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楼市都有两种地标,一种背靠城市发展红利,诸如地铁、名校、公园、风景区等等,你叠加的越多,房子卖的就越贵;
另一种地标则是自带流量,助力城市发展。
而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以及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城市建筑迭代的核心,不再是项目思维,而是应该转变到用户思维。
好的建筑产品,正如万科的“高阶城市”理念,一定是为业主把人性化考量做到极致的那个。
项目名称:武汉万科·万维天地艺术馆
设计总监:何思玮 梁穗明
主案设计:刘嘉莉 江键韵 曾哲
还有对先锋艺术的渴望。这是PONE普利策设计团队对武汉万科万维天地·再生艺术馆的探索原点:一个硚口旧社区的复兴计划。
PONE普利策 x 武汉万科
四层建筑就像一个故事,伴随着高阶城市品牌展厅、生活展区、实景户型展示空间、艺术展厅等功能区,那些有关长江的文脉过往,以新的视觉感知重获新生。
装置隐喻武汉TOD的飞速发展新诠释,被拆解成航运单体,而后咬合、重组,最终化身为叶叶轻盈,漂浮于‘宇宙’。真假、抽象、虚实、变换……新生于未来。
设计撷取武汉龟山电视塔、汉口火车站、江汉关大楼、汉口水塔等十七个建筑地标,以轮廓剪影为几何纹样,编织再现了大陆开垦、河川通航后武汉从沿江向内陆发展的生长轨迹和时光之廊。
设计以长江三角洲沉积岩为灵感,将流水对冲积物的溶解、压固、胶结成岩体的过程抽象解构,让生命体的自然贲张,在起伏的褶皱轴面中得以再现。
此外,蓝色亚克力装置纵贯三层,自上而下渗透连续线性的步行系统,彼此叠置或融合,串联交互,衍生新的体验序列。
设计师希望创造出不同场景,然后艺术化这些自然时刻,激活观者感知,最终引发人们对现实城市快速发展以及未来趋势的思考。
不锈钢天花装置以产生一种嵌入性,将艺术体验渗透到建筑形体和可塑的空间体量中,是设计对墙体这个基本建筑元素的一次再探索呈现。
前台通过光影背后的模糊空间,用程序构建出不同程度的光速从快至慢,温柔而坚定。
他们关注几何形状和光的使用,并极力在探索这一切如何影响观众的感知。尝试不同的方法将光元素渗透在作品, 创造光对人们更有意义与社会有共鸣的作品,最终呈现新生婍旎想象‘光与空间’。
但PONE的再创造远不及此,沙盘区背后的一整面心流装置墙也是这种:以自然流通为契机激起的能量再现。
设计从汉江水疾驰的流线中提取波纹代码创意灵感,每一片棱角分明的芯片都有电机,通过振动完成自由的流动视觉,再配合光线导入及反射加强,令体验更加丰富、真实和多元。
整个四层主厅被充分地扩展和打开,成为一个光线充足的开放空间。设计整合4层空间最好的观景面,将主厅中的功能围绕中心依次放置:心流艺术装置、沙盘区、水吧区、观景洽谈区、艺术洽谈区、中心舞台等。
这里的主要艺术装置以通商码头港口随处可见的岩石元素为主,唤醒人对记忆深处关于“岩石”的记忆,另有金属钢材与之共同演绎艺术化造型,旧的过往与新的材料,碰撞出关于独属于城市发展后的美的体验。
空间设计以‘石‘背后所映射的自然的本质为契机展开,木、黑色家具、蓝色点缀,营造出简约、高级的同时,亦是对自然肌理的一次回望
整个空间是一种形态自由又严谨、模块化的结构,以基层构件和榫卯结构拼接安装
这是设计对墙体这个基本建筑元素的一次再探索呈现。一种形态自由又严谨、模块化的结构,以基层构件和榫卯结构拼接安装,被扩展延伸为主厅的功能隔断和动线分割,成为一种绕行和穿过时视觉张力不断变化的存在介质。
顶部和地面,以垂直错落的模式拉开,形成正负两个立面。沙盘南-北面顶部呈现为一个边缘向上折叠的矩阵体,东西立面则是一个起伏错动的金属雕塑轮廓。
而是一种体验,一种可感知过去与未来的体验。
毋庸置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长江都是武汉的城市绿洲。
所以设计师让绿化景观区与圆形透明亚克力观赏装置相辅相成,为空间营造一派自然栖居,又有延伸出丰富几何、蓄意生长的休息区,一边营造视觉,一边表现思想。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