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一连串的战争及工业化因素,便导致了生活居住空间的日趋限度化,这和现代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的社会问题如出一辙:城市化发展引出的居住空间问题,如何以省时省事的共享经济作为出发点,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个人意识去共享或培养资源。
100多年前,拥挤不堪、资讯科技尚未兴起且政治不稳的德国法兰克福,一群带着先驱概念的新设计团队,抱着“住屋其实就是有组织的、让使用者得以便利生活的工具”这一概念为空间问题的解决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寸空间的功能与效率,务求不凑合、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人性化体验。
Margarete Schütte-Lihotzky
而在备受赞誉的《新法兰克福》项目中,先驱团队中的一设计师— —玛格雷特·舒特·理荷丝基(Margarete Schutte-Lihotzky)的设计创意脱颖而出,简单而有效的《法兰克福厨房》成为我们熟识的现代厨房鼻祖,也许你并不经常性出入厨房,但你一定会因为其中的人性化细节而感受到空间对你的友好
。理荷丝基(Margarete Schütte-Lihotzky)于1897年出生于维亚纳,是一家中产家庭的二女儿,父母立志培养她和姐姐成为和平而具备社会责任、带有自由思想的人。幼年的她经历了当时奥地利君主制的垮台及共和国的成立;家族虽然带有官阶历史,但父母为实现人人平等的进程而兴奋感动的景象,给年轻的理荷丝基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Lihotzky (左), 父母及姐姐 Adele
她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向往与喜爱,基础教育完成后,14岁的她被安排于一位画家的门下学习。她在艺术方面的才华日渐精进,下定决心去投考艺术相关的高等学院Kunstgewerbeschule(现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虽然她的才华毋容置疑,在投考的240人中成功突围成为40名候选学生之一,但此校在她之前从来没有女性学生,也因为如此她险些被取消资格,幸好母亲凭借关系向著名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e Klint)索取了一封推荐信,才令理荷丝基顺利入学。
年轻时的
Lihotzky
她只知道她想去哪所学校,但初入学的时候却压根儿没想过成为什么样的人:由第一年随便填的插画师,到第二年稍有接近的家具设计师,直到第三年,她才由不小心听到隔壁讲的课而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隔壁是建筑学系,在那里我看到了他们的工作方式:绘制的每毫米都被赋予了意义,人类日常生活方式可以因成果而进化。于是大受启发的我向家人及学校宣布我想成为一名建筑师。」
尽管她的父母相当开明,但仍然为这个决定感到震惊。「他们认为没有人愿意住在一间由女性建造的房子,但我与斯特纳德(教授Oskar Strnad)很死心眼地决定要沿这条路走下去。父母看到我丝毫不动摇后,给了我很多的守护与关注......」
温室环境下长大的理荷丝基,在教授斯特纳德的引领下,意识到建筑的巨大力量,及其对社会、甚至政治的影响。在校时,在准备参加一个名为“工阶住宅”的设计比赛前,她从导师斯特纳德口中得到一个建议并且受用终生:在你画出任何一条线之前,你得走访工阶,了解工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
Lihotzky和新法兰福克设计团队
1926年,受恩斯特梅(ErnstMay)的邀请,理荷丝基成为“新法兰克福”设计团队的一员— —亦是唯一的女性成员。团队被赋予政治力量和财政资源,着手解决法兰克福的住房短缺问题,与May以及其他组建的建筑师一起,成功建成数以万计的城市住房,虽迷你却一应俱全。
所有涉及此项目的建筑师都对“最低限度的居住空间”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合理布局且令空间使用最大化,大规模创建小型宜居的单位。
虽然标准化组合厨房的概念在他们的项目之前已经存在,但理荷丝基确是第一个令其大规模生产的建筑师。
她的灵感源泉来自豪华列车的餐车车厢— —例如,中欧快车的厨房如何充分使用由地面直至天花板的每一寸空间。
在此之前,一般家庭的厨房都与其他房间一样,用着造型巨大、不防火防水、装饰性比实用性强的家具,没有经过仔细编排的排水和煮食炉。
1926年的标准化组合厨房理荷丝基在厨房加入的许多巧思到今天依然令人惊艳:将熨衣板做成隐藏式— —下拉时可以直接驾于水槽上,省下多一桌位的空间;内置于橱柜的调料容器,加入设计细节即可实现单手操作,无需另找量匙;所有小型工作台面都可以像抽屉一样抽出等。
法兰克福厨房的储存设备
理荷丝基的布局设计具备科学的精确性:反反复复绘制多种使用者如何能在厨房中移动,且获得最大效率的预测指示图表。例如,调味料架安装在炉子旁边便于拿取、梳理台表面的高度对应使用者坐下来的高度以便使用者可以休息且同时进行各种家务、每个角落缝隙都被合理利用成为收纳空间。
