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层产品的使用者涵盖社区全龄段人群——儿童、青壮年和长者,这要求开发者和设计者对这些设计对象有足够的了解,认真对待每个群体的需求,将“心意”通过产品传递给用户。
老年人群体专属空间也是架空层标配空间
之前,我们从人性化的角度探讨了儿童、青壮年活动场所营造要点,今天我们来谈谈空间的“适老”设计,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最后一个年龄段人群——老年人群体。
| 走心 |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的居住空间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现代住区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和满足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同样地,针对老年人群体,通过解读其年龄属性、由生理和心理特征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环境对他们如何造成影响等情况,基于他们的视角,我们来谈谈“适老化设计”,在空间营造时为之提供相应的照料和支持。
老有所乐,老年生活也应该很快乐
| 老年人相关研究 |
老年人的定义与年龄段划分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正在“变老”的社会
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预计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而到了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社会需要对老年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
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中心上移的阶段,生育率走低,人口结构将呈现“头重脚轻”的状况。
未来,老年群体将不断增加,数量也会愈加庞大。因此老年人空间营造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人口结构预测表
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变化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们需要了解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变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进行“适老”空间的营造。
生理与感知特征
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发生变化,感知能力下降、运动能力下降,身体机能衰退等问题。这要求在老年场地空间设计要考虑加上提高或减缓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设施。
感知能力退化
形、声、闻、味、触,我们通过五感来认识世界。在65岁左右,老年人的各项感知器官会衰退,最先的表现是视力和听力的下降,这将大大妨碍老年人获得周围环境信息。
- 视觉
人们最先获得外界环境感知的途径是视觉,老年人生理调节力下降,使得老年人视力模糊,对明暗度感觉能力降低,对色差的识别能力下降。
颜色视觉的变化
:老年人对蓝色的鉴别能力比对红、绿色鉴别能力下降更明显。
空间视觉的变化
:老年人会对眼前物体视而不见,无法准确的识别物体的远近和高低,观察物体的边界会变模糊。
年龄增大,老年人视力相对减弱
- 听觉
听力下降是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的问题。老年人听力衰退主要表现有两点:
经常性地短时间内失去听力和对高频声不敏感。
老年人的
最适听觉距离为3m,最大不超过7m
,这使得老年人在交谈时喜欢靠近交谈者。因此,
老年人倾向于安静的、尺度较小的、围合感较强的社交空间。
老年人普遍存在听力问题
- 其他感官
作为对视觉和听觉的补充,老年人经常通过触摸、品尝、闻味来辨别事物。但由于新陈代谢减缓以及肌肉反应能力减退,老年人在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方面的感知能力均明显下降,表现不敏感。
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
由于老年人脑细胞的减少造成老年人反应迟钝。常表现为思考能力降低,记忆力衰退,思维活动减慢等。这使得老年人更倾向于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抗病能力的衰退
老年人对温度、湿度等气候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太敏感,适应能力变差。如空气湿度的变化,将会导致老年人产生风湿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慢性病。
老年人群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脏和心血管功能出现种种变化,影响各器官功能的发挥。导致老年人对温度、湿度和气候的反应不太灵敏,适应能力减弱。
心理与认知特征
老年人年纪越大,心理层面相对更容易感到缺失,认知功能下降,如会出现注意力维持时间受到影响、接收信息能力下降、记忆能力减弱。老年空间设计,无疑需要更多关注老年人群的心理层面。
老年人认知会随着年龄下降
记忆的障碍
研究表明,从少年期到成年期人类达到记忆最佳的高峰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40-50岁出现明显的减退。老年人的记忆障碍,主要表现在短期记忆、记忆保存和学习新知识较困难。
智力的减退
研究者应用测验发现老年化智力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效果仍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衰退,思维的敏捷度、独特性、创造性等比年轻时期更差。因此,坚持用脑在老年期保持较好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功能,而且活动锻炼对智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注意力下降
