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速城市化进程的大环境下,我们一直持续着对教育类空间的研究,结合多年的中小学建筑设计实践,笔者尝试摆脱单纯的空间分类,而以使用者的行为需求的时间性体验作为切入点。上期的LYCS Lab,我们探讨了基于学生1分钟和10-15分钟的泛学习活动时长对应的即兴型和临时型两种空间类型,本期我们将继续探讨短暂型(20-30分钟)及不定时(“X”)两种类型。
原文《中小学建筑在多元化教学趋势下的复合型泛学习空间设计研究》发表于《装饰》2022.03期。
4.0
/
短暂型 20-30分钟
基于大量笔者实践落成作品的后期回访发现,学生总是喜欢放学后逗留学校,组织社团活动,因此放学后的20-30分钟成为主要的短暂型泛学习时段。此类泛学习活动主要以兴趣为导向,有计划地发生,对应空间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以保证充分的、有效的泛学习时间。
如何在有限的20-30分钟时间内,最大程度保证活动时长并开展多样的泛学习活动?
重点是:
1)有别于小尺度的亲密型空间与大尺度的开放空间,打造中等尺度的适应10-20人聚集性行为空间;
2)提升
各功能空间之间的易达性与向心性、开放性与适应性,以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需要精准定位与之匹配的活动空间。
这其中,“小广场”与“大台阶”是两种合适且有效的空间类型与模式,其向心性与开放性的特征对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泛学习活动有着天然吸引力。
“小广场”
4.1
传
统校园广场常常用作升旗、周会等集体活动,其开敞、大尺度的空间特点削弱学生的安全感。
如何改变大尺度广场空间的压迫感,诱发学生主动进入并开展活动,提高广场空间的使用频率?
关键在于小尺度、多层级的广场空间对泛学习活动的适应力与吸引力。
以丽水市文元学校由中心广场与各教学楼组成的环形“剧场”为例,具体到设计主要表现为:
1)化整为零。
通过对主体建筑进行拆分组合与扭转,形成10余个适合1-2个班级学生活动的场所,以景观有机整合、连接,有序引导小组、班级举行知识竞赛、彩排演习、读书分享等活动;
2)向心力。
中心广场因被各建筑体量与风雨连廊环抱,成为视线聚焦点。将中心广场看作舞台中央,环形风雨连廊就是大看台兼用于运送学生至各功能体量。行走于连廊的“观众”视线常常被中心“舞台”的班级竞赛、自由辩论等“小短剧”所吸引,行为跟随“剧情”的辗转起伏变化,直至剧情落幕,各自退回到原来的空间继续正式的课堂学习。
丽水文元学校,由环形连廊划分的广场组团
3)易达性。
利用风雨连廊高效组织、联通各功能空间,超越原本组织交通与空间的作用,成为集会与活动的中心场所。
丽水文元学校,环形连廊下的活动空间
20-30分钟的“小短剧”清楚展现学生从教室边缘到中心剧场“好奇-观看-参与-退出”的行为变化过程,中心广场因其向心力与易达性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室外展厅、剧场、跳蚤市场,不断有学生观望、进入、退出。
“大台阶”
4.2
大台阶满足交通需要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社交场所,扩展学生社交范围。学生坐在台阶上可以很快进入观众角色,自由随意观看操场活动演出并分享见解。大台阶如何复合交通、学习与交往等多种功能,同时满足通行与举行泛学习活动需求?
杭州未来科
技城海曙学校,通过性大台阶活动空间
以衢州高铁新城第一学校(在建)的大台阶空间为例,作为连接运动场与创新空间的过渡空间,承载学生日常通行、升旗仪式等功能。为给学生放学后组织合唱表演、运动锻炼、读书会等活动提供适宜的场地,首先,通过改变台阶踏步宽度使大台阶满足通行需求,同时作为观众席与合唱台承载观看、表演等活动;其次景观的穿插点缀强化看台空间的吸引力,成为学生日常社交、锻炼打卡及探索实践的场地。
衢州高铁新城第一学校,
看台空间(在建)
看台联通上层室内空间,运动与学习相互渗透,室内静态的学习与室外动态的活动自由切换,看台因此成为学生额外的闲坐分享空间。此外,将课外知识以文字、图形、符号的形式置于踏步侧面,改变台阶固有形象同时无形中向通过或闲坐的学生传递信息。在义乌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和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的设计中,大台阶的策略也被广泛使用,实践证明这一空间类型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并能够有效承载其20-30分钟的活动。
义乌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街角大台阶活动空间
5.0
/
“X”时长
学生在校期间三分之二以上时间被40-45分钟的正式课堂占据,在剩余可自主支配的时间里,学生可开展任意时长(“X”)的泛学习活动。此类活动所对应的空间功能、性质、使用时间完全取决于学生不固定、多主题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并对其空间提出多层次与灵活性的要求,以满足不同的泛学习活动需求。
在设计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尺度多层次的院落与多义性的屋顶空间是非常有效的空间类型与设计策略,能够同一时间满足小组、集体、班级群等任意时长的活动体验。
“多义性的屋顶空间”
5.1
地面室外活动空间常常因尺度过大而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大型的长时间的活动更无法在雨天举行。为使“X”型泛学习活动不受时间、天气、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尝试将地面活动引至小而亲的屋顶活动空间。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屋顶小剧场
以杭州科技城海曙学校为例,为了灵活适应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活动需求,利用15个小体量的单体,创造了15个功能不限的空间,提供至少15种泛学习活动,如:种植、阅览、观星、展示、表演等,学生可依据自身活动需求去往对应的屋顶空间举办手工创作、劳动实践等泛学习活动。其中部分未被定义和分配的留白空间,其“平面之内包含着提前设定好的基本韵律,并遵从着一个可以产生无穷变化的统一的法则”
