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数:51坪(168m²)
居住成员:夫妻二人、女儿
主要建材: 白色人造石、金属框崁茶玻推拉门片、稻香木钢刷木皮、银梨木皮、手作特殊涂料、金属美耐板、金属粉体烤漆、环保无毒乳胶漆。
一步入客厅,一种微妙的舒适感扑面而来,是窗外的绿荫?开阔的空间?还是整体色彩搭配?都是,却不只是这些。细细端详,原来谭淑静总监巧妙地将理性与感性融合在设计中,功能跟感官平衡,为屋主一家人打造一个专属的疗愈空间。
每个家庭对疗愈的感受与需要不同,初次与谭设计师碰面,屋主即表达希望在新家规划一个家人凝聚的空间。
烹饪、用餐与阅读是屋主一家四口最常从事的活动,于是,谭总监在平面图中间横段区域规画了用餐以及阅读区。不论身处家里哪一个角落,这里都是动线中心。对屋主而言,辛勤工作之余,回到家里与亲人相聚,花时间在自己享受的事上,无论是阅读、听音乐、或是用餐,是人生一大享受。「规划时,我们几乎已可以预见男主人坐在吧台上享受窗外美景,为家人打拼之余,在生活中享受甜美果实。」谭总监回忆道。
此案另一规划重点是,即使家人在不同的空间活动,仍可彼此看到对方,甚至可以互动﹔创造出区分却不阻隔的穿透空间。
从客厅与阅读区的落地窗望出去,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绿荫,为了保留这个环境条件,除了室内隔间的穿透感,谭总监在空间规划时,留心将室内的居住感延伸到户外,或说把户外绿荫引进室内,「不阻隔」是其中一个要点。甚至包含阅读区的灯具都仔细考量,谭总监特意挑选一个十分简约的灯具,一则因为阅读区照明讲究功能性照度,更重要的是,考虑当屋主坐在用餐区,由中岛往窗外望去,视线须不受阻隔;若是在阅读区设置一个喧哗的灯具,它将成为焦点,绑架视线。
功能跟感官的发挥与平衡
「这是一个客变案,业主于客变阶段就已经跟我们联系,沟通生活需求,功能架构我们很清楚,完工时落差不大。视觉上,我们运用平面上两条空间分界线做该区的收纳,特别是屋主藏书量大,有两千本书,需要极大收纳空间。每个收纳需求都被清楚定义,因此空间基调是理性的。」谭总监说。
男主人从事高压工作,女主人承担家务。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学画画。男主人很珍惜女儿的画作。「人都是有理性、较硬的一面,同时也有一个很感性、柔软的一面。在沟通过程,我们也引发了屋主的这一个层面,所以在基本理性的空间中,我们刻意在软装家具上跳色,例如,客厅沙发上就有好几种蓝色,让蓝灰与空间中大地色的基调搭配。」
除了颜色,还有一些「细节里的小疯狂」,包含柜体收边的细节,「我们希望用不喧哗、较安静的方式变化。」为了让屋主一家人回家时更放松,谭总监特别挑选偏软性的家具,「毕竟家不是办公室,要有功能次序,但是不能无感,」所以谭总监在客厅摆放的不是制式的大茶几,而是四张小茶几,屋主可以依需求弹性移动使用,让空间更活泼。
除了功能跟感官的平衡,如何在单一空间满足阅读、用餐等截然不同的需要,却维持空间的协调感,让人心能安静?谭总监让阅读区的书桌与用餐区中岛有相同设计,从用餐区望去,中岛与书桌成一流畅线条,引导视线延伸至窗外;再次看见空间中「区分却不凌散」的一致与和谐。餐桌吊灯则是亮面不锈钢质材,以凸显用餐区的个性。
疗愈—所有因子的平衡总合
一个疗愈、平衡,让人身心舒适的空间是大大小小因子平衡后的结果。每一个条件都被清楚定义,让理性与感性、功能跟感官,都被妥善照顾,达到平衡和谐。「疗愈就是在抓中间PH值,我觉得这个案子是疗愈平衡的极佳写照。」谭总监对疗愈下了一个清楚的注解。
穿透的隔间,创造出区分却不阻隔的穿透空间。
中岛的后方柜体有长形凹洞,特意将上下吊柜比例拉低,使它成为一个长的平面,可以成为中岛的作业平台,也可以延伸使用,放置咖啡机、面包机等小家电;甚至预留给未来使用,方便放置烘培需要的各式用具。
中岛另一侧是茶水区,设有水槽,将厨房的烹调与茶水功能分开。
男主人在客厅享受音乐影片时,可关闭金属玻璃隔屏,保持视线穿透,声音却不影响阅读区的家人。
屋主藏书量大,一旦收纳需求增加,可以运用此区墙面,增加吊柜。
阅读区跟主卧室中间墙面中间几乎都是收纳,主卧室的门则隐藏在柜体中。
禾筑设计Herzu Design
总监谭淑静带领的资深团队
妥善处理形成空间的每一个元素
以探索事物的本质去思考如何赋予空间生命
禾筑设计建造空间的架构步骤运用
圣经耶利米书中的概念,拔出,拆毁,建造,栽植的过程
作品获台湾TID大奖,德国IF室内建筑大奖与意大利A’design award金奖,美国IDA Award等多项奖项肯定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