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丑-- 空间摄影
感谢
非静止建筑设计
位于温州的 1.8 公里滨水整体规划是温州新外滩规划的一部分,重新激活了瓯江的后工业码头。该段又名“瓯江光影码头”是瓯江两岸景观升级的核心段,东起温州国际会展中心,西至温州治水文化长廊;在激活滨水公共空间的同时,对城市机理的拼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公共景观和滨水休闲元素外,总体规划还包括六座艺术光影建筑、三个潮汐码头可停靠各种大小的船只,以及多层次的公共步道贯穿于整个带状基地。
▼1 号建筑和浮港码头航拍,这里是 1.8 公里新外滩的起点
©大丑-- 空间摄影
设计的灵感来自于瓯江自然的水文地貌与起伏跌宕的山峦,以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具体地说,由水流雕刻出的戏剧性的地形与瓯江潮汐的动态变化是当地的一个重要特色。白色镂空的混凝土光影建筑镶嵌在绿茵编织的律动之中,荟聚成瓯江沿岸一条梦幻肌理。▼2,3 号建筑鸟瞰,模块化的几何形体镶嵌在绿脉之中 © 大丑-- 空间摄影
▼4 号建筑宴会厅与 6 号建筑江山会客厅航拍©大丑-- 空间摄影
总体规划位于温州市原有的杨府山码头工业遗存的瓯江之上,通过嵌入多尺度的与瓯江两岸山体水文相呼应的建筑、多样化的景观道路、户外设施、码头及公共基础设施,使所有居民和游客都能进入滨水公共空间,从而使该地区充满活力,缔造独有的温州城市风景。
▼1 号建筑鸟瞰,在景观绿植屋面的下面包裹着停车场,上层为游船售票与码头景观餐厅© 大丑-- 空间摄影
作为一个有着瓯江山水绮丽风光,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全年舒适宜人气候的城市,建筑干预的驱动力来自于创造“山秀合一”的定制宴会厅(4,6 号建筑),架高的全景观光影餐厅(2,3,5 号建筑)以及“夜游码头”游船母港的游客集散地(1 号建筑)。
通过设计独一无二的景观视野可全览瓯江对岸的山体以及设计温和的气候的半户外空间来增强体验,模糊了内部和外部、建筑和生长环境之间的界限。
▼2,3 号”水晶盒“建筑坐落于潮汐河畔的上层,远处是漂浮在水中的 6 号会客厅建筑© 大丑-- 空间摄影
▼1.8 公里光影码头的核心:4 号建筑宴会厅与 6 号建筑会客厅“对视”的关系,可举办“山秀合一”的定制宴会、主题活动发布会等活动©大丑-- 空间摄影
总体规划设计利用现有的后工业架空码头来介入和定义多种活动空间与夜游瓯江的景观空间,包含“光影会客厅”用于大型多功能演讲厅以及活动发布会场(6 号建筑)漂浮于江面,建造在以前用于航运的码头柱基上。总体规划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建立在沿江修建的桥墩和填充物上,进一步确定了特定配套建筑的位置,尺度和朝向。
▼4 号建筑旁边的浅水池与建筑立面形成倒影,折射周围的环境,形成水天一色,模糊了内部和外部、建筑和生长环境之间的界限©大丑-- 空间摄影
该滨水规划项目克服了瓯江 7 米的潮差以及码头现有的柱基结构等工程难度,同时作为一个案例证明了城市设计需要充分挖掘现有城市中的自然景观与现有的基础设施的再利用,给一个城市的公共滨水空间注入更多的活力。
▼5 号建筑设计在 4 号宴会厅建筑的东侧,架高于滨水步道之上©大丑-- 空间摄影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瓯江水文的本质和特性对于提升游客的现场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简单的浅水池被用来将天空、建筑和周围环境反射到视觉体验中,同时也可以将光线反射到某些立面上;在有风和不太平静的日子里,在墙上产生一种水波涟漪般的光线。
在总体规划中,建筑的造型与立面的语言来自于进一步利用流体动力学,该语言是建筑环境的形式和处理方法的来源。
建筑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数字建造方式,白色立体镂空的语言赋予场地中六座建筑统一的特性,同时引入了波浪、干涉、气泡和不同的纹理以及对水文流动性的感知。
多个建筑的镂空表皮是由高强纤维混凝土(UHPC)预制而成,由精准的几何造型数控呈现,突破水泥的特质,把硬度的材料做出柔软与自然水流的特性。
▼ 建筑立体水波纹镂空的细节,和挑高的落地窗全览瓯江的壮丽美景©大丑-- 空间摄影
▼1 号建筑的立面细节:镜面玻璃结合透孔白色铝板,夜晚的内透光效果形成晶莹剔透的水晶效果(镂空铝板采用 3 种设计模块拼接)©大丑-- 空间摄影
▼1 号建筑的立面细节:镜面玻璃结合透孔白色铝板,夜晚的内透光效果形成晶莹剔透的水晶效果(镂空铝板采用 3 种设计模块拼接)©大丑-- 空间摄影
通过适应性再利用策略、先进数字建造技术、可持续设计原则和公共步道、骑行、观景漫步等综合规划,总体规划创造了一个新的具有活力与创造力的滨水空间,并以建筑与景观作为艺术光影的载体,呈现出全天候的滨水动线与集休闲、娱乐、观光“一站式”城市夜游新文化综合体。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和新亮点,这些空间给城市空间带来了新的生命,表达了城市的身份,为后工业时代的公共空间创造了新的高度。
▼4 号建筑在瓯江光影码头是整个规划的核心区域,行人游走在水波纹涟漪般的景观之中建筑呈现出“艺术光影水晶盒”的效果,具有可以编程控制的光影变化。
©大丑-- 空间摄影
连接会客厅与 4 号建筑的光影桥梁,可以看到二层的 6 米挑高宴会厅©大丑-- 空间摄影
▼4 号建筑架高底面的艺术光影效果,使观者在每个角度都有沉浸式的光影体验,多层次、多相位的全天候滨水旅游动线的整体打造©大丑-- 空间摄影
项目图纸
温州瓯江新外滩 1.8 公里规划 1-6 号建筑及三个码头周边景观©AntiStatics Architecture 非静止建筑设计
▼4 号建筑沿街立面图与东西立面图 © AntiStatics Architecture 非静止建筑设计
项目名称:温州瓯江新外滩1.8公里—瓯江光影码头规划
建筑事务所:AntiStatics Architecture非静止建筑设计
事务所网站:
info@antistatics.net
主创建筑师:Martin Miller(美)、郑默 Mo Zheng、Theodorius E. D. Santoso (印尼) ,Christopher Beckett(英)设计团队:Yasser Hafizs (印尼), 李骜 Ao Li, 刘宣灼 Annie Liu, 蒋乐源 Frank Jiang, 李政莹 Angela Li, Siyi Wang, Demi Chang, 王浩然 Haoran Wang
项目详细地址:温州,浙江,1.8 公里瓯江光影码头
项目完成年份:2020 年(2017-2018 设计)建筑面积:10,000 sqm
摄影师:大丑-- 空间摄影 Dachou Photography, AntiStatics
其他参与者:开发商、业主:温州城发公建公司
运营方:良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立面制作商:大华幕墙、南京倍利达(深化设计:罗上林)深化设计建筑设计院: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陈俊)幕墙顾问设计:浙江中特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化设计景观设计院: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持景观设计:陈丽)视频制作:AntiStatics Architecture 非静止建筑设计
品牌名称 + 产品名称:Lafarge+ Ductal®,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高强纤维混凝土、GRC、铝板、埃特板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