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6月11日 - 7月31日(周一闭馆)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if工厂204
展览前言个体流动的常态化,城市场景的同质化,都使得我们逐步陷入一种“无地方性”。在互联网和疫情的进一步消解下,人们越发期望实体空间能够映射我们真实的身份认知,承载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互动。是谁塑造了今天我们所在的城市?在规划师,建筑师与工匠之外,作为个体是否也能参与构筑属于我们的“附近”?
▲展览现场:入口©直角建筑摄影
在通常语境下,开发(develop)的概念意味着资源投入和决策力量;然而随着社区网络的形式和尺度不断蔓延生长,开发不再只是自上而下地统筹动员,也可以是自下而上产生的行动计划。在这些行动和尝试中,一部分只能在微观层面产生影响,一部分却可以推动实质性的建设和改变。
▲展览现场:空间概览©直角建筑摄影展览通过八个案例研究与城市影像作品的并置,呈现了国内外城市中不同群体自发组织、参与改变城市空间的实践案例,邀请公众一道探讨此时此地可能的行动路径,观照他者的多元观念。
▲模块生成
©CABLE
▲空间轴测
©CABLE
通过这些探索,每一个在地的个体和社群都能够从日常的居住、生活、工作中感知到空间的可能性和归属感;而空间也将如实刻画身体与世界的纽带,和人们对美好公共生活场域的向往。
▲展览现场:1号作品
©直角建筑摄影
▲展览现场:4-6号作品
©直角建筑摄影
▲展览现场:沉浸交互区
©直角建筑摄影
展览作品
1.
陈丹笛子
《六十秒仙境公园》2019
三频影像,9分45秒
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2.CABLE
《社区对抗与芝加哥21计划》芝加哥历史图像,文献资料,印刷品
面对战后中心区衰退和郊区化趋势,芝加哥商界组织自发成立规划委员会,联合市政厅发起了“芝加哥21”战略规划,倡议将城市发展聚焦于中心城区,希望借此复兴城市经济。周边少数族裔社区则发起了针对该计划的反对联盟,抗议社区隔离、公共住房投入和环境配套建设资金的下降。最终,在迪尔伯恩公园住区项目的实施进程中,反对派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芝加哥21”的规划大部分得以实施,影响力至今仍在延续。
Courtesy of Teresa Fraga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Archives at Depaul University Library
3.
罗雨翔《商业促进区与公共领域更新》纽约图像,文献资料,图表,印刷物
BID(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是一种非政府、非盈利组织,由商业街区的业主与经营者代表共同管理,其制度基因是自治。通过区域内向全体地产所有者征收与地产价值成正比的费用,BID促使街区内的个人和机构通过经济利益团结起来,自下而上地主导街区公共领域的运营和投资,推动空间环境品质、品牌运营和公共活动等多方面提升。纽约中央车站、联合广场和富尔顿这三个不同规模的BID案例,展现了管理、融资和营造更新的多样策略。
Union Square BID Partnership © Jane Kratochvil
4.
十方艺术中心
《邮电支路艺术介入与生态营造》重庆
图片,影像,印刷品
“邮电支路社区生态花园营造项目”由川美教授曾途与曾令香、盖娅工作室高健和高级工程师倪澜策划发起,联合居民(社区、商会、义工协会等)、设计工作室、50余位青年艺术家以及社会观察员共同参与。项目不仅通过细致的环境再设计,改善了社区环境污染与资源闲置,同时也通过艺术介入加强了社区内外联结,更以朴门永续理念探索了可持续生活方式。通过艺术创新与生态理念传播,社区居民之间重新建立起互信、亲密、归属感,构建出新的社区精神。
《大家》,图片由十方艺术中心惠允
5.山崎亮工作室《草津根基计划》草津图片,影像
“草津根基”是从草津川旧址公园的规划和运营衍生开来的市民活动昵称。公园从规划阶段开始,便联合Studio L等机构举办了数场市民研讨会,公众得以自由分享草津市的魅力和公共生活理想状态的思考。随着2017年公园建成开放,草津根基计划也正式启动。公园开园五年至今,每个月都举办15至30个节目,并不断扩大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公园也建立了特色的管理架构和组织方式,在绿化、市民活动和企业经营等方面邀请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
图片由Studio L惠允
6.蛇口社区基金会《社区内生动力与微改造》深圳图片,影像,出版物,模型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成就了“蛇口模式”,也成为了蛇口人引以为豪的历史传统。国内首个由居民自发创建、筹资设立的深圳蛇口社区基金会,则在四十年后继续“敢为人先”,成为基层共治模式探索的样本案例。社区基金会被视为是转型社会治理下的新实践,而蛇口社区基金会也正在成为社区空间、文化、教育等公共资源的链接枢纽,通过无车日、共建花园、袁庚书院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和持续运营,积极促进环境更新和社区融合。
图片由蛇口社区基金会惠允
7.CABLE
《统计局大楼更新计划》柏林图片,印刷品
统计局大楼位于柏林亚历山大广场附近,近十年来一直闲置废弃。2015年,一群艺术家联合当地社会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建筑师和基金会等提出大楼改造倡议,呼吁通过建筑更新规划,在市中心创造可负担、可持续的公共复合社区。倡议成员随后注册成立城市发展合作社(ZKB),与四个行政部门和国有企业展开密切合作,最终形成一个创新、平等的项目合作平台Koop5。在持续推进规划设计和落地的同时,Koop5还陆续举办了许多鼓励民众参与的文化活动。项目已于2022年动工,预计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
图片致谢Haus der Statistik项目
8.
