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
注
“
世界城市更新
”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
除了跨越江河的大型桥梁外,
城市桥梁也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桥梁不再只是交通的需求,更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需要,承载着地域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桥梁建成后都成为了当地风景名片。
对于很多桥梁而言,对其美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简单的步行桥被作为城市景观建筑而采用。
总之,利用桥梁的连接性,勾勒出设计的曲线,富有独特的力学美、韵律感、精致感
,完美地与其他设计元素形成对比,可以说是造型百变,花样百出,风格各异。
01
高颜值景观桥
环元荡贯通桥(简称“元荡桥”)
实景图 ©朱润资
实景图 ©朱润资
元荡桥连通上海青浦与江苏吴江的两岸,全长586米,设计以“同心结”为理念,体现青吴两地同心共治的发展愿景。
桥身如同一条缎带,连同揉入湖水柔波元素的桥上栏杆,与元荡湖上的水波交相呼应。
实景图 ©朱润资
实景图 ©朱润资
景亭中的太湖石小品,灵感源自当地传统雕塑,设计上探索了当代数字建模及制作,创造了既是雕塑又是游乐场的多孔墙。
深圳宝安滨海文化公园
实景图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一座形态优雅的景观连桥引入公园中,它不仅仅连接了建筑和公园,更提供了一个绝佳地观赏整个公园及海湾风光的场所。
实景图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实景图 ©Chill Shine丘文三映
上海闵行东岸滨水景观公共空间改造
实景图 ©三映摄影
闵行区滨水景观项目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城市更新故事。24个月前,该区域杂草丛生的河岸一片衰败,破烂不堪,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空间的核心场所。
实景图 ©三映摄影
实景图 ©三映摄影
河岸的设计包括连续的绿色带状步道、跑道和自行车道以及三座人行桥,这些设施将社区中的住宅、教育和商业连接在一起。
实景图 ©三映摄影
实景图 ©三映摄影
长达750m的休闲空间,满足了政府和社区对该空间场所如何更好地促进同行人相互关联的愿景,并推动了一个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成都如意桥
实景图 ©存在建筑
实景图 ©存在建筑
天桥坐落于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临近剑南大道路口,华润凤凰城南侧。
方案名为“自然的箫声”,立面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民族传统乐器“排箫”;形体的起伏和飘动,犹如音乐韵律的流动,清新而优雅,塑造出具有功能性的城市雕塑。
实景图 ©存在建筑
从空中观看,桥梁似一件“如意”镶嵌于城市之中,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
实景图
©存在建筑
实景图
©存在建筑
成都五岔子大桥
实景图 ©存在建筑
实景图 ©存在建筑
五岔子大桥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南部园区锦江沿线,是连接高新区桂溪和中和街道的重要慢行桥梁,总面积有4180㎡。
实景图 ©存在建筑
设计创意来自于“无限之环”—莫比乌斯环的概念,把四维空间中才存在的无限形态,抽象设计到三维空间中,形成了数学中无穷大的符号形象,可以说这个形象代表着桥梁所在的高新区无限的发展可能。
实景图 ©存在建筑
实景图 ©存在建筑
夜景照明主要突出了此桥独特的桥型之美,因此做了简单大气的现代化泛光照明处理,在锦江上勾列出别样的风景。
长沙“中国结”步行桥
实景图 ©Julien Lanoo
实景图 ©Julien Lanoo
这个在长沙兴筑的钢制人行天桥有185m长、24m高,并完美地融入NEXT建筑师事务所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中。这座桥明朗地结合了当地的环境,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城市的全新视角。
实景图 ©Julien Lanoo
“桥梁形态的灵感源自莫比乌斯环原理以及中国结绳艺术,在中国古代的民间装饰艺术中,中国结象征着幸运和繁荣,这座桥的创想之处也在于将传统的概念与现代相结合。”
广东 古劳水乡木桥
实景图 ©金伟琦
实景图 ©金伟琦
该木桥是古劳水乡众多桥梁中的一座,为了区别于城市化建设,重塑传统乡土文化,采取以“自然材-木料”进行“拱桥”建造。
实景图 ©金伟琦
实景图 ©金伟琦
深圳龙岗“三馆一城”片区天桥设计
龙岗“三馆一城”片区要求在0.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并实施“三网融合”的交通出行体系。
实景图 ©曾天培
针对这一体系,坊城设计与万科城市研究院在龙岗中心城区共设置9座天桥以及沿街风雨连廊,为了完美实现城市中的立体连接,天桥需要通过转弯、延伸、起伏和放大,灵活适应场地,即在同一个底层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变异和生长来适应不同的设计条件。
类型一:旋转桥
一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一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桥体采用标准框架,间隔布置,可以适应平面路线的变化,同时形体构架在行进线路上进行扭转,形成独特的空间体验
。
一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为了更舒适的出行体验,桥体表面覆盖ETFE半透膜材,并在顶部设置自动喷雾装置进一步降温。LED灯带镶嵌在金属框架凹槽内,夜景逐个亮起的灯光更凸显桥体的灵动感。
一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类型二:延展桥
