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直延续着对城市发展的思考,当百年前光辉城市理念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同时,也预言了城市高密度的痛。如今,在普世价值大行其道的引导下,城市形态千篇一律,高密度、高库存,城市更新的疲软,其因果不言而喻。不过人类是不断自省和进步的,在城市更新这个课题上从未停止探索。
▼项目鸟瞰效果:
记得王德峰教授曾说,西方哲学是对自然的不断可知,继而按照理念去改造自然。而东方哲学是敬畏自然,从而顺应自然。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城市更新有趣的反映出这两种观念。某种意义上讲,提升立面形象改造,加装电梯,增加配套,是对需求可知后的“改造”。美化环境,挖掘人文等是敬畏后的“顺应”。遗憾的是在实践中二者往往是割裂开亦或是朦胧中进行的。
我们应当在方法论指引下进行工作,正如柏拉图所言“一个人若是不知真理,只在人们的意见上捕风捉影,他所做出来的文章就显得可笑,而且不成艺术了”。城市更新的设计难度不亚于任何的具有艺术成就的现实价值的建筑设计,它是利益和发展的搭配,是梦想和现实的结合,同时需要预言未来!
▼局部鸟瞰效果:
本案地处铜仁市原锅厂片区,是一个废弃了的曾经生产锅的厂区。周边是90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人口密度高。场地内地形起伏大,建筑零散,规划总用地约1.8万平米。
▼区位现状:
世界是流变的,是在不同速率下发生着事物之间的交换,同质物、异质物交换产生新的能量和新的事物。城市也在这种流变中扩张、更新。此处,人与人之间的需求的交换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发生,在本能之上交换,因此更加复合和多彩的官能世界给这种需求和交换提供了更强烈的欲望。
就本案而言,基地周边缺失公共活动空间、文化场所 、休闲商业,这些问题是城市现状的通病,这并不是谁的错,是特定时代对需求的内容不同而已。而这些却是当下城市综合活力和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需要在满足政策允许的拆建比的条件下,将各种值得出现的内容恰当的调配和布置。在具有边界的场所促成各种事物之间的交换、流变、形成无边界的生长。
这让我联想起曾经看过一个叫郝杰的导演的电影,其论坛下大家相互之间品评着,交流着,不同的人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也有着对电影不同的解读。我认为郝杰会是个伟大的导演,他的电影是敞开的世界。
贵州的山地特征是极具想象空间的,人在游玩和购物时的目的性是有区别的,这也影响了其行为,我们尝试在交通上以“彩虹桥”为核心动线,拉结和联系场地中散乱的建筑及其容纳的功能,形成独特的行走体验。老厂房和多处景观通过彩虹桥的连接,在某种意义上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保留原有山地特色,形成了两条游走路径,“水平”商业体验路径和“山地”公园体验路径,极大地丰富了游走情趣。水平路径串联商业区块,渲染艺术氛围,充满梦幻观感,是人在有目的消费行为下便捷、省力的原始欲望的反射。山地路径复刻原场地文化属性,还原记忆,是人在游玩状态下忘却时间的完美体验。
“锅厂”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得名于一铁锅加工厂。建造一个以”锅”为脉络,串起美食文化和城市记忆的文创主题街巷。把属于传统街市体验移植进来,并使平面意义上的街市立体化,保留街巷闲逛体验,利用年代穿越,定格解放后的铜仁市民生活影像。以“锅文化”为主体的特色餐饮,集文化微型展览交流、网红直播产业链、特色餐饮产业链孵化为一体,建造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24小时“夜间经济”生态体验综合体,让久居都市的市民能触摸司空见惯的“锅文化”,让都市青少年体验农事生活背后的故事,让网红微影视走进大众生活。
也许,我们正在朦胧地认知着这个世界,但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流变的时空中,回坠和不变都会被速度撕扯粉碎。
▼局部透视:
▼西入口透视:
▼东南入口透视:
▼局部透视:
▼总平面图:
项目名称:贵州铜仁锅厂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
项目地点:贵州铜仁碧江区鹭鸳路与延新路交叉口
设计时间:2021
建筑面积:27,988.73㎡
业主:东太集团
设计单位: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王元桢 何冬惠
设计团队: 罗星星 廖应涛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