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宅 | F先生家
Triplet House: Mr. F’s Home
△
三一宅
摄影:高蕾蕾
设计单位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
项目地点
中国北京
建成时间
2022年1月
使用面积
80
平方米
(
套内)
撰文
高蕾蕾
这是一个平和有爱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都是工程师,喜欢读书、运动,一双可爱的儿女,热爱小动物。随着孩子的长大,居住条件亟待改善。由于预算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此项目中,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工作室为业主提供设计咨询,由业主本人完成方案实施和施工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业主共同讨论方案,过程中协助解决问题。
该项目位于北京一栋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造的塔式住宅内,户型为三室一厅。入口是一个昏暗的小黑厅,北侧采光被厨房与卫生间阻隔。南卧和东北卧各自拥有一条长长的阳台,前户主用来堆放杂物。西北次卧带一个附属储物间,正对入口黑厅。三个卧室各自为营,唯一的小厅前后左右共有大小六扇门,疲于被四方人流穿越。整个住所缺乏家人活动与沟通的共享空间,也无法满足家中老人偶来住宿的需求。
(图
1
)
△
图1
改造前后的平面图
绘制:
赵卉文
方案从功能整合出发,将一家四口的卧室紧密布置在西侧一列,放松东侧空间,将其化零为整,形成连续的公共区域。
整合的寝所
南侧的主卧,保留了原有宽敞明亮的状态。
(图2)
为了满足男主人夜间加班,不影响和打搅家人的诉求,在全屋的尽端,阳台的把脚,设置独立的办公空间。阳台与卧室之间,立一处60公分高的小柜,阳台侧做出一块冬天可以猫起来,靠着暖气晒太阳的小榻。
(图
3
)
同时,这个区域给了屋内座椅一个背向,更是在卧室与阳台之间形成一处框景。
(图
4
)
△
图2 主卧
摄影:
孙海霆
△
图3 阳台小榻
摄
影:
孙海霆
△
图4 卧室座椅
摄
影:
高蕾蕾
西北次卧,去掉储物的小黑间,塞入一个2米见方的小房子做妹妹卧室,剩下的空间留给哥哥。
(图
5)
妹妹房地面抬高半米,底下用以储物。小床宽1米,橡木定制,高出妹妹房“地面”50公分。床下空间6分给哥哥,4分给妹妹。这样,哥哥屋拥有了一个1米高,2米宽,0.6米深的衣橱,妹妹也拥有了挂裙子的小柜。
△
图5 妹妹房轴测
绘制
:赵卉文
妹妹床侧,起小段白跺加两列方棂格共60公分高做围挡,余者留空,接西窗之光,引西窗之风入屋。
(图6)
哥哥屋与妹妹房在保持独立的同时,拥有通透的视线,相互借景。北墙为哥哥床侧定制了1.2米高橡木护墙板,隔绝凉气,增强包裹感。
(图
7
)
哥哥靠墙,妹妹凭栏,两孩儿一高一低,对望嬉笑。晚上可以拉上帘子,各自成为独立区域。
(图
8
)
△ 图6 妹妹房窗
摄影:
孙海霆
△
图7 哥哥床护墙板
摄影:
孙海霆
△
图8 哥哥屋看妹妹房
摄影:
高蕾蕾
放松的公区
西侧解决了家庭生活的私密性与睡眠需求之后,整个东侧便容纳餐厨、盥洗、读
书、弹琴与娱乐等功能,全部敞开了。
北侧阳台对应厨房分割出炒菜区域,使烟程变短,这样厨房可径向打开,不再设门,将室外光线完整地引导至餐桌上。
(图9)
在业主坚持下,卫生间门移至北阳台,门厅处以磨砂玻璃砖做隔档,透光不透人。一日之中,小小门厅,光色纷呈,不再是往日的小黑厅。
(图10)
△
图9 门厅
摄影:
高蕾蕾
△
图10 门厅玻璃砖
摄影:
孙海霆
原先的北侧大卧,变成了全屋的公共生活区。
(图
11
)