在当时,也许最大的创新是把餐桌从厨房移出— —这既改进了卫生,令厨房更容易清洁,同时令厨房可以由更小的空间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法兰克福厨房
后人在了解理荷丝基作品之时,免不了会因其是女性,而“厨房=女性所在的空间”这样的刻板印象而错误解读她或其作品成功的原因。事实上,理荷丝基在设计该厨房之前,从未了解过厨房的运作,对烹饪亦一窍不通。这个历史留名的作品之所以成功,纯粹是因为她在设计过程中设身处地代入空间使用者的角色,敬业地去析毫剖厘,将使用者的体验放在首位。
使用中的法兰福克厨房
理荷丝基在设计时把当时女性的生活方式及体态纳入考量,毕竟一百多年前,女性持家被视为必然,厨房也是为她们而设,当时战乱结束不就,因为人力短缺,不少女性除了持家的重担外,还得到外面工作,可想而知当时的女性必须分秒必争,所以理荷丝基为她们建立了一个1.9m*3.4m的厨房原型,并仔细用秒表测量了完成某些任务需要多长时间等,她希望她的设计,能够帮助空间使用者争取到多一点忙碌生命中的时间— —少则月,多则年。
Lihotzky 参观中国的工厂
1956年,理荷丝基所在的奥地利官方代表团受邀访问中国,而在此次访问过程中,她将在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取得的进步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新见解,将其结集成册,名为《中国大城市·视觉旅行日记》(Millionenstädte Chinas,此书在2007年再版)
Lihotzky和中国妇女运动的成员会面,1956年
理荷丝基充分表达了其对旧北京城市结构的迷恋,特别是四合院。她坚信并想要证明当时的北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园城市」。一贯秉持实用效率主义至上的她,对四合院及旧北京的欣赏,似乎让她对建筑有了新的看法。
Lihotzky在书中描述的中国建筑《中国大城市·视觉旅行日记》一书中,理荷丝基用了整整8页详细讲述了中国传统的单层四合院,赞扬了庭院的宁静,述说着古色古香的建筑让其想起中世纪修道院的安静回廊,而那个安静的场所,正一步一步被现代建筑遗忘。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集体化」她论述说,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应该去思考,在大城市的公共及私人环境里,如何创造安静和令人放松的空间,这个问题很难,但不可规避。否则「加速的工作和交通速度,可能导致居民的思维及精神崩溃;城市空间与居民的健康甚至命运环环相扣。」
Lihotzky的书,以及其在中国拍摄的照片
理荷丝基亦特别关心中国的女性权益。回国后,她在维也纳发表了许多有关此行见闻的文章并举办公开讲座,宣传她所经历过而喜爱的中国。这些文章不仅限于建筑或城市规划问题,也描述了妇女地位、处境的变化。她亦与文化部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关注国家发展中的各种变化。
Lihotzky在反对核武器的和平抗议中发表讲话。
除了在中国的工作之外,她还与东德,古巴等其他盟友国家合作,设计住房,学校和公共建筑。于她日渐年迈时,她的成就逐渐凸显,除了出版回忆录,在奥地利亦得到了各种官方认可。最先却是由非建筑项目开始:1977年,她获得了和平奖章,其后一年抵抗纳粹荣誉徽章。她于1980年获得维也纳市建筑奖,随后还获得了更多的奖项。但她始终如一地坚信自己的信念——拒绝在1988年被当时的奥地利总统(有否认二战战争罪行倾向)手中接过奖项,于是只好在1992年,当时的总统退位后才重新颁发。在1995年,她年岁近百,仍作为代表替各路被蒙冤安插战争罪的大家进行诉讼。
对于您的问题,我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并合并了段落,这是处理后的文本。
Lihotzky在颁奖典礼上
我们总说“不忘初心”,一个人的初心即存在他内心的东西:有的人把初心挂在嘴上,有的人把初心挂在墙上,有的人把初心放在心里,而MargareteSchütte-Lihotzky,把初心放在空间的细节设计上,以及做的每一件事情里。
关于 | 臻品空间设计
臻于至善 成就品质
ZPD臻品空间设计(深圳)创立于2010年,总部设于深圳,专注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设计解决方案。ZPD由一支具有共同价值观、专业能力强和服务意识高的实力团队组成。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集室内设计、工程顾问、施工配合及软装陈设一体化的设计服务;业务范围涵盖大型公共空间、酒店会所、地产展示、私人雅宅高端定制等设计领域。
从业以来,ZPD不断进取、追求极致,在大型综合体项目以及与境外(意大利KOKAI、上海迪士尼、法国文悦酒店、新加坡长益集团、西班牙JOHNRYAN等)企业的合作中,强化了国际设计理念、施工工艺和运营模式,实现从项目的前期规划顾问、中期深度参与、后期运营配合的有效整合,以策略和品质成就客户。
目前已与中粮地产、万科地产、华润置地、富力地产、中信集团、碧桂园、皇庭集团、希望集团、康桥地产、亚新地产等一、二线开发商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