连接人与自然,当下与未来的城市新生活示范基地。
本次设计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分院设计四所(以下简称同衡)与北京泽碧克格鲁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ZNA)协作完成。在设计层面,设计团队将同衡宽广的城市视野和规划思维,与 ZNA 对公共建筑的独到理解和丰富经验有机结合,将规划思维融入建筑设计,牢牢把握主要矛盾,逐一攻破,以点带面,意在通过对城市局部空间的设计,为整个镇海新区乃至宁波构建全新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载体。
在协作管理层面,两团队制定了清晰明确的分工计划,将庞大的工作量切分成若干小节点,定期进行总结与思考,这样既保证了项目的高效推进,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随着方案设计的深入,工作方向上的偏航。
本次设计成果获得了专家和业主们的肯定和认可,是建筑分院在指导实施的街区层面城市设计中的一次成功尝试。
设计团队:
设计顾问:金龙林 郭枫(ZNA)
项目主持人:刘智斌
设计负责人:温祖健(ZNA) 南山石
项目经理:李琪 孟凡琦
设计团队:庞达(ZNA) 王紫嫣 杨佳园 党昊悦
建筑分院拥有超过 150 人的团队,业务以建筑设计为主,包括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及规划设计,文旅、景观设计,结构、机电工程设计,室内及展陈设计等全专业。
秉持“高效、低碳、健康、人本”的设计理念,关注建筑的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专注于多功能、高复合度的综合性项目,以挑战激励创新,以创新建立价值。在多功能公共建筑、城市综合体、超高层建筑、文化博览建筑、产业园区,教育综合体、绿色及健康建筑、空间策划运营、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积累了优秀业绩及行业影响力。
建筑分院提供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践行资产摸底体检+空间价值挖掘+空间营造设计+产业运营赋能的服务模式。以专业能力、高校资源、品牌形象为空间赋能,发现潜力,实现价值。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人文社科、生态环境、经济金融、信息工程等资源紧密合作,跨学科整合。与同衡各业务部门之间全链条协同,以管家式服务保障规划的落地实施,保障规划愿景“所见即所得”的高完成度,践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服务理念。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建筑分院设计四所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