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第二季让许多人认识了五条人乐队和他们的故乡汕尾海丰。海丰建县于汉代,历史悠久,人杰辈出。而今,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新时代的到来,合作区所辖的海丰四镇迎来历史上最宝贵的发展机遇,未来可期。
项目位置
在特别合作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区域人口不断增长,需要在鹅埠区建设一座开创性的现代化综合型三甲医院,满足人们的医疗刚性需求,并能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由海茵建筑规划设计的深汕人民医院建设竞赛方案由此而生。
规划概念生成
深汕人民医院项目用地面积92544平方米,规划800张床位,2020年底前开工建设。项目用地北邻深汕大道,西侧为工业用地,东侧和北侧则是居住用地,南侧为10万平米预留发展用地。
规划设计顺应场地走势,采用一条东西走向的健康发展轴,分别串联首期医疗区与院内生活区,使二者相对独立且均享有足够的南向展开面。由医疗区中心向南,延伸未来发展轴,与南部预留用地地势平缓处相接。后期扩建轴再向场地东北两侧延伸,预留出发展空间。
规划结构
为了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医疗环境,设计借鉴客家传统民居的院落组合方式。通过解构建筑组群的主要轴线、线性的延伸方式、自由的组团界面,以及院落空间,生成了基本的空间构架。
主体功能体由北侧的住院楼向东南延伸,互相串联形成尺度适宜的院落,最大程度上利用南向资源,为各个空间带来良好的通风采光。通过传承熟悉的空间感受唤起使用者的共鸣,营造放松舒适的使用体验。
呼应场地周边山势,错落有致的住院楼集中布置于北侧,每间病房均享有无遮挡山景。医疗与生活区由南向北以退台形式连结架空花园层,与整体景观绿化一起形成了一个生态花园。
功能流线组织
医疗核心区由南侧的门诊,东北角的急诊,北侧的医技,及坐落其上的住院部组成,通过中心枢纽区紧密连接;独立的感染科楼,科研教学以及行政办公楼,通过连桥挂接在核心区之上,在保证各个区域的独立性的基础上,医院各部门间实现了无缝连接。
设计充分利用场地周边道路的高差条件,在不同高程分别设置南侧的主入口,东侧的次入口及员工入口,西侧的感染科入口,救护车亦由西侧的独立出入口快速进出急救区域。
医疗核心区的各个单元,以及东侧的教学科研办公和生活区,各自享有独立的入口广场,从物理环境和心理上为各类人群分别提供了舒适放心的工作和就医环境,也最大限度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通过场地东西两侧的单独物流入口,供应物资被快速运送至地下的中心供应区储藏和分发,污染物品在污区被统一打包运出场地,洁污卸货区和医院内部的洁污流线在水平和竖向均各自分离,保证高效和安全性。
独特的建筑设计
►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不但能保障营建的精确细节把控,节约营建成本,也为医院未来学科的调整和发展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与灵活性。门诊基本模块、住院病房基本模块、教学科研模块、服务与庭院模块,乃至设备及消防分区模块,可根据现有或潜在的需求进行组合,互换和生长,便于未来的改造和扩建。在医院运营初期,还可将部分模块作为预留,节约成本。
► 医患分流
建筑师致力于打造出清晰的医患分流网络设计——病患流形成中间的枝壮网络,医护在四周形成凹凸相联的全院联系,医患使用各自的竖向交通系统到达诊疗区的各个楼层,高效连接,互不打扰。
► 重症优先及完整可拓展的感控体系
设计着力于打造保证危急重症快速救治的急救创伤中心、急诊急救、手术中心、ICU,通过竖向交通以及最短的距离紧密相连。
同时,预留北侧半地下区域作为应对突发群体事件
的临时救治空间。
设计将感染楼和急救中心就近设置,在爆发大规模传染病时,可有效支持全院筛查控制。
住院楼左侧护理单元
的设计预留了空间和设备的分区条件,保证以最大能力应对疫情。
► 人性化的服务空间
医院高效灵活的医疗矩阵,由中心枢纽服务区柔性连接,这里有优美的庭院、明亮的中庭通高空间、宽敞的走廊,以及散布其中的各项服务模块,为病患和家属提供贴心的服务,使人们在花园般的环境中同时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疗愈。
国际化的当代设计语言,结合碧海蓝天的合作区风貌,远远望去,宽广而起伏的医院院落与山水相得益彰。建筑举重若轻,景观灵动如云,宛如一座青城浮于群山之间。
深汕人民医院,一个充满阳光与关爱的综合三甲医院,一个高效运转的医疗科研引擎,一个绿意盎然的生态系统,在这未来与传统文化的交汇地,承载着敢为人先的自主创新使命,传承贤人智慧,悬壶济世,将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史上翻开崭新的一页。
本文内容来自海茵建筑的竞赛设计方案。项目实际情况以深汕人民医院官方消息为准。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