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鸟瞰河北省承德市滦河区域城市设计项目是为了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对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滦河50公里区域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贯彻和落实,是承德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下一层次各类城市设计方案的基本依据和指南。
设计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和开放创新理念,与正在编制的承德市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将滦河50公里区域(以下简称滦河区域)作为统一整体,从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山水城市品质塑造和支撑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实施全面管控,不断提升滦河区域环境质量、特色风貌、人居水平和竞争优势,强力打造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承德第一品牌区域。
01项目背景为推进城乡统筹,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承德市实施了“一带三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一带”为滦河城市发展带,“三区”分别为国际滑雪度假区、临空经济产业区及皇家康养休闲区。滦河区域位于“一带三区”中滦河城市发展带的核心部分,是承德市中心城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
△ 城市发展结构
滦河绵延几百公里,河谷宽阔,自古以来作为重要漕运通道,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贸易、军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清朝,清廷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大批建筑木材都沿滦河顺流浮载至承德,河道与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承德的发展,带来了滦河水运的繁荣,也在沿线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
滦河发源于承德丰宁县,流经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两省区的16个县市,干流全长888km,承德境内长374km。滦河在承德城区段的长度为55km,有48条主要支流,均为季节性河流。
滦河沿线是典型的“两山夹一谷”的山川河谷地带,两侧群山风光秀美奇特,在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山坡平缓,山顶略呈浑圆状的丹霞地貌特征,如双塔山、莲花山、鸡冠山等。区域内山体海拔基本在400~900米之间,相对高差在50~400米之间,南侧山脉主峰制高点处达到1200米。山体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主骨架,也是城市生态功能的重要承载空间。
△ 现状水域及防洪标准
△现状山体形态结构图02
目标与定位
设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纲领,服从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着力推进承德转型发展、高质量建设,彰显承德山水城市品质特色。
发展愿景
设计以“盛世上河图”为发展愿景,贯彻落实“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山川秀美、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盛世上河图,使滦河区域城市发展带成为“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示范区。
发展定位
设计将滦河定位为“生态之河、智慧之河、品质之河、人文之河”。致力于建设涵养水源、保育生态、持续发展的生态之河;建设产业升级、产业转型、产业服务的智慧之河;建设安全高效、低碳环保、绿色宜居的品质之河;建设传承文脉、联通古今、展示风采的人文之河。
发展目标
设计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涵养水源的生态廊道、服务产业的智慧纽带、诗意栖居的百里河谷、联通古今的人文画卷。
03
总体构思与设计
规划结构
根据“一带三区”整体发展架构,以做优产业、做美城市为目标,打造产城融合的魅力城市发展空间,从而确立了滦河50公里“一带五组团”的规划结构。
其中“一带“为滦河城市发展带;
五组团为绿色转型示范区(双滦片区)、生态新城示范区(偏桥子陈栅子片区)、产城融合发展区(鹙窝砖瓦窑片区)、创新创业支撑区(大学城片区)及尖端研创先导区(上板城片区)。
设计希望通过“一带五组团”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带。
△ 规划结构图
产业布局
设计将滦河50公里区域划分为五个产业组团,产业布局采用“1+2”模式,即一个主导产业和两个兼具产业。
其中
,绿色转型示范区(双滦片区),立足国家钒钛产业布局和丰富的钒钛资源,以发展钒钛制品及特色制造为主导。
生态新城示范区(偏桥子陈栅子片区),以中药材和皇家养生为基础,遵照“旅游+康养+医疗”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发展医疗康养产业。
产城融合发展区(鹙窝砖瓦窑片区),建设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提供现代化产业服务。
