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东沙湖实验中学(原钟南街义务制学校)
项目地址:苏州工业园区
建筑用途:中学、幼儿园建筑
用地面积:80786㎡
建筑面积:80989㎡
业主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
代建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重建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启迪设计集团创意二中心
施工图设计:启迪设计集团建筑二院、机电二院
建筑摄影:章鱼见筑
获得奖项:2019年度苏州市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民用建筑三等奖
引城市高密度发展对校园固有范式的发问
作为常见的建筑类型,中小学在设计规范的约束下已逐渐形成一套僵化的设计范式。但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这些传统固化的“范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城市条件时常显得捉襟见肘。
东沙湖实验中学(原钟南街义务制学校)作为苏州既有高密度建成区的新建学校,如何在8万平方米的用地中设计出一个满足规范、利于儿童教育与成长的8轨72班的学校和10轨30班的幼儿园,是新时期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对传统设计范式的一次新发问。
01回应高密度建成区的场地策略
东沙湖实验中学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钟南街东侧、东沈浒路南侧。学校总建筑面积为80989平方米,容积率约0.91。
不同于传统中小学“鱼骨状”、“王”字型的条状布局形式,建筑应对高容积率的场地条件采取了更加理性的强排配置:教学楼采用方正工整的“回”字型体量,建立院落的围合关系,底层架空或布置公共空间,最后由兼顾公共性与日常性的廊道串联起各个院落组团。形成一个高密度、多功能的“校园综合体”。
△总平面图
02因地制宜的总体布局
设计之初首先对现有场地条件进行梳理:西侧、北侧为主要城市道路,东侧临城市水系。据此在总体布局上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①将操场、体育馆置于场地的西侧,以消解城市道路对校园环境带来的干扰;将幼儿园、中学教室布置在氛围静谧、环境优美的东侧,充分利用场地中的水系优势条件。
△沿道路侧布置体育馆等公共空间
△营造静谧的教学环境
②将操场旋转至与西侧道路平行,同时将幼儿园靠近河流一侧延伸至与其平行,使整体建筑形态与场地关系更加契合。
△建筑形体与场地的契合
③北侧布置地面集中停车场所,形成宽大的校园前区,使建筑体量与城市道路形成一定退让关系,同时方便校园内外的交通组织。
△宽大的校园前区
由此形成了一个“外动内静”、“下动上静”、“公共空间包围教学空间”的总体布局关系。
03集约化的功能空间组织
基于高容积率和土地利用的高效性,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进一步强化“高效集约”的策略。具体可从“对外”与“对内”两方面进行考虑。
①对外的高效
中小学学生上下学时段瞬时人流过大、家长驱车接送常常会带来校区周边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不同年级的接送问题。
●为中学部、幼儿园分别设置了入口广场,使不同年级与学部的师生与家长可以有序地分散;
△出入口与广场
●在校区内每一处广场周围为家长设置了方便接送的港湾式停车位与非机动车临时停车位,在家长接送高峰时段高效集散人流、避免对校区外侧的城市道路造成拥堵;
△港湾式停车位可错时利用
●由于中学与幼儿园的上下学时段是错开的,因此分时段将中学广场与幼儿园广场按不同学部的需要兼并使用,以承载更大的瞬时人流及车辆、实现停车设施资源的高效共享。
②对内的集约
为了在有限的基地内容纳丰富多元的建筑功能,建筑布局采用了集约化的设计手法——以公共空间串联“回”字型的方院将各部分功能紧凑、高效地布置,集教学、运动、办公、活动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宛如一个“校园综合体”。
△一层轴测图
●中学的各功能部分由一条从主门厅发出的南北向“智慧轴”和从次门厅发出的东西向“艺体轴”两条轴线组织起来。幼儿园部分则通过一条活力主轴串联起各个功能。
△“智慧轴”公共廊道串联教学空间
●“智慧轴”串联着中学主要的教学空间;“艺体轴”则负责串联体育馆、报告厅、食堂等公共功能空间。两条轴线相互交织,同时串联起人文、科学、艺术三个风格迥异的院落,使得整个学校分区明确、交通组织紧密高效而又不失活跃。
△轴线的功能复合
●两条轴线交汇于学生中心处,此处承担着流线转折的职能,且人流量较大,因此设置了一个结合楼梯与座位的多功能大踏步,形成一个具有向心性的通高空间,学生们可以在此处交谈,集会,进行小型的表演活动等。
△学生中心实景照片
04适宜学生活动的室内外空间布局
课间活动是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交往、非正式学习、以及身体运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在设计中如何将课间10分钟的“自由时间”转化为引导学生多样态活动的“自由空间”成为本次设计的重点。
●紧凑的建筑模式为腾出更多的户外空间提供了可能。将供学生活动的场地层级化地分散在建筑的各个角落:
△无处不在的运动场地
第一层级为公共运动场所,包括校区西北角地操场、东南角地篮球场及体育器械活动场地等;
△校区西北角的操场
第二层级为各个“回”字型体量围合的室外公共庭院,把自然空间还给师生。
△“回”字型体量围合的院落
第三层级为公共廊道内大大小小的庭院、架空层活动场地以及主轴线上的连续坡道。
△公共廊道中的庭院
●通过既连续又分散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在设计中实现“功能的集约、运动的分散”,方便学生在最短距离到达附近的活动空间、并对活动场所拥有更多的选择性。
05共生于环境的立面构思
基地周边的建筑以红色、白色为主色调。在尊重周边环境整体色调的基础上,本项目建筑色调以白色为主,辅之以红色,使得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整体更加和谐。
△建筑立面色调
除了色彩的协调外,项目在立面设计时提取了场地周边东沙湖邻里中心的立面构成形态——以体块的包含关系为主、通过虚实的穿插咬合体现体量关系,在本案的设计中,保留了这种体块的构成关系,并在细节上转译为符合校园建筑性格的形式元素,使学校与周边建筑关系更加契合、仿佛从环境中生长出来般自然。
△建筑立面形态
在高密度城市建成区教育用地紧张的背景下,传统的低容积率设计范式已逐渐不能适用,高密度校园应运而生。本设计立足于城市整体环境,以建造人性化的教育空间为出发点,进行了一次高密度“校园综合体”设计范式的积极探索,希望能够对我国教育空间设计的多样性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