[7]
。学生可在其自由平面上利用可移动家具、隔断自主规划适应相应活动的空间尺度与形态。而已置入大台阶与小跑道的屋顶空间则成为另类的运动场地,学生能够不受天气影响举行小型运动会、科普宣讲活动。
杭州科技城海曙学校,屋顶空间轴测集
屋顶空间的清晰、有序的结构强化对空间填充物的包容度,使其形态随活动时间与内容的变化而重组、更新,最大程度赋予学生自行解锁空间使用方式的权利。
杭州科技城海曙学校,屋顶空间及学生活动
泛学习空间的向上拓展,使地面无法承载的运动锻炼、课外知识拓展等泛学习活动在屋顶空间得以实现。屋面与墙体围合成具有安全感的“巢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安全感与归属感。
“口袋公园”
5.2
过去大而空的院落空间无形中屏蔽学生泛学习活动,为提高院落空间的可进入性并满足同时段多个班群体不同主题的泛学习活动需求,将大尺度院落拆解为小而丰富的“口袋公园”。
以衢州第五实验小学(在建)下沉的若干庭院为例,首先,在教学楼之间置入不同主题的庭院,通过走道连接至周围的室内空间,成为室内活动的空间补偿,形成“教室-走廊-庭院”的空间节奏,让在教室学习、走道观望的学生自由穿行此空间序列,开展汇报展示、知识竞赛、探索实践等泛学习活动。
衢州第五实验小学,院落活动空间(在建)
其次,利用透明的材料或形式所形成教室与庭院之间的透明界面,为学生制造视线接触的机会,室内交流讨论、思考观望活动与室外宣讲演出、实践创作活动在视线交汇时相互渗透,以此引起学生对院落空间活动的好奇心。通过空间尺度、围合度、开放程度的差异变化,形成的多层次、多主题的院落空间,以满足大、中、小班级群体的静态或动态的泛学习活动。此外,由景观形成的遮挡与半遮挡、阳角与阴角等空间节点,暗示、引导学生的行进方向并收获步移景异院落体验。教室与庭院之间的透明界面“拓展空间秩序,同时对一系列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行感知”
[8]
,促成看与被看并形成聚集效应,同时因其丰富景观节点与层次诱导学生进入院落开展活动并激活空间活力。
6.0
/
小结
多
元化教育趋势下对“学习”认知的转变引起对泛学习空间的教育作用的重新审视,“学习”不仅发生在教室。
泛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固定的正式学习中释放,获得不同时长的泛学习空间体验。
为满足学生对时间地点不限、内容方式多样的泛学习活动需求,对复合型泛学习空间提出易达性、开放性、多层次的要求,强调以学生行为需求出发,尝试基于泛学习时间性体验建立泛学习空间体系及其对应的营造方式,实现从“学习工厂”到“多元化教育生态公园”的进化。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屋顶游戏场
参考文献
[1]阮昊、詹远、陈文彬:《高密度环境下中小学设计的三种策略研究》[J],《时代建筑》,2019年第三期,第121页。
[2]Marsick ·V ·J, Watkins ·K· E. Informal and Incidental Learning[J].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 Continuing Education, 2001,26: 25.
[3][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第14页。
[4][荷]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M],仲德琨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第152页。
[5][荷]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M],刘大馨、古红缨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第256页。
[6][瑞士]W·博奥席耶、O·斯通诺霍编著:《勒·柯布西耶全集第二卷1929-1934》[M],牛燕芳、程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第15页。
[7][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杨至德译,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第44页。
[8][美]柯林·罗、罗伯特·斯拉茨基:《透明性》[M].金秋野、王又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第25页。
*本论文由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8YJC760124)和2019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编号2019B38)支持
图片来源:
图片及图纸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LYCS Architecture 提供.图片版权©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LYCS Archite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
阮昊,男,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郭艳兰,女,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2019级研究生
点击“
阅读原文
JOIN LYCS
招聘
”,获得零壹城市在招职位信息。
Instagram:@LYCS Architecture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
所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