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
当万千古镇走近我们时
大多毫不犹豫地选择拥抱潮流和人群
却又于繁华中渐渐失去了颜色和生命
但
总有特立独行之地
富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
嵩口古镇
就绝不随波逐流:
只顾抛弃往昔,焕然一新
抑或一味守旧,顽固老去
它想留住最珍贵的生活气息
也要坦然扎实地向前头走去
嵩口,用自己的步调和魅力
诱得外人探,引得游子归
人们甘愿在它的怀抱里松口气
与它同行
一起漫走,慢慢走
直至走向新的生机
古镇千千万,若风情万种的丽江、若诗情画意的乌镇、若质朴雅致的西塘......皆把人目光招了去。而嵩口古镇安静得像个迷,若幽居山谷的伊人,遗世独立。
图一
嵩口在福建永泰的西南之地,三面环水,背靠大山,曾经人流如织,商贾云集。元朝置镇,明设巡检司,此地拥有千年历史,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仍能保留至今。
嵩口可谓三步一古厝,星罗棋布,错落不一。夯土墙外,覆有灰黑色瓦片。木质结构,高门大院,回廊护栏,精雕细刻。门楼上的彩绘亦度百年而不褪色,处处显露往昔的匠心。
图二
嵩口老一辈从未想过就此逃离,抛弃此地。他们在深院里搭棚、盖楼层,把新房子搭载于老建筑上,暂时空置也无妨,以备给后代成家娶妻。
房前屋后还要留出几垄菜地,种得青菜,留足一家老小吃的,剩下的就拉去圩市。于他们,这是日常生计,稀松平常。
图三
图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镇多是如此。八九点过后,嵩口也开始安静下来,夜色隐去了曲折模糊的天际线,目之所及的是低矮的老厝,但又被笼罩在黑暗里。
外来的年轻人不愿嵩口黑漆漆,便把嵩口传统的“肥狮”做成灯。肥狮的脸又扁又平,瞪着圆圆的乌黑大眼,舞起来憨态可掬。孩童走过灯下,不知道是什么,扯着老人要他把舞肥狮讲给自己听。在口耳相传中,往事不再触不可及,古镇的轮廓也渐渐变得清晰。
嵩口总是有新意。
被修复的古厝与新民居、民宿并立,旧时公立机构成为新式图书馆。电影庙变得座无虚席,据说,放电影时,神像在一头,电影屏幕就在另一头。
电影庙
村口一棵四百年古榕树依偎在大樟溪畔,见证着古镇的斗转星移,不变的是乡情传承如往昔。
图五
嵩口留住了最珍贵的生活气息,亦要坦然扎实地向前头走去。它身上有向上的朝气,
诱得外人探,引得游子归
。
早年,嵩口人是必须出去外面闯的。可近几年,本地人做本地事成了新可能。
当地政府与有识之士,也一直在探索嵩口的多种可能。他们
改造古老的民居,用客栈的形式
将古老与现代融为一体
。
温馨的木屋、昏黄的灯光让人想起吉他和小酒,夜谈和朋友,若是静谧里寻闹意,这里是个好去处。
图六
图七
客栈主理人曾在镇上搜罗了许多闲置无用的旧家具,或是在路边的木门板,或是铺满灰尘的旧箱子......
再找来本地的木匠师傅,用巧思将各种物料搭配在一起,打造出各式桌椅。
周围村民一拨拨地来参观,原来老手艺也能凑成一份新创意,啧啧称赞,也生出了好奇。
图八
图九
还有人从上海回到嵩口,从城市回归故乡,专卖地道的嵩口味道。店面是自家的老房子,里头也尽是些旧物。大大小小的瓦罐陈列在木柜里,旁边是一个老式钟表和一幅毛主席画像,挂出了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影子。
图十
图十一|蛋燕
不声不响的,嵩口人的特产店、摄影工作室、民宿、手工艺店在故里纷纷落了地。
嵩口特产里,李干、梅干、果子酒最诱人。于是,大家都爱盼夏来。嵩口流传一句话,叫“夏作秋,没得收”:夏天不热,花果结得少,一树果子都能数得过来,做李干也紧俏了不少,没嚼头。
可等到它真来了,嵩口人也不管其余。哪怕在赶工,工人也会消失一两周,去收李子。曝过的李干红红的、皱皱的,色泽丰润,酸酸甜甜的滋味叫人心头一抖,口水直流,是外乡人最爱的那一口。
图十二|李子干
异乡人能在地道风物中感受四季的更迭和自然的痕迹,至若归乡人,一缕情乡
愁思到底在故里扎了根。在时代的长河里,
人们甘愿与嵩口同行,在它的怀抱里松口气。
嵩口的路,适合慢慢走。登上松口气客栈的高处,便可望见一条鹤形路,形如仙鹤,别处难见。
从鹤嘴进去,弯曲绕行,巷道长足150米。路面中间为土层,是鹤的食道,两侧及墙基则由鹅卵石砌成,形似鹤项,活灵活现,寓意鹤寿延年。这条巷道依旧载着不同时代的痕迹,从宋末建成至如今,修葺数次,最终在破败濒危中重新散发了生机。
图十三|鹤形路
如今,它已成为嵩口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到了嵩口,定要寻此路走一遭。抚摸墙上清丽的络石花,感受历史的年轮与无情,一刹那,从脚下这块土地上走过的、高歌过的人们仿佛成了模糊的影子,忽远忽近,让人轻易动了情。
图十四
嵩口,适合慢慢走。它不会尽情消耗自己,在千篇一律里失了颜色;也不会执拗到底,一成不变,含怨老去。
嵩口和外界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默契:无论是嵩口人,还是嵩口事,要踩着节奏,漫走,慢慢走,走出一条归乡路,直至未来渐渐明晰。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