三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三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对于直线布局的天桥设计了具有无限延展趋势的桥型,桥面两侧错位起伏的曲线改善了直线桥体的单调感,让行进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视线变化,体验更为有趣。
三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盖在网壳上的面板材料尺寸标准和材料各有不同,由穿孔板、实体板、玻璃组成,从下到上依次排布,保证行人的视野和采光的同时也提供遮阳挡雨功能。
三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类型三:平台桥
二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二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对于城市的高密度节点,桥不仅是立体通行的构筑物,而是可以成为丰富的城市生活场景的承托平台,桥可以进行放大,从点、线进化为面,最终为城市带来立体的空间体验。
二号桥实景图 ©曾天培
02
桥下空间的再利用
当然,每座城市中不止有景观桥,高架形式的桥梁才是各类快速交通设施的建设首选,其带来通行便利的同时也创造了
面积巨大的桥下空间
。
然而,虽然我国桥下空间存量虽大,开发利用却十分有限——大多数或灰尘四起、偶有杂草,或严密围合、不见天日;即使有所利用,也大多是周边居民自发行为,或只是作为停车场,关注度低、使用率少,成为城市中的消极灰空间。
实景图 图源:丈量城市
这些桥下空间,在增量时代是城市扩张的“附加品”、“衍生物”,鲜有人问津;但在存量规划时代,这些不起眼的灰空间,或许可以成为城市既有空间中有待挖掘的巨大财富,
只要设计师多花点心思或许就能给场地带来质的重生
。
这笔城市空间财富也会具有更强烈的个性。
如
上海市长宁区对桥下空间采用集约开发节地模式
,改造现有空间,无新增占地,节地率达100%。
实景图 图源:上海长宁文旅
其中,苏州河中环桥下空间增加公共开放空间约18100㎡,其中,体育设施约5630㎡,配套设施约1885㎡;凯旋路桥下增加1900㎡公共空间,古北路桥下增加790㎡公共空间,
使原本利用效率较低的土地转变成集运动、休闲、科普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满足了周边居民对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
。
实景图 图源:
上海长宁文旅
该案例体现了以下三点:
通过对桥下闲散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强化复合利用和功能叠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对桥下空间的更新和功能优化,重塑城市、街区关系,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通过采用政府与市场合作模式,创新土地供应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有力促进高架、河流沿线空间环境改善。
实景图 图源:
上海长宁文旅
可以说该项目通过桥下空间微更新,为其他城市高架桥下、建筑边角地、轨道交通沿线零星用地的改造利用,针对集中城市化地区数量充足的桥下空间、不规则用地等零星用地区域进行微更新提供了良好样板和示范。
还有
成都「成华府青运动空间」
项目,将昔日闲置的桥下空间变成了一个健身步道环绕、景观小品云集的休闲公园。
改造前 图源: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改造后 图源: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桥下空间以覆盖“全龄段人群”为脉络,以“时尚运动”为主题,构建了“时空走廊、彩虹乐园、摩登花街、光影舞动、萌童乐园、电音滑板、时尚球场及社区活力”8大主题片区。
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间“边角料”,营造特色公共场景,
实现“灰色高架桥”到“绿色运动场”的转化。
还有在重庆,也已经打造出若干“桥下花园”,成为城市新景观、市民好去处。如下图重庆一处桥下空间,开发为小型公园:
实景图 图源:丈量城市
由此可见,城市桥下空间的利用愈发为城市政府所关注,并打造形成了一些“网红打卡地”。
较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开发实践,大多还停留在“点状示范”,仅仅辐射一方社区,而不足以对整座城市产生大的影响。
近几年,虽然也已有城市开始尝试对桥下空间进行体系化开发,如上海、北京、广州等提出
激活桥下空间
的计划,但在体系化开发的组织机制、开发模式等方面还有提升优化的空间,未来值得大家一起探索。
中国的高架下,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流浪汉的栖息地和停车空间。
对于桥下灰空间的开发,应当从城市发展与整体提升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要系统化解决城市问题,成为人民城市发展的空间财富。
▼
更多精品·点击关注
本资料声明:
1.本文为建筑设计技术分析,仅供欣赏学习。
2.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视为要约,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均来源于官方披露信息,具体以实物、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及买卖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为准。如有变化恕不另行通知。
3.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搜建筑·矩阵平台
作品展示、特色建材、
招聘发布
合作、宣传、投稿
联系
推荐一个
专业的地产+建筑平台
每天都有新内容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