业主有800册藏书,不需要沙发与电视,全家偶用投影仪一起看电影。我们用一道40公分宽皮纸糊的光笼,将公区分为两个事实上连通、心理上分隔的部分。南侧是阅读与游戏区,整面书架占领南墙,接一条长长的桌板,让出地面空间,供小儿蹦跳,或趴在地上游戏,玩累了便看书。
(图
12、13
)
光笼
往
北
到
阳台墙垛之间,布
1.5x2
米
的
炕间
,平
日里是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喝茶
的场所。
若
家里老人留宿在此
,
可
将天花板上的轨道窗帘拉起,屋内便又
多出
一处独立的就寝空间。
钢琴贴墙摆放,与榻榻米之间尚有
1
米
余宽,供人通行。
(图
14
)
△
图11 原北卧
摄影:
孙海霆
△
图12 书房照片
摄影:
孙海霆
△
图13 书房照片
摄影:
陈向飞
△
图14 光笼北
摄影:
孙海霆
炕间与北阳台之间的墙垛上,覆一实木大板,便于叠衣置物。
转换的风景
在公区进入寝所的转换处,有一条1.5米长,约1米宽的小过廊,我们称其为“胡同”。使用红、黄、蓝三种色彩涂刷天花和墙壁,界定出这个“胡同”的不同走向。
(图
15
)
色块的拼接方式一方面破除了方盒子的体积感,同时又创造了新的体积,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堆叠在一起的若干彩色大立方的缝隙中。
(图
16
)
主卧红色、妹妹房黄色、哥哥屋蓝色,每个门洞前,都有不同的色彩迎接。
(图
17、18
)
三色的界面组成一个独立的空间装置,使公共与私密的转换枢纽成为一个特殊的连通器,把居室中最消极的部分转变为日常风景。妹妹房正对哥哥屋的墙面,涂浅宝石绿,做寝室背景。
(图
19
)
△
图15 餐厅面向胡同
摄影:
孙海霆
△
图16 胡同顶部
摄影:
陈向飞
△
图17 主卧入口
摄影:
孙海霆
△
图18 妹妹房、哥哥屋入口
摄影:
高蕾蕾
△
图19 妹妹屋墙色
摄影:
孙海霆
如何在有效分隔居室空间的同时,能够让视线与空气流通起来,一直是我们探讨和实验的重点。正对门厅,全家地势最高的妹妹房向外,留有一个圆形的瞭望口,可以让视线越过“胡同”,继而穿过门厅墙体的圆洞,最后被尽端处彩色的亚克力壁灯接住。
(图
20
)
随着人的移动,两道圆洞彼此交错,图像在月环食与新月之间切换。
(图21
)
△
图20 洞口视线
摄影:
孙海霆
△
图21 洞口看向门厅
摄影:
孙海霆
“胡同”与餐桌之间,亦打开了一个椭圆形洞口。坐在餐桌旁,通过这个椭圆形,可以斜斜地将目光抛在哥哥屋的西窗外。
(图
22
)
妹妹喜欢站在胡同里,趴在椭圆洞口,向门厅张望。
(图
23
)
这条全屋最长的视线,连着阅读区与妹妹屋,穿过三个门洞,三种色彩,直至在妹妹升降小桌上那盏方头方脑的大红色小鹿灯上锚定下来。
(图24
)
这条约10米长的通路,也变成妹妹与哥哥撒欢奔跑的路径。
△
图22 椭圆洞口看向哥哥屋
摄影:
孙海霆
△
图23 椭圆洞口看向门厅
摄影:
柳汀洲
△
图24 书房看向妹妹房
摄影:
孙海霆
儿童的快乐
有小孩的家庭,尤其是二孩之家,常常面临着地面玩具凌乱,墙面乱涂乱画的问题。除了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小朋友玩闹、一定的路线让他们跑跳,还要考虑利用其他
的零散空间,给小朋友们“搞创作”。
玻璃砖旁,正好用方钢框出宽60公分,高2米的区域做乐高墙。
(图
25
)
这是一件每天大家一进门第一眼便能看到,且会随小朋
友的想象力日常更新的作品。“胡同”里的白区都二次涂刷了白色水性漆,专供小朋友在自己门口涂鸦。
(图
26
)
小孩儿有了自己的创作与展示空间,家里其他墙面,便“保住”了。
图25 乐高墙
摄影:
孙海霆
△
图26 胡同白墙
摄影:
孙海霆
妹妹喜欢探望小动物,哥哥喜欢收集羽毛。这次也特意在各种器皿的选择上与他们的兴趣共鸣:邀请了斑马、火烈鸟、金钱豹等各种动物,出镜水杯、盘子或花瓶。
(图
27
)
△
图27 桌上器皿
摄影:
陈向飞
