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三点必不可少,第一是场所,第二是纯粹的几何学,第三是自然。——安藤忠雄
生长在公园上的建筑 Living in the Park
常州,一座拥有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烟雨城,北枕长江、南衔太湖,穿城而过的运河陪伴时光慢慢淌过,承载了无数的常州历史与文化。
△ 区位分析
本案位于常州市经济开发区板块,地块西侧紧邻丁塘河湿地公园,与周边现状林地构成总面积58万平方米的生态城市湿地空间,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较市区内部提升7000个/立方厘米。
△ 项目初次勘察
如何将公园引入地块,形成一个相适应的共存关系是设计的重要起点。我们希望建造一座生长在公园上的建筑,让公园在建筑中蔓延,予这座城市一个迭代的公园。
向城市打开 Open to the City
在紧邻湿地公园的一侧,我们将建筑后退至城市界面一线,有意退让出一块口袋公园,让景观可以自然过渡到场地内部。同时将建筑底层架空,令人与景观渗透到场地内部,形成内外场所。通过在建筑环境与自然之间建立过渡性微观地理环境,从而使建筑仿佛漂浮在公园之上。
△ 场地关系示意图
在漂浮感上,建筑形体只做了两个简单的处理,盒子顶角的开槽增强了建筑的视觉延展力,略带弧度的展开面增强了形体的透视效果,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拥抱湿地公园的姿态。
△ 体块生成示意图
△ 平面概念
△ 空间概念
场所精神Spirit of Place
除了前场景观渗透空间,建筑还需要营造一个社区居民公共生活的“场所”,一个将行为体验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场所,一个将人文情怀运用到多为空间的场所,一个让建筑与人产生情感共鸣的场所。
建筑形体顺着景观往商业渗透的方向延展,通过几何形体和虚实关系的不同组合,围合成具有丰富变化的内向空间。以精炼的手法表达出空间的层次,让人愿意在这里行走与停留。真正实现属于它的“场所精神”。
△ 空间呈现
中介空间Intermediary Space
在L型的建筑形体交界处设置一隅 “中介空间”。在这里,建筑和景观的设计手法都相当克制。一片墙、一个树围合出中介空间的特殊气质,一个两层通高的玻璃盒子面向中庭,让室内外空间产生对话与共鸣。
△ 空间呈现
中介空间的本质使廊道空间具有过渡性、模糊性和边界性。建筑中掏掉的中庭,其空间本身也相应的处在一种过度的中间状态,用于连接和转换非连廊空间。在公共与私密之间,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在动态与静态之间。从而形成空间之间的连续、缓解了不同空间的空间特性之间的矛盾。
△ 空间呈现
社区入口同样承载着中介空间的使命,它是从繁华到静谧的一个空间过渡,两次空间的转折,让人的感受开始慢下来。
呼吸的建筑 Breathing Architecture
建筑不再是冷冰冰地杵在原地。相反,他可以变化,可以互动,甚至可以成长,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只是为了建造一座好看的售楼处,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为之后使用的业主创造生活。因此我们配备了泳池、健身房、书吧、宴厨、艺展等配套空间,真实地呈现在业主面前,让建筑能够跟着社区一起成长。
△ 空间呈现
结语Last of the Last
路易斯康有句名言,
“what was has alwalys been,
what is has always been,
what will be has always been。
探讨建筑的本质,
即:过去是什么,现在是什么,将来成为什么。”
这片湿地旁的土地,
过去我们不曾参与,
现在我们将未来生活真实呈现,
将来希望能给这片土地上的
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一点点改变,
哪怕只是一点点。
项目档案
开发企业 美的置业、世茂集团
建筑设计 PTA上海柏涛
设计团队 第七事业部
设计主创 王珣、薛佳、徐磊
团队成员 吴吉鸿、翟鹏翔、王丁辉、邱辰希、于望、王云清、邹宏宇、李冲、郑东、陈杨墨、黄家茜、胡亚芬、林宁、郭宇燕、刘欣、薛君蓉、张雪、张戈、李仁杰、罗镇
景观设计 上海栖地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上海牧笛室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中国·江苏·常州
用地面积 84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2700平方米
设计时间 2019年06月
开放时间 2019年12月
摄 影 是然建筑摄影(建筑)、施凯(室内)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