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1862的项目基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北侧面向黄浦江。 在历史上,这一带遍布造船厂,大型货轮完成制造后,通过附近的码头运向黄浦江。 船厂经过多次增、改建,竣工于1972年,直到2005年停止运营。 业主从2000年代开始,将停止运营的船厂一带以艺术、文化与经济为主重新定位,进行开发。
开放时初期,几乎所有的船厂被拆除,唯一一座留下的船厂周围便是商场、办公楼、酒店、高层住宅等。 这座船厂位于穿透整块基地的即墨路北侧端部,它是由东西方向长度200m、南北方向宽度45m、最大净高26m、柱网间距为12m×30m组成的一个巨大的通透空间。 外墙被红砖包裹,仅有南侧外墙在拆迁时被拆除,透露着混凝土柱与鱼腹梁。
船厂是为了制作巨大尺度的货轮而建,因此它和通常的建筑尺寸不同,拥有独特的尺度感。 改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留这种尺度感,同时希望将非日常的尺度感与经过历史累积下来的材料质感尽可能地保留。 综合业主要求和场地特征,我们将其改造为由剧院、多功能厅、商业店铺三个功能组成的综合设施。
平面布局上,在西侧主入口方向设置商业设施,在可以观江的东侧设置800人座的剧院。 建筑内部,我们运用了“孔”的手法,设置了穿过建筑纵向的孔(中庭),同时这个孔也贯穿着建筑的垂直方向。 因此当人们进入到这个孔时,瞬间就可以感受到建筑的整体尺度。另一方面,原本的建筑结构为可视的。
遗留下来的老管道在标识设计与新建空调管线中重新加以运用,生锈的钢楼梯与柱子上的标语也尽可能地保留,以感受到当年的氛围。 新建区域为了与原有粗糙不均匀的材料协调,主要采用了氧化锈迹钢板、加气混凝土砖、不锈钢金属网等具有工业要素的材料。这种方式也是对近年的商业设施的一种批判。
在船厂1862,我们通过将独特的结构体布置在最为显著的位置,创造出“有骨”的商业空间。 在改建老建筑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质感的再生。
每座建筑拥有属于建筑自身的独特质感。比起形式,质感会给人带来更深的印象。 如果让去描写一座建筑的形式,大多时候记忆会比较模糊,而对于建筑的质感却会有着鲜明的印象。 因为质感不仅仅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刺激,还会运用上人体全部的五官,以增加对于质感的记忆,船厂1862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