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分部位于江苏省扬中市西部城郊,总占地面积约 61 亩,是一所拥有 30 个班级的新建公立初中学校。学校用地红线是一个被周边现有条件界定出的不规则多边形。
按学校相关规范要求,将所需的大型运动场地沿地块东侧放置几乎是唯一的方式,在余下的较为拥挤的地块中西部,针对主体建筑,方案采用了紧凑的教学综合体模式,将普通教室、理科实验室、艺术教室、图书馆、办公、运动、休闲、交流等一个现代化基础教育学校所需的多学科、多功能空间完全整合在一栋大楼之中,在节约建设用地的同时,提高各个空间相互间的可达性,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整体空间营造,来强调素质教育的完整性。
东南向鸟瞰
▼总平面图
建筑与场地的锚固
在确定了校园总图布局关系后,面对这片新征收的平整的农田用地,和当时还处于图纸上的周边道路,新校园的设计应具体从何处着手?如果场地的记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被抹平,我们又该如何营建有场所精神的校园空间?
我们将建筑置身于更大的周边文脉下来考量校园与城市的关系。设计的起始和场所张力的形成,最初来自于建筑三个主朝向上的内凹弧线空间,它们分别对应南侧的主入口广场、隔路相望的老校区遗址,西北侧的现有河道,和东侧的运动场以及再往东的联丰港河道和主城区。通过与城市地景和场地记忆的对话,新校园开始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场所感。
▼校园与城市的关系分析
西侧鸟瞰
▼建筑立面形成三个内凹的弧线空间
空间组织
教学综合体由三个四层合院式体块和中部的连接体块组成。根据功能空间的不同需求,三个合院式体块分别作为普通教学区、实验教学区和艺术教学区。
中部的连接体块我们称之为“校园中心”,它由首层的架空展廊、二层的行政管理、三层的图书馆和四层的屋顶花园构建而成。校园中心是物理意义也是精神意义上的中心。正中位置的中庭天井是学校的一片静谧之地,通过天井顶部洞口的光影随着时间在中庭内缓缓移动。环绕盘旋的楼梯,可以让人们从底层逐层攀升到屋顶花园。
▼校园开放空间分析
▼黄昏下的教学综合楼
▼从运动场看教学综合楼
▼主入口广场
▼综合楼立面,统一体系下的灵活构成
二层平台联系教学区与运动场
▼从底层仰视中庭
▼亦动亦静的中庭天井
沿着天井楼梯可攀升至屋顶花园
▼中庭天井与二层公共平台便捷联系
图书馆围合下的内中庭
图书馆内景,透过 U 型玻璃的柔和光线
▼图书馆空间本身成为不同教学区之间的连接体
体量较大的报告厅、体育馆和餐厅被隐藏到其中两个围合庭院的底层,它们的屋面成为了公共活动平台,为学生课间休憩交流或户外教学活动提供了空间。
▼报告厅内景
▼从二层内廊俯瞰体育馆
▼下部为餐厅的二层活动平台
▼以城市为远景的三层活动平台
▼教学区合院外廊,休息平台成为观察城市的窗口
紧凑的教学综合体模式为校园赢得了更大的户外景观和运动场地。建筑西侧和街道之间的用地是学校的种植园,它成为了学校和街道社区之间的缓冲与交融空间,或许不远的未来,这个种植园还可以与社区共享。
精心营造的种植园及水景通过底层架空部分,延伸到内庭院中。我们最初设想采用基地原有农田耕地特有的方向性肌理来作为种植园平面规划的基础,让学生参与种植的同时能了解到这片耕地的历史,可惜这个想法未得以实现。
▼西侧种植园从底层架空空间延伸进合院内部
结语
普泛建筑没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对最终一些材料的选择和细节把控留有一定遗憾,例如屋顶花园,与我们最初设想的葱郁的感觉相差较远。但项目最终的落成,仍然让我们感到欣慰,希望这所和当地一般熟知的校园建筑不太一样的房子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学校三层的观景平台是我们最喜欢的空间之一,从平台的巨大水平架空洞口向东望去,远景中的众多塔吊似乎意味着城市化的进程还未放缓脚步,而近景里学生们在平台上的交流场景和欢声笑语或许是这个校园中最动人的景观。
▼与运动场相匹配的综合楼空间尺度
夜景下的运动场及综合楼
▼功能分析图
▼整体东向轴测图
▼分层轴测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项目名称:扬中市外国语中学分部
设计方:普泛建筑工作室
项目设计:
2015-2016
建成年份:2018
主创建筑师:李谦
设计团队:孙涛 邱佳豪 孙朝良 徐淑洁 王骞 谭志勇 陈舒凯
项目地址:江苏镇江扬中市公信河路
建筑面积:27000 平米
摄影版权:直译建筑摄影 何炼
合作设计院:江苏昊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机电施工图,及室内设计)客户:扬中市教育局
建筑材料及品牌:U 型玻璃 – 云华
铝合金外窗 – 广田
外墙涂料 – 东瀛
版权
▼ 网站最新 24 小时精彩项目集锦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