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的概念,除了指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比如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首店或者是区域首店;
也可以指“旧店新开”,即传统老店通过创新经营业态和模式推出的新店,如各种概念店、体验店、旗舰店等。
在争取品牌来自己的城市开首店这件事上,上海赢了。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首店经济继续领跑全国。
上海、北京、成都分别引入首店498家、328家、237家,上海居首。
上海首店经济不仅数量多,且质量高,498家首店中,全国首店达136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含国际品牌的13家全球首店和亚洲首店。
北京的全国首店数量则为70家。
从首店的具体选址看,今年上半年首店数量最多的21个城市商圈中,上海与北京平分秋色,各有8个席位,上海的8个商圈分别为南京西路、淮海中路、陆家嘴、徐家汇、南京东路、新天地、大虹桥、斜桥。
首店集聚度最高的全国50家重点商场中,上海占了20家。
所有这些“首店”中,又以零售和餐饮两种业态最为集中。
据统计,今年三季度上海首店类型中,餐饮业态和零售业态各占据40家,占比达到41.2%。
南京西路、淮海中路、陆家嘴三大商圈“收割”首店最多
全国首店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商业魅力的集中体现。
它在选址中,看重的不仅是落地城市的消费实力,更看重的是后续的该城市以点带面的区域市场辐射能力,所以全国首店也往往偏好于商业环境、交通便利、消费聚集更佳的中心城市。
上海成为全国首店最青睐的城市,有其自身的商业逻辑。
其一,上海成熟商圈数量多,优质商场数量多;
其二,上海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城市,全国首店欲登陆华东长三角城市群,首先会选择在上海安营扎寨。
少量品牌只当上海无合适商圈铺位时,才会采取迂回包抄先进杭州或南京市场再回师上海。
上海的首店经济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首店爱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扎堆。
今年上半年,本市32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共计引入255家首店,占总数的半壁江山。
其中引入首店最多的为三大项目均为去年四季度开幕的项目,分别为新天地广场及新天地街区、白玉兰广场和陆家嘴中心L+MALL(含老佛爷百货),兴业太古汇则借助新扩展的地铁廊跻身四强。
另外,上海K11、合生汇、BFC外滩金融中心、静安大悦城、打浦桥日月光、港汇恒隆广场、中海环宇荟、LuOne凯德晶萃、长宁来福士、五角场万达广场、晶品购物中心、世纪汇、香港广场、正大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也表现出色,ifc国金中心、上海恒隆广场、iapm环贸则在高端品牌首店方面不断突破。
第二,首店不再是少数市级核心商圈的专利,而是各区全面开花。
黄浦、静安、浦东、徐汇、长宁、虹口、闵行是首店最集中的七个区,杨浦、普陀紧随其后。
南京西路、淮海中路、陆家嘴分列首店最集中的三大商圈,徐家汇、五角场、新天地、中山公园、南京东路、大宁、苏河湾、虹桥天山、世纪大道、大虹桥等重点商圈也成功上榜。
北外滩、斜桥与打浦桥等区级核心商圈凭借白玉兰广场、中海环宇荟、LuOne凯德晶萃、日月光广场的表现成功入围,由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周围自然形成的“巨富长”街区同样持续向好。
第三,首店的业态丰富度更高,生鲜超市和文创类首店异军突起。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入驻的498家首店从业态构成来说,餐饮首店高居榜首占比57%,零售首店占比32%,娱乐服务配套首店占比11%。
今年上半年还涌现出一批最接地气的首店——生鲜超市:
来自德国的ALDI奥乐齐超市中国首店,入驻浦东世纪汇的Deli life食和家精品食品馆全国首家新概念店,盒马旗下先后孵化出盒马菜市与盒马mini(阿里自营店)全国首店,分别进驻五月花广场与中海环宇荟,还有广州钱大妈社区生鲜、百联旗下逸刻便利Ego、生鲜电商本来生活旗下本来鲜社区店、美团买菜线下站的上海首店,均引发热评。
另外,文创类首店阵营扩大也是今年上半年上海首店经济的特点。
兴业太古汇地铁廊引入全国第一家PaperSan纸赞文创店、丁丁历险记世界旗舰店全国首店、韩国YG Entertainment娱乐集团旗下YG PLACE中国首店,豫园商城引入“银杏树下的守艺人”,芮欧百货引入Moshi中国大陆首店,BFC引入森活木趣Wooderful life等。
首店的聚集度越高,越能体现城市的商业成熟度和活跃度。
品牌在选择城市的同时,也在反哺城市商业发展。
在此过程中,除了城市发展本身,政策补贴也是最为直接的引进方式。
随着城市陆续加入补贴大战,未来首店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墨砌商业设计作为践行商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先行者,将持续为客户提供精准且系统的商业解决方案。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