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设计委托改造的房子在北京市西城区,步行十分钟就能走到老胡同、老四合院荟聚的地方,套内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当我们实地测量后发现,无论是朝向,还是采光都没有优势,加之原本的隔间使得功能,动线混乱,完全不能满足空间使用者的未来生活。
本案的挑战不仅仅在于设计的技术、功能的设定,还有格调的提升和文脉的传承,需要统筹兼顾。当一个阳光正好、满眼翠色的午后,天棚、鱼缸、石榴树那些属于老四合院的意象和现代设计理念仿佛火花碰撞,一个城市里的“方亭”的概念油然而生。
平面布局
Plane Layout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审美理想,是我们和委托方讨论多的地方。所以,一次就通过的设计方案,其实就是对委托方生活的充分理解。那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线条与构成里。
拆掉思维的墙,平面的布局归于原点,将东西北三面都用大面积的玻璃窗引入日光,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提升居住舒适度,通过设计让自然光线流转灵动。这是一种对光影还有空间的组织能力,需要对各部分尺度关系与使用者进行沟通和梳理。视觉上的开阔,光晕染的每个角落,让人随心沉浸到自我的空间当中。
客餐厅开放式格局,行云流水的几何线条于空间中,模糊了区域边界和认知,构建出更多元的公共空间体验场景。没有隔栈堆叠,以沙发餐桌为重心的生活形态渐次向外自由延伸,光影流转间,满是生活哲意。客餐厅和走廊之间的定制木门,每扇门各有200余个透光的正方形小方格,既呼应了整个户型的方正格局,又在功能上虚实相生,使得作为公域的客餐厅和作为私域的居住区既有联系又有区隔,在动线和空间组织上非常合理。木门的底部两侧借鉴了四合院的门枕石,打造了两个石质构件,既有现代大宅的设计感,又将北京传统中式建筑的暗线草蛇灰线隐含其中。
餐厅北侧的雕塑台依托于一个弧形结构,显得空间感丰富多样,这里的内部实际上是包括烟道等在内的多种管道——功能必须保障,视觉则需要修饰。
三代同堂,双卫是解决生活功能的标配。对收纳的定制化设计,秉承以审美意趣以生活体验,卧室和走廊都有收纳空间,以存储空间大、足够私密为要义。走廊东侧墙的收纳空间,主要是以展示物品,提升美感和高格调为首要目标。入户门左侧也就是客餐厅的西首是大型的收纳空间,与厨房的收纳空间贯通,外面配以木门。日常零星大小物件各得其所,方便实用。
客厅北面有一道暗门可以通往存储间,对于主人来说能够方便的进入私域空间处理杂务,而对于客人来说,这里就是一个木饰面的墙体,根本不识庐山真面目,有着良好的私密性。
四季的变换在北京虽然短暂但大抵是分明的。三个卧室的舒适度是首要考虑的点,将卧室部分还原基础的功能,把睡眠变成一件极为单纯的事情,在平面上形成细节和参差凸出空间本身的自然美感。
材料语言组织与处理方式
Material Language and Elevational Treatment
从视觉享受至实用功能的构筑魅力,以意大利超白洞石、手工染色木皮、荔枝纹皮革、雾面不锈钢、岩板等材质赋以温度,亦追求艺术与功能的通融蕴意,为生活留白。
色彩关系要处理得融洽、和谐、统一,所以我们把握传统色彩文脉,也引入现代大宅时尚流行色,用中度灰串联整个空间。首先要局部服从于整体,然后再深入细化局部。在传统四合院中,灰色系是十分丰富的,烟灰、棕灰、青灰,屋檐、院墙、照壁,编织成一片灰色的波浪,在其中我们可以发掘出深浅渐变的多元的灰,雅致而协调。
餐厅岛台采用了石纹岩板和不锈钢,和餐桌有一定的高度差,既有错落有致的美感也便于插头、接口等功能组件的安装。白色岩板岛台和黑色橡木餐桌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反差,却又有一种会通的色块一致性,加强黑白对比使得客餐厅的左边空间既轻快又凝重,视感上不自觉的雄厚起来。
{{item.text_origin}}