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智最终呈现的空间因细腻的绒布材质与粗粝的水泥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展示空间特性的同时凸显出了一个重赋新生的地下展厅应有的当代感;无限反射的镜面延伸动线的同时亦增加空间的趣味性。感谢玳山设计。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北岛《波兰来客》
▲项目一瞥
©钟智
项目位处东山口街区,因保留着广州现存最大规模的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天生带有浓重的历史及文艺气息,近年来陆续聚集起各式的网红潮店,发展成了备受年轻人喜欢的文艺商圈。在这些背景各异的小洋房中,一个被尘封 45 年的地下室被偶然发现,本职为内容创作者的业主几人决心通过这一契机,打开自己尘封的梦,希望把这里打造成文艺中年最后的港湾,以此承载他们那些尚待实现的文艺理想。
▲左:小巷中的地下室入口
©TURTLEHILL
右:尘封 45 年的地下室原貌
©饶勤
改造后的地下空间©钟智
有限的空间 VS 无限的镜像
空间本身带有很强的局限性。首先,层高只有正常建筑的一半,天花与地面的距离为 1.8 米,加上多根横梁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空间给予人的压迫感;其次,整个空间成长方形,地下室的昏暗采光,加上中间伫立的几根大柱,给人的整体体验是非常狭窄和局促的。如此强烈的空间特征给于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如何突破空间局限,顺应场地特征,创造符合艺术实验期待的场景是我们设计时始终关注的焦点。
▲T 形梁与空间
©钟智
▲反射镜面与空间
©钟智
▲T 形梁的镜面反射
©TURTLEHILL
为了减轻空间压迫的第一印象并实现展示空间的延展,我们引入了多面镜子。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制作了不同比例的工作模型来模拟镜面在场地中的反射效果,通过探讨镜面的摆放方式,组织调整在空间中的游览路线,以达到增加空间的层次,增加游览时间的目的。通过镜面之间产生的德罗斯特效应,形成一个个没有边界的无限空间,让参观者的视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
▲空间中引入多面镜子
©钟智
▲可移动的镜面
©钟智
©钟智
▲无限反射镜面平台
邓咏诗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空间的尽头设置了一个红色房间。在镜面的反射下,这一抹亮眼的红色反复出现在整个游览路线中。这种“看到却还未走到”的空间体验将成为参观者探索空间的重要线索,引领他们游走在镜面的迷宫中。
▲镜面反射中的小红房
©钟智
▲空间尽头的小红房
©邓咏诗
有限的预算 VS 无限的梦想
除了空间上的局限以外,费用的限制也是我们需要克服的一大困难。由于私人业主此次投入的整体预算非常有限,所以我们需要在设计与工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呼应业主对空间的无限期待,又能尽力将成本控制在低预算区间。
▲入口过厅
©邓咏诗
由此出发,我们决定减少固定硬装投入,对地下室的空间不做过多的装饰。墙面和天花仅经过水泥砂浆的简单翻新,呈现出粗犷又朴素的气质。同时考虑到未来空间作为展览场所的多样可能性,我们采用天鹅绒布帘挂置在展示用途的墙壁上,以消解粗糙墙面的单一性。天鹅绒布帘本身亦兼具了良好的吸音性,能同时改善场地的回音问题。
▲从空间回望入口前言墙
©钟智
▲粗犷又朴素的空间©钟智
无论是绒布窗帘还是镜面装置均可随意移动和撤离,未来可根据展览或活动的不同需求进行移动和重新组合。
▲水泥墙面与天鹅绒幕布
©TURTLEHILL
最终呈现的空间因细腻的绒布材质与粗粝的水泥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展示空间特性的同时凸显出了一个重赋新生的地下展厅应有的当代感;无限反射的镜面延伸动线的同时亦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诗歌空间装置
©钟智
▲诗歌镜面反射装置
©TURTLEHILL
叠加多维度的条件与思考,我们试图以场景式的设计凝聚场所精神,以此回应业主以及大众对东山口这个逐渐苏醒的历史街区新的文艺需求。
▲音乐活动现场
©邓咏诗
▲空间细节
©邓咏诗
项目图纸
▲平面图
©TURTLEHILL
▲剖面 A-A
©TURTLEHILL
▲剖面 B-B
©TURTLEHILL
▲移动镜面节点
©TURTLEHILL
项目名称:LowLowLand 文艺空间
设计方:玳山设计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2021.8
设计主创:郭振江
设计团队:谭梓枫,顾悦如,盛秀萌、容颖熙、邓咏诗、曾嘉裕、俞卓群
项目地址:广州东山口
建筑面积:60 平方米
摄影版权:钟智、邓咏诗、玳山设计
照明设计:王秋月
客户:LowLowLand
材料:玻璃镜,天鹅绒布,木夹板
小号小号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