创新创业支撑区(大学城片区),依托高校资源,承接一批高质量创新资源,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引进一批创新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尖端研创先导区(上板城片区)为智能制造、研创组团,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软件研发、云计算应用、数据分析处理等产业,承接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项目,尽快形成独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 产业规划布局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一带、两核、三区、多园、多点”的的绿地系统,描绘“一条玉带缀星辉、星罗棋布显山水”的美好画卷。
其中,“一带”是指沿滦河两岸打造沿河绿带贯穿规划区域;
“两核”是指依托绿核、崔梨沟南山打造大型绿色开敞空间,作为区域活力绿核;“三区”是指在双滦与偏桥子、偏桥子与鶖窝、大学城与上板城等组团间构建生态缓冲区,兼具生态与公共空间功能,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增加空间交融性;“多园”是指沿浅山布置的6处山地公园。“多点”是指在建设用地内结合城市功能规划的多处社区公园。
△ 绿地系统结构图视线通廊体系依托山水之间的泄洪通廊和山水城之间的眺望走廊构建视线通廊,形成以山体为主、城市为辅的山城眺望体系,强化山城互为前景和背景的景观联系,保证滨水城市景观的通透性,使山水城三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在滦河沿线两侧山体处规划10个“读城”制高点,在鹙窝滦河湾和两河交汇口,打造两处地标性滨水景观节点,形成“滦河之眼”。滦河区域保留视线通廊22条,规划楔状绿地13处,景观节点、标志性文化建筑、制高点12处,从而提高居民亲山亲水亲园的可达性。
△ 视线通廊体系规划图
城市公园布局
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灵活布局公共绿地,保证绿地系统的亲民性。按照社区公园500米、城市公园1000米、大型郊野公园2000米的服务半径计算,实现公园全覆盖,规划范围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人。
艺术性管控公园绿地内建构筑物、小品、铺装的色彩、形式等要素,让每处公园绿地都成为赏心悦目的风景,让每组建构筑物都成为凝固的音符。
△ 公园绿地分布
04
重点片区详细设计
产城融
合发展区(鹙窝、砖瓦窑片区
片区定位为“城市新客厅”,按不同功能分为三个分区,鹙窝南部为核心文化商务区,秋窝北部为水岸生态社区,上下栅子为滨水研发商务区。各个组团内部以功能复合的绿地空间进行分隔,结合旱河布置绿廊、绿楔,既打通了山水城之间的联系,又解决了防洪问题。平行水岸设置主辅两条道路连接各个分区,内部道路依据小街区密路网原则进行设计。
△ 片区规划平面
△ 平面功能布局
根据该区域整体规划设计,对功能布局规划进行合理划分:中央区域为鹙窝、上下栅子片区的核心商务区,为城市提供综合性服务,是重要的公共服务核心区;对两侧街区功能进行合理化布置,分别设置文化体验、创新研发、智慧科技等主题功能分区,并配套布置适量的居住社区,完善该区域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结合山体、水系布置休闲度假区域,内设企业家书房、科学家工作室等场所,为精英人群提供服务。
△ 片区整体鸟瞰
商务核心区鸟瞰
特色商业河滨
西侧滨河空间打造特色商业步行街,沿街布置中式商业建筑,成为展现城市历史风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智慧双创街区
通过小体量的多层建筑,构建科创服务平台和微创办公场所,滨水布置带状公园,为创新创业的办公人群提供日常休闲、游憩、交往的公共空间,激发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生态新城示范区(偏桥子、陈栅子片区)综合本片区“城市新门户”定位、自然山水条件及用地建设情况进行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及建筑排布。各个组团内部以垂直于滦河的绿廊进行分隔,由绿廊向各个街区渗透形成绿楔,沿绿廊布置复合功能的社区。
△ 片区规划平面
平面功能布局
从定位出发,按不同功能规划为四个组团,分别为:偏桥子东部的康养宜居组团,偏桥子西部的山地养老组团,陈栅子东部的养生文化组团,陈栅子西部的滨水活力组团。
康养宜居及养生文化组团鸟瞰
康养宜居组团中心区鸟瞰
养生文化组团中心区鸟瞰
滨水空间应具有生态、休闲、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建筑形式以现代中式风格为主。建筑高度不宜过高,其中养生文化区建筑高度宜为两至三层。方案注重建筑第五立面设计,坡屋顶率不宜低于75%。
滨水活力及山地养老组团鸟瞰
滨水活力中心区鸟瞰
品质社区空间氛围
居住组团的社区中心由建筑、景观和公共空间组成,高低起伏,与远处的山体呼应,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尺度以人为本,场所空间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滨水商业与开放空间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河北省承德市滦河五十公里区域城市设计
建设地点
河北省承德市
规划面积
105平方公里
业主单位|
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合作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时间
2019年9月
项目状态
|建设中
设计团队
项目总负责人
李罕哲
项目主创
李罕哲
团队成员
高明月、赵桐、李雨萌、邵明琦、贾旭、孙建宇、姜妍
品牌运营管理办公室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