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导致注意力要迟钝些且较难持久,失去了年轻时控制注意过程所需的精度和速度。而且老年人注意力还有一种粘滞和惰性现象,很难忽略仍然保留在工作记忆中的无关或干扰的信息。
身份角色的转变
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失去职业竞争力,退休在家。随着身份的转换,老年人自我认同降低。
身份转变导致的心理特征
· 不安全感
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如身体机能和记忆衰退,需人照顾,认为自己是负担。
· 孤独感
老年人的心理世界逐渐表现为由主动向被动,老年人退休在家,儿女不在身边,社交场所单一,孤独感比较普遍。
· 抑郁感
经济压力、无人照顾等的担忧,容易导致抑郁情绪。老年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和新情景,对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渐趋于被动。
老年人独自在家的时间变长
结合以上关于老年人生理、心理、感知、认知、生活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我们更应该在场地空间设计上更费心思,保障老人的使用安全的基础上,打造更有老年情怀、更符合老年健康生活、更重视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
需求分析
渴望与外界交流
老年群体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希望能够融入到社会中,在社区中能归属于一个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团体中,摆脱孤独感。
因此,他们更加渴望有可以与外界交流的区域,希望能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老年人群心理变化明显,渴望与外界更多的交流
需要安全熟悉的环境
老年人对老年空间的自然环境要求较高,对于老年群体生理需求的考虑主要与环境气候条件相关,包括声音、温度、风、光照等方面,
要求营造空间安静,采光、照明良好,湿度、温度舒适的人性化的舒适空间。
老年人对自然要素要求更高
低强度适度活动
老年人越来越注意自己的晚年身体健康,健身活动可以调节他们的身体机能,也能打发他们寂寞的老年生活。针对老年人的行为与运动习惯,设计符合老年人使用要求的健身活动的空间。
离家近的休闲健身需求,需要纳入老年空间设计中
安心全面的照顾及辅助
老年人对自身的安全意识有所降低,安宁静谧的无障碍的环境是他们度过晚年生活的基础。对于身体不便出行的老年人,无障碍设施可以让他们可以近在家门口得以休闲。
老年空间,需要更多无障碍设计
除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分析,还要在空间人性化、色彩、材质、可识别性等方面做一些细节设计,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老年人的色彩理论
老年人的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老化,会出现空间感知模糊、事物的精细辨识能力减弱、信息的摄入产生障碍等情况。
而巧妙的利用色彩搭配可以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
不同年龄的颜色喜好
另外,其产生的神经冲动也同样能够影响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活动。在老年空间色彩的设计上总体上应当遵循“适老性”的设计原则。良好的色彩环境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高识别度
颜色易识别,提高便利度
色彩在识别性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根据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区分,有利于对空间及设施设备进行快速识别,从而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便利度。
平和色调
素色为主,有助于修养身心
色彩对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体感及视力因素。其中素色色调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可以使人感到平和,过于鲜艳的颜色在视觉上会给老人带来负担,容易使人精神振奋,从而进入精神疲劳状态中,浅灰、米白、浅蓝等这些颜色可以有助于缓解老人精神疲劳之感。
环境的色彩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合理搭配
适度加入色彩,有助于疗愈心灵
色彩的心理效应是通过生理效应产生的,由于老人的年纪较大,本应会产生一种孤寂、冷清的感觉,因此不宜大面积使用高度灰、黑色、深蓝色这些冷色调,避免让给他们沉闷压抑的感觉,催化他们的孤独感,而影响心理健康。
比如红、橙等色彩可以营造热闹的空间氛围,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比如黄、绿等颜色的搭配可以表达春天的气息,使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希望。
比如浅蓝、蓝、白构成的色调可以表现出宁静、旷远的空间意境,使老年人心境平和,减少烦躁不安的感觉。
比如淡绿色、淡橙色等接近自然的色彩就有助于老年人恢复愉悦轻松的心态。
老年空间的色彩,大多沉稳色调为主
老年活动场地营造策略
基于文中的理论支持,我们总结出老年场地空间设计的一些设计技巧。做好适老化设计,需要坚持人性化原则,在温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营造亲子娱乐、健身康养等多样活动的空间。
针对老年群体生理机能衰退,自我保护能力下降的情况,要求老年空间更周密、安全防护,以及设计更适宜老人感官的空间
。
结语
适老化场地空间营造,需要更用心、更细致,要重视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经过研究、归纳、总结得出的。未来,邦景园林将不遗余力的加强适老化场地空间的研究,不断地摸索、改进、优化我们的适老化设计,为老年人创造宜居场地空间景观。
做架空层,邦景园林是认真的
我们一路摸索前行
只为助力更美好的社区建设
诚邀对此感兴趣的伙伴们加入探讨
↓↓↓
邦景招聘 | 2020年,愿与你怀初心,共前行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