哥哥也着迷宇航与太空,我们和妈妈便一起选了星球灯挂在哥哥屋。妹妹这边,躺在自己的小木床上,望厅赏“月”,扭头观“星”,得意洋洋。
(图
28
)
△ 图28 妹妹星月
摄影:
陈向飞
在本次项目中,工作室与业主以全新的工作方式,协力打造、共同完成这栋色彩明丽的快乐小屋。对于我们来说,施工标准和细节处理都是最为要紧的事,这种工作模式下难言完美。但业主在选择施工方案、探索产品方面的工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意外的惊喜。
色有三元,汇为一体;居寝三间,合家如一。
(图
29
)
△
图29 轴测图
绘制
:赵卉文
项目概况:
主创设计师:高蕾蕾
参与团队:魏斌、贾云轩、扈佳琪、赵梦蕾
业主:F先生一家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1年7月
建设时间:2021年7月-2022年1月
建筑面积:88平方米
摄影:孙海霆、陈向飞、柳汀洲
图纸绘制:赵卉文
往期回顾:
研究 | 《透明性》释读01
研究 | 巴瓦建筑的空间复杂性:方向、归属和等级
研究 | 功能的终点是感官--从巴瓦自宅说起
研究 | 花园里的花园:杰弗里·巴瓦和他的“顺势设计”
研究 | 截取造化一爿山:阿道夫·路斯住宅设计的空间复杂性问题
研究|世人不识路易·康
研究 | 居住这件小事 The Small Thing Called “Dwelling”
作品 | 叠宅:高老师家 1#
作品 | 小大宅:李医生家
作品 | 棱镜宅:翟女士家
作品 | 树塔居·二年之后
作品 | 高低宅:高老师家 2#
项目 | 九间院宅 Z女士家方案
项目 | 卍字寓所 出租屋改造方案
作品 | 小山宅 李先生家
安邸AD|2021尾声——建造仅71平方米京城“大山宅”|2022年1月刊
作品 | 大山宅:张女士家
KINFOLK|大山宅拾遗
金秋野:无面时代,与公共生活的转场
无面时代2:空间,病毒与信息
无面时代3:虚拟全球化与地球2.0
访谈 | 金秋野:家是最后的堡垒
访谈 | 金秋野 李涵:关于《楼房花朵》
访谈 | 凤凰卫视中文台 田川对话金秋野——人居的尺度
活动 | 回顾——《模山范水》沙龙六人谈:什么是当代的园林?
活动 | 沙龙回顾:蜗牛的家——极小化住宅研究
活动 | SSCAE高峰论坛 金秋野:“顺势设计”——以园林为参照
访谈|与程君在崖餐厅
讲座 | 有方直播回放 北京房子 - 居室亦园林
建筑学报 | 黄露 金秋野 | 多层级的空间交响——坎达拉玛酒店与碧水酒店“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关系探究 | 2021年11期
建筑学报 | 魏前程 金秋野 | 自成风景:巴瓦在碧水酒店中的结构策略与空间意图 | 2021年03期
访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刊 | 苏志潜×金秋野:生长的德云居
讲座 | 群岛直播回放 漫游坎达拉玛
讲座 | “本土城市建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 | 都市亦园林
译文 | 我一个人的路斯 1
译文 | 与砖对话的人——路易斯·康传 11
【建筑师的2020】刘阳:我希望建筑摊满场地
【建筑师的2020】程艳春 疫情与乌托邦
【建筑师的2020】范久江:“重要的是‘看见’”
【建筑师的2020】成直:阳宅、阴宅、纸上的宅
【建筑师的2020】李佳颖、冯昕:多点情感
【建筑师的2020】李涵:离建筑忽远忽近
【建筑师的2020】庄子玉:在体验中接近建筑
【建筑
师的2020】梁琛:“在场与驻留”
【建筑师的2020】王硕:“疾病让我们看到生活本身”
【建筑师的2020】常可:“回到形式”
新著 | 中国内地首次!李涵金秋野著《楼房花朵》获德国十佳建筑图书奖
更多
往期回顾
... ...
编辑整理 |
贾晋悦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