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天花反射着远处的城市景观,也将锥形倒映成星芒的形状。夜幕降临,隐约灯光下,其形有如漂浮于空中,闪耀着光芒。
自然中的一切物质,不论有形的山川河流,抑或是我们自身的存在,无不由光所构建。视觉上的明暗关系往往仅是单一的身体感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环境与场地的变化,使光具有更多层次的语境表达,虽然隐而不见,但却勾勒出了物体的精确轮廓,并于几何线条的纵横交错间,蕴藏着某种无限的精神力量。
建构,向来始于对具体功能的探究,进而生发出场地的精神,二者交织形成立体的、可体验的空间。推门而入,通透玻璃门与自然洞石把手的结合,点出虚与实、厚重与轻盈、自然与当代的主题要旨,同时经由室外公共区转入室内,情绪逐渐趋于舒缓、平静。通过整面玻璃的间隔,独立出内外之别,又将彼此连接起来。
入口两侧墙体由下向上倾斜、合拢,借助层高的优势塑造了静谧而深远的峡谷意象,顶部模拟“一线天光”,令立面变得柔和有度。“复行数十步”之后,随即“豁然开朗”,空间节奏的起伏呈现多维度的场景体验。并以内嵌于地面的光带为空间轴线,建立对称的视觉审美,引导访客顺其前行,进而开启光的序幕。
作为自然现象之一,引力可以改变时空形态,令物体朝着源点接近。于前厅中央,天花有如被吸着、牵引、拉伸,借由空间隐喻品牌的自身引力,让抽象的语言通过具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仿洞石肌理的接待台间隔出一定距离分置左右,使引力装置能够完整的展现于眼前,与身后的“屏风”围合成空间能量的中心
以行进路径为参考依据,视线由近及远,从接待台到半高“墙体”再到阵列的波浪式立面背景,有机的形体于高低之间依次递进,产生了多结构层次的、清晰而分明的视觉感受。圆弧“屏风”以杜邦纸为表现对象,内置暖灯源,光晕染而出,细腻的肌理如丝质般铺陈开来,赋予空间温润的独特人文质感。
结合柱体落位,南北向墙体进行修齐、平整处理,深度足够的地方设置西式橱柜,将一应设备收纳其中,作为功能的补充,满足日常的使用需要。西南角分置休息区,便于等待、交谈和小憩,其背后墙体呼应弧形的设计语言,将硬朗的阳角一一柔化,同时与极具个性的低矮家具组合相得益彰。
平面是由不同空间体块组成的社群,相互之间可以交流。三面采光的场地环境,确定了功能的安排,北侧最优的城市景观面布局为主要接待区,其次则顺由入口轴线,再置入一条相互垂直的轴线,构建为内部通道,连接各个功能空间。对称的玻璃弧墙除了界定空间、增加采光、创造节奏,也与实墙形成虚实的对比。
及至后场,空间进行合理的上下分层,给内部办公区拓展出了更多的可使用面积。为解决实际层高的转变,于通道之处置入一个赋以单独的材料的圆柱体,形成“通道之中的通道”的概念,并确保朝向公区立面形态的完整性。顶部预留出横向开口,有利于内部空气、视线的流动以及二楼与楼下的联系、互动。
基于主次关系的设计策略,由视觉张力主导的形式语言转向平静、舒适的空间表达,辅助空间同样兼具功能需求和审美趣味。与立面色基调一致白色百叶帘有着调节光量的作用,开合之间,使天然材质的自然性、布艺的亲肤感和几处点缀的绿意互为协调,营造出空间的另一种调性——素雅、简练、令人心生平静。
与主视角相对,一个亚克力材质的三角锥形的装置倒垂于天花,成为通道的一处端景。镜面天花反射着远处的城市景观,也将锥形倒映成星芒的形状。夜幕降临,隐约灯光下,其形有如漂浮于空中,闪耀着光芒。这也契合大喜的品牌愿景,对于新人而言,即将到来的婚礼是他们一生之中浪漫的高光时刻。光,除了物理的属性本身,也寓意着新的希望。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