海希利西特
《房子与世界》2019
装置、影像、声音、物件
《房子与世界》是一个在科隆、纽约、台北等地持续三年的社区纪录。艺术家将摄影机设置在自家窗户上长达数周,每分钟拍摄一张照片。作品中的影像和声声轨长度相异,长达19小时非同步交相播映。座椅旁独立的喇叭则喃喃自语般播放着住在同一个社区长达50年之久的长者间的对话,艺术家试图在只言片语中探寻他们的内在观点。影像、声音和声景之间的连结以优雅姿态缓缓移动,沉浸式的场域刻划出我们所处的都市肌理和空间。
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展览简介
2022年6月11日至7月31日,CABLE全新展览“街道共同体”在深圳南头古城与观众见面。展览邀请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的社会组织、研究者与艺术家一道,共同探讨社区的定义,寻找个体连接和改变的路径,邀请观众重新审视个体在城市空间营造中所能产生的能量。展览通过八个案例研究与影像作品,借由装置、影像和沉浸式交互空间并置和崭新的视觉语言,呈现了国内外城市中不同群体自发组织、参与改变城市空间的实践案例。无论是持续介入的社造团队,还是因为共同理念走到一起的机构、艺术家、商家、少数族裔,总有一种行动路径能承载此时此地的探索和表达。
1973年,芝加哥商界组织联合市政厅发起“芝加哥21”战略规划,倡议复兴城市中心(Downtown),同时周边少数族裔社区则发起了针对该计划的反对联盟,抗议社区隔离、公共住房投入资金的下降。1984年,在纽约联合广场,首个商业促进区(BID)正式成立,街区以经济利益团结起来,自下而上地推动空间环境、品牌等多方面提升。成功抑或失败,来自芝加哥和纽约的启示,都点亮了人们的探索之路。在重庆黄桷坪爬坡上坎儿,或是在深圳蛇口漫步荔枝林下,我们都能和充满智慧与理想的在地机构相遇,见证他们联动各方资源,改造身边低效城市角落。在日本草津,KUSANEKKO的亲昵称谓则将大家紧密团结在公园改造的平台之上。最后,我们将来到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一座正在改造中的大楼前,见证一次艺术行动转化为各界联盟、最终落地的“突破性成功”。
我们如何记录并反思身边的城市场域?展览中的两组影像装置作品做出了不同温度的回应。中国艺术家陈丹笛子的镜头记录了公园每日下午喷射的大量水雾,和人们相聚于这种“想象共同体”里的无限情绪释放。德国艺术组合海希利⻄特则在科隆、纽约、台北等地的旧城社区中,从他们居所的窗外展开连续摄影,“小屋”装置的一侧传出社区长者间的对话,影像、声音和声景以优雅姿态缓缓移动,唤醒对日常都市肌理和空间的珍重审视。
街道承载着多样的组织,而组织创造了街道的日常。展览特别联合梓集fabersociety共同策划了一个沉浸的深圳城市街道矩阵,容纳社区密度、街区理想和城市信心,而观众将用画笔补全个体情感和细节,绘制属于个人的人物、场景、事件,或与他人的足迹对话联动。
本次展览中呈现的大部分案例为首次在国内展出,包括由市政府授权参展的日本草津川旧址公园共建,和罗雨翔关于不同规模BID的研究等项目。因此,展陈设计用模块形体的聚散来具象化社区的“相聚合”,以不规则、非标准的模块表达不同社区的特殊性。立方体原型被拆解为六组表情变化的装置体,通过瓦楞纸板的灵活变形适配内容信息与观看距离,不同色彩、不同浓度的灯光参与到空间中自然形成分区,增加阅读趣味,希望邀请更多非专业观众的参与。
参展人简介
陈丹笛子
1990年生于广西贺州,201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她的作品具有媒介共生的特点,运用录像、装置、摄影和文学,以照亮亲密的、短暂的瞬间和人类的情感。她的作品探索了与自然和人工世界中反复出现的现象相遇的感知和体验,主题包括人类情感的异化,被异化的个体的希望和绝望,以及对自然和想象中的景观的观察。近年举办的个展及参加的群展有:热带房间(户尔空间,北京,2020)、漫长的问候——华宇青年奖入围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南方不是一座孤岛(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20)等。
海希利⻄特
由蕾贝卡·海希(Rebekka Reich)与马可斯·利西特(Marcus Vila Richter)两位德国艺术家组成海希利西特(REICHRICHTER)艺术团体。海希利西特的创作主要关注城市的空间轴与居民生存的时间轴所交织的面向,并将主题聚焦在“空间”与“非空间”的探讨。2012年发表的首件作品《苏黎世》获得西班牙巴塞隆纳「LOOP录像艺术节」最佳作品。2014-16年曾受中国台湾、中国、德国
Studio L
活跃于日本的社区设计工作室,致力于运用设计力量提升社区解决当地课题的能力。创始人山崎亮以社区设计师身份在日本各地活动,发起各类研习会,邀请居民共同设计城市建筑和景观,并策划公共持续参与运营管理的机制,藉此改善各种人口外移、高龄化、空间废置等传统设计无法顾及的问题。
主办:CABLE
时间:2022年6月11日 – 7月31日,逢周一闭馆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if工厂204
策展:CABLE
团队:何柳、邱奕枳、刘雨欣、徐靖宛
空间:梓集fabersociety
展陈:林梓瑜
视觉:罗嘉慧、郑璐
制作:乐造展务
特别鸣谢:万科城市研究院
梓集fabersociety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出野纪子、彭可、全荣花、戴天行、